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97739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发扬工匠精神关于教师国培的思考文章三篇【篇一】 【摘要】:p :从业人员专业的职业精神是要求具备工匠精神,其是内在的价值取向和工作行为的具体表现,并且和人生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工匠精神作为职业道德文化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趋势相契合,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工匠精神成为教育鲜明特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p :工匠精神;教育 年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培养工匠精神的需求,其诉求上升到国家的意志和人们的共识。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人才的需求

2、,导致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才较匮乏,因此本文对工匠精神在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目的是将工匠精神充分地融入到教育中,推动教育良好发展。 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理念中的工匠是指工艺技术精湛的匠人,精神指意念、思维。工匠精神的本质涵义是匠人对研发的产品具有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的精神理念,对从事的行业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匠人对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是品质,打造高品质的产品,树立行业口碑。其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具有职业道德和操守,热爱并尊重从事的行业,以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做到尽职尽责。对研发产品的细节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力求完美为大众打造放心的产品

3、。具有高品质的服务态度,以“顾客至上”的原则服务大众,耐心专注打造产品。对产品质量秉持严谨的态度,做到不投机取巧,不以经济利益为首要前提。 重要价值体现 工匠精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独特的文化沉淀,例如长城、都江堰等巨大工程均体现出匠人精神,杰出的匠人以严谨、精益求精的价值观,为后辈打造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推动了历史文明,形成独特的精神品质。所以不仅是传统的文化遗产或是现代科学技术等众多行业都需要具备匠人精神,用匠人精神改变国家,推动社会发展。 工匠精神成为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渗透到专业课 课堂讲授的专业课不能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理论,更要结合专业和学生从事行业的特点。开展专业实训

4、课时,专业教师应该用严格的态度要求学生的产品,不能只停留在“合格”。学生通过实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匠心精神”。根据教育者实验数据表明,将工匠精神应用在课堂中,并制定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专业人员对我国制造业人才需求进行整理数据分析p ,结果表明一线制造企业急需专业人才的融入,当前缺乏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改革发展的思想,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匠人精神融入到教育中。合理地传承“师徒制

5、”的教育模式,将其理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精的职业素养。“师徒制”教学模式,注重言传身教,以“一对一”为课堂教学方法,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并且有利于将非物质文化技术和“工匠精神”传授给学生。教育中要切实实行“国家工匠认证制度”,不仅要加强专业职业考试的执行力度,还可以适当地借鉴学习德国教育的优秀文化,全面地实行工匠等级认证制度,提升学生职业水平和专业荣誉感。 校企合作 传统教育模式相对单一,且不能全面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最终导致学生能力缺乏,社会高技术人才匮乏。现阶段职业的弱化主要是因为理论专业知识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违背。培养“匠

6、心”精神,不仅要具备专业的高技术水平,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学以致用,打造“高品质、专业”的研发产品。因此在教育中,可以开展实践和课堂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实行校企对接的方法,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将课堂和企业相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树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激励保障 当前国家和社会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文化中,工匠是社会中的最底层;在“士农工商”的理念中,工匠被称为三教九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社会和企业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工匠精神。在社会中形成尊崇的工匠精神、尊重

7、匠人的良好氛围,本质上是尊重劳动、知识以及文化。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方法,为全面地弘扬工匠精神应该做到建立完善传统工匠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完善优化即将消失的工匠文化、制定优秀传统艺术表彰的制度,适当地提升工资薪酬、创立高质量产品的甄选制度。通过从四个方面建设激励制度,会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推动后辈学习传承。 结束语: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优秀的品质,现阶段通过国家和媒体的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职业人员追求的目标。几年来,教育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等制约了培养高水平技术人

8、才,因此只有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实行校企合作等策略,才能让人员在实践中树立工匠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育人要关爱人。爱,是唯一一种世间都能听懂的语言。怀着一颗爱心善待学生,让教育深情在学生心中流淌,让学生不断地接受生命的暖意。吴老师说,20年前有位职高三年级的学生,影响不良,学校决定无奈之下将其劝退处理。吴老师和学校领导几次商量,暂时不要劝退该生,给其留校察看处分,让他回家反省一段时间,再给他一次机会。学生虽然回去了,但仍然是吴老师心灵和精神上的牵挂,他几次去那位学生家里看望。学生刚开始仍不悔改,说自己本来就不是学习的料,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就是遗憾没有混到一张毕业证

9、。吴老师几次与他交流思想,告诉他毕业证只是敲门砖,没有知识就算进入了社会大门也会被赶出来!吴老师又给他讲了很多事例,终于用他的一颗真心感化了那位学生,后来那他在家真心悔过,回到学校后认真学习,再也没犯过错,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毕业证。多年后,他在紧张的创业阶段,率先寄一万元给家乡修路架桥支持新农村建设,以报感恩之心。如今他事业有成,人生出彩,已成为上海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其名其事载入了家乡的名人史册。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乃为崇高;把心捧给学生,自己便有拥有了一片绿荫。吴老师用自己爱的执着和信念,一路风雨兼程,诠释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今年春天,老师在他所带的1695财

10、会班即将毕业之际,又无缝衔接地担任了1923旅游春招班班主任工作。我知道吴老师一定还会满怀热情地,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每一项教书育人工作,而年轻的我也一定会向吴老师学习,纵然辛苦,始终坚守快乐;奋斗四季,唱出最美赞歌! 【篇三】 说过:“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每每看到这句话,我便想到了我校的“陪读老班”-老师。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贫困山区,许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没能像普通高中学生那样被家长高度重视、关爱有加,陪读送饭。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当起了他们的“陪读母亲”,住进了寝室,整天与学生在一起,学生们一直亲切

11、地称她为“陪读老班”。 年金寨职业学校建成了,她和新生一道来到了新学校。学校安排她担任95学前(1)班的班主任。从学生报名开始,她就对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原校学习情况做了详细了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入校时的各种困难。安排寝室,分发住宿用品,食堂就餐每一项都带着他们,让他们尽快适应,融入集体生活。安定以后,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她积极帮助贫困学生申请资助,帮他们填写各种表格,按照各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安排和分工,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份职责。节假日,抽出时间与留校的学生一起过节。和学生一起晨练,早上第一节课和早读,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遇到天冷或天热

12、的时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理。每天夜晚,认真巡查寝室,每一个离开宿舍学生的行踪得到确定直至找到。学生回家,到家后由家长回电话,确保安全。爱心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关心他生活,又关心他健康,还关心他做人。三年来,她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终于收获了爱的硕果。全班54名学生在年省分类考试中有39人考取了本科,开始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她一直告诉我们: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学习上不遗余力的谆谆教诲;思想上细致入微的关注。除了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她还努力寻找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生灾害病要关心;学习生活多留心”。这是多年来老师工作的真实写照,看起来每件事都是那么平凡,然而,十几年如一日,每日能把所有的平凡堆积在一起,那就是不平凡。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条小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老师继续着她的班主任生涯。仅供参考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