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97621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毕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姓名 学号 21335052 所在院系 数学系 浅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摘要:目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生产要素泛化、分配的具体衡量标准不确定、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模糊、分配制度缺位以及缺乏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因此,要通过提高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参与分配的制度环境、营造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等,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关键词:生产要素;劳动生产要素;非劳动生产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使收入分

2、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另一种分配形式。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改革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强调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方向。但就现实而言,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科学内涵和制度保障人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一、现实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

3、配”以来,经过几年的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完善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充分。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只注重对劳动参与收入分配的研究,而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分割却被忽视或重视不够。这突出表现为土地和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很多情况下被免费或低价使用。我国现实中的土地制度,在城市为国家所有,在农村为集体所有。在农村,土地被征用的补偿费和转让费过低,土地升值的收益不是由农村集体及农民占有,而是由开发商获取;在城市,部

4、分国有企业占用的土地由政府划拨,被无偿使用的现象严重存在。我国矿产资源被无偿开采的现象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5万个矿山企业中仅有2万个矿山企业是通过市场机制取得矿业权口,绝大多数企业均为无偿占有矿业权。这导致矿产资源收入被经营企业获得,而国家作为真正的所有者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 其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泛化现象。在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现实,但由于对生产要素及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领域缺乏严格界定,致使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泛化现象严重存在。在分配过程中,不应纳入分配体系的要素也被纳入其中。部分掌握着权力的“官员”和掌握着生产经营活动决策权的厂长经理,把权力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5、这表现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权力腐败现象的存在。一些垄断行业把垄断当作生产要素,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收人。此外,还有部分人员把名誉、地位、入格甚至肉体作为生产要素,据此获取高额收益。 其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衡量标准不确定。十六大报告提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里的贡献是指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还是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并不明确。有的观点认为,各种要素创造价值,都作为价值源泉做出了贡献,所以各生产要素都要参与收入分配。有的观点认为,财富的源泉是指使用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源泉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相互混淆或取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贡献,是指生产要素在生产财富即使用价值中的贡献,

6、而不是指它们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 其四,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在现实分配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在分配中所占份额与其贡献不相符,分配关系扭曲。一是当前我们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宣传和实际操作中,过分地强调资本参与收益分配,而忽视其他如劳动、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许多资本所有者处于分配的有利位置,一般劳动者在博弈中处于劣势,社会平均劳动报酬过低,尤其是简单劳动报酬过低。二是企业管理者收入失当,管理劳动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不合理。一方面,部分实行年薪制的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收入过高,其往往是普通员工的几十倍,甚至I二百倍。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收入过低,没有拉开其

7、与普通员工应有的收入差距。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统计显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年收入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里最低,平均仅为2.63万元,而且有30.8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年收入低于l万元。有的地区和企业规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资的3倍一5倍,其奖金虽与企业效益有联系,但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大。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问题的原因现实巾按生产要素分目E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又有制度方面的原因,还有市场环境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模糊。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生产要素的认识模糊。一方面,只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看作是生产要素,而土地和矿产被看

8、作是生产中的重要资源,而未被看作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没有充分考虑其应当按贡献参与分配,造成土地和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我国长期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从而导致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充分。另一方面,有的则认为,只要能同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联系并能带来收入的均为生产要素,从而导致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泛化。二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沦依据认识模糊。这主要表现存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误认为是生产要素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沦是西方经济学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其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都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它们对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增加都做出了贡献它们都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因此应根据各生

9、产要素在商品生产和劳动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必然会导致按牛产要素分配的具体衡量标准扭曲。三是对各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比例认识模糊。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资本短缺而使资本成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鉴于此,国家采取鼓励资本参加收益分配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对外企还是对私营企业,都给予一系列优惠条件,使其资本收益不断增加。然而,对于劳动要素的蘑要性,在收入分配上并没有给了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我国就业队伍在扩大;另一方面,劳动收人占GDP的比重却在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劳动收人占GDP的比重已从15下降到了12。一些城市虽然经济较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但最低

10、工资标准却很低。可见,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着重资本要素贡献、轻劳动要素贡献的模糊认识。此外,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还存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观念,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分配方式;一些经营者和科技人员对应获得的较高收入心有余悸,担心与其他人员收入差距拉大,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工作上的被动,不愿意拿较高的报酬或持有较多的股份。这些就导致了各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 其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缺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及实现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最根本的是制度缺位。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界定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

11、济,按生产要素分配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在现实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一方面,对生产要素及其存在范围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另一方面,对不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标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党的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只是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政策依据,至于生产要素的具体类型、不同生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均缺乏法律依据。这必然会导致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泛化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衡量标准的随意性,从而限制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实现。二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生产要索能够参与分配以其成为商品和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生产

12、要素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因此,进入市场的主体,作为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其所占有的生产要素必须具有明确的所有权,这是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在现实中,某些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主体模糊或缺位现象严重地存在。如谁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由谁来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这些问题均没有明确的制度保障。正是由于所有权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这必然会导致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三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监督乏力。一方面,对非生产要素以生产要素的名义参与分配的抑制乏力,如对牟取垄断收入、权力寻租收入、黄色淫秽收入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的行为制约乏力或打击乏力。另一方面,对按生产要素合理分配

13、的保护乏力。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带来生产要素所有者个人财产的增加,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外企高级雇员、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员收入增长的幅度将更大。这些生产要素所有者拥有的生产要素收入及财产应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十六大报告虽明确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但远未落到实处,现实分配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劫富济贫现象。近年来,在城市拆迁、农村征地过程中,某些政府部门以一纸行政命令,就剥夺或侵蚀了公民应享有的生产要素收益,公民在维权的过程中,司法渠道尚未畅通。这必然会导致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充分、不合理。 此外,我国缺乏合理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市场环境。由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

14、。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发育很不完善,这些生产要素价格非市场化情况普遍存在。如劳动力自由流动受到诸多限制;资本价格不是取决于市场对资本的供求,而是由政府统一规定;土地的开发利用仍以国家计划为主;以技术入股国家规定一定的比例限制等等。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生产要素所有权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这必然会导致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充分、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正是由于对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模糊认识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缺位,及其缺乏合理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市场环境,致使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际运作中困难重重,难以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实现。三、 在社会主义市

15、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策 鉴于现实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其一,规范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这要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规范对生产要素的认识。生产要素是指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以及管理才能等。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即“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要素是生产活动中的物质资料及其他各种不可或缺的凶素的总和,其中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一般人类劳动过程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二是规范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依据的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指出,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创造价值。“物的因素”即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形成追加的新价值。虽然非劳动性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它们却是价值创造的客观条件,参与了价值形成。除此之外,劳动资料的质量、规模、配置方式等电极大地影响着劳动创造价值。非劳动性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是却能创造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总和便是物质财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其源泉是多元的,既包括劳动性牛产要素,又包括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作了明确的论述。他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