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975751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编 基本经济概念第1章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1.1 复习笔记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1)经济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生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劳动以及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以及由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财货。在一个社会中,一方面,人们的欲望以及由这种欲望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这些无限的需要的手段,也就是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生产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在给定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机会成本与生产

2、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的使用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机会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为了生产出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产品,这是由资源的稀缺性所决定的。社会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由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量决定,它凹向原点。(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率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资源于各种用途,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采用什么生产方法。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

3、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经济学所说的收入分配问题。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是西方经济学两大分支学科之一,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的问题。(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单个居民户、单个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4、两者关系如下:它们是整体及其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科学的抽象方法、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过程分析、经济计量学的方法、边际分析的数学工具等都是两者共同采用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规范经济学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均衡与均衡分析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

5、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因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方法:在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中,将自变量假定为已知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会有的情况和为此所需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过程分析过程分析是论述调整变化实际过程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又称“期间分析”或称“序列分析”。(2)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可以将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

6、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3)经济模型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是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它是指采用概括与抽象的办法,用文字语言或数学形式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4)经济理性主义理性的经济行为是指,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人在做出一

7、项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衡比较,以便找出能够使他耗费给定的劳动或金钱,带来最大限度利益的最佳方案。理性的行为假定人在其经济生活中不会做于己无利的事情,但无需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产生最优化的行为对消费者来说,就是花费一定金钱买进的一种或多种消费品所提供的总效用为极大值;对以赚钱为目的的厂商来说,就是利润极大化;对非营利机构和政府机构来说,则意指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理性人”与“完全信息”。后者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象对微观经济情况具备完全的信息。1.2 课后习题详解1. 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考察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规律性的一门社

8、会科学?答:西方经济学认为,人类之所以有经济行为,之所以要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且永无饱和的。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如果人们的消费欲望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有限的,而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不存在稀缺问题,人们不用努力就可以取得所需要的东西。这样,社会就不需要任何组织来管理和控制资源的利

9、用,也不需要控制人们的经济行为。但现实世界的情况是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这些需要又是有轻重缓急的,而满足需要的手段即资源是有限的,各种资源一般说又可有多种用途,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分配使用这些有限的而又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来满足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无限需要的问题,这就是“选择”,也就是“配置”资源的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和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种途径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因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什么东西(物品和劳务)价格上升,人们就多生产一些,即社会多分配一些资源到这些

10、东西的生产上。如何生产这些东西,即生产这些东西时用多少这种生产要素或那种生产要素,也是由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例如,劳动便宜就多用劳动,资本便宜就多用资本。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出售生产资源给谁,也要看资源的价格。资源在哪种物品生产上所获得的报酬(即资源在生产中使用的价格)高,生产资源所有者就出售资源给哪种物品的生产者。可见,生产要素报酬即收入分配,也即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由此可以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科学。2. 请举例说明,您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的配置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方法?原始公社的资源配置的特点是什么?答:社会如何配置生产资源,可采

11、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原始公社时期,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基本上是由公社首领直接根据公社成员的需要和意志决定的,产品是在公社成员之间平均分配的,公社之间或公社成员之间很少有交换活动,因而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经济。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如何生产,基本上是由生产资源的所有者,既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又作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各自独立地分散地决定的。他们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产品价格的高低。例如,猪肉涨价,说明社会对猪肉需求增加,应当多分配资源于猪肉的生产,而由于猪肉涨价使养猪有利可图,生产者事实上也就会多用些粮食及其他饲料来多生产猪及猪肉。可见,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

12、来实现的。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依靠市场进行的这样一种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及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基本上是由中央计划当局按照全国人民的利益和客观可能,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贯彻实行的,价格对资源配置不直接发生作用,而且,价格也是由计划决定的。这种经济就是计划经济。除上述这些资源配置方式以外,还有一种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即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的双重决策方式。例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一方面资源配置基本上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政府又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及其他政策对私人经济决策施加影响。比如,对某些产品生产和销售增加税收,可减少这

13、些产品的生产。相反,对另一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给予补贴则可鼓励这些产品的生产。在社会主义经济中,通过改革,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制度,实际上也是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结合起来。这种双重决策的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混合经济”。3.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与您原来理解的成本的概念有何联系与区别?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与“效率”或称“利益”的关系如何?答: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一般是指厂商在组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即为获取一定经济成果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不仅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工人工资、企业管理人员薪金等费用,还包括资本的报酬利息、土地租金地

14、租、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是生产成本中的“正常利润”)。这样的成本也称生产费用。而机会成本则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一种资源既可用于甲用途,又可用于其他用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用于甲用途,就必须放弃其他用途,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那个仅次于甲用途的或者说次好用途上可能得到的利益,就是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例如,企业主用自己的资金办企业的机会成本就等于他把这笔资金借给别人可能得到的利息。企业主自己当企业经理的机会成本是他到别处就业可能得到的最高报酬。生产A产品的机器转向生产B产品,B产品的机会成本是生产A产

15、品时得到的利润收入。显然,生产费用所体现的成本与机会成本是有区别的,因为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中直接支出的生产费用。但两者又是有联系的,考虑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是为了考察利润或者说经济活动的效益,如果B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费用)不变,生产A产品的成本上升从而获得的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相反,如果A产品生产上利润收入不变,而B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利润下降,则B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越高,说明这种物品生产的效率或者说效益就越低。生产一种有用物品的机会成本越低,表明这种物品生产上的效率就越高。在这里,经济效率或者效益是用经济利润来表示的。所谓经济利润是指资源投于这一用途所

16、得到的利润,比投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利润将多多少。具体说来就是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4. 怎样区分“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技术上有效率一定是经济上也有效率,请论证说明这个命题是否正确。经济效率与生产资源的稀缺性的关系如何?答:“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问题,但前者纯粹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问题,如生产单位产品应当投入的劳力、时间和设备数量,但经济效率还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才能使生产成本最低。技术上有效率不一定就是经济上有效率。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劳动力再加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然而,如果劳动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用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