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9647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孩子个性作文教学的指导技巧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束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枷锁,通过实践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更应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溶汇于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着实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重视生活 重视阅读 亲身体验 激情表达 学会欣赏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年来每个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由于我们这里一部分语文老师是半路出家的民转公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拈个题

2、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既无目标,也无路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很少有教师自愿上作文公开课,不少教师对于作文,自己也苦于无法指导,学生更是头痛作文,要么作文内容假;要么就是仿照例文,草草了事。完全没有写出我们当地特色的作文。与此同时,本人在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各年级教学目标及阶梯性要求不够明确;有些教师随意提高习作要求,而不注重本年级学生的心理、能力、知识结构等特点实施作文教学;指导方法不当,作文

3、教学效率低下。只注重完成本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不注重学生的课外辅导。甚至有些教师要学生背例文,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难以达到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目标。二、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策略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和学生参与行为及习作效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本人从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及学生作文的需要性、生活性、激励性和开放性方面下功夫。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

4、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作文教学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教材,发掘学生生活,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对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文统一,文本结合,真情演绎每次作文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身边的人和事,提升学生对习作的感悟,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作文教学,是传授写作方法、技巧,同时也是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渲泄,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在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所教的学生的习作水平逐年提高。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再到乐写和写好。下面就本人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

5、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途径。三、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一)、重视生活、积累感受1、积累丰富生活素材我们平时作文教学强调“叙述要有条理”,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一些教师的“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广开生活之源,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

6、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写出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应尽量充实学生相对单调、有限的生活,极大地扩充生活范围,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走进大社会,尽量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生成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指导。(1)、引导观察。在教学中,在活动中,暗含观察方法的引导,如充分调动眼、

7、耳、鼻等各种感官全面、细致、准确地感知;注意有一定的条理、有一定的顺序;在观察的过程中比较差异,抓住特点。我在教学生写一种动物时,指导他们观察所写动物的外形、毛色、生活习性等;写人的文章就指导学生观察人的言行举止。由观察到表达的训练,循序渐进,然后进行综合训练。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逐渐形成,孩子心灵随即变得敏感,世界也将变得丰富。 (2)、实践体验。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许多实践体验应动员家长配合,组织学生亲自去做。例如春天来了,种一棵树栽一盆花;秋天到了,去割割稻子,去给菜浇浇水,摘摘果子;在家尽力多做力所能及的

8、家务,节假日,更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活动。我每年都带学生到学校的劳动基地去种种菜、浇浇水,到草坪管理区除杂草、种树苗;带学生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看大塘变化,担明天责任”为主题,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在“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活动中,学生分散到各个岗位了解生活,他们进工厂、下农田、参加街头公益宣传,参加公益助残活动,来达到认识、体验人生,锻炼自我的目的。让孩子去体验劳动的苦与乐,引导孩子亲身体验生活。如果把这种体验转化成语言文字,写成我学会了这类型的文章,效果一定不错。 2、学会感悟生活,丰富生活感受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

9、的启示和教训;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应学会作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对生活有所感悟!感情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一个思想感情缺乏的人,作文就无灵气,而一个充满热情,感情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哪怕是平凡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充满了缤纷绚丽,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感悟和想象!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雪亮的眼。2023年的四川大地震,令到四川满目苍痍,伤亡无数,震后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国纷纷向灾区捐款

10、捐物,我在班中向学生汇报了灾区的情况,并出示了有关图片,学生们都大受震动,很多学生都流下了眼泪,对灾区人们表达出深深的同情,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他们心中似乎有无尽的话要向灾区人们表述。在平时的实践中,我正是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在实践中探究人生的真谛,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实践中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只要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想象生活,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一言一语,一件小事,一段笑话都能令我们发掘出至真至美的地方,都会引人深思,令人感到生命的意义。(二)、重视阅读,感悟作文方法1、课堂内精读,以精读促写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就是例子。” 语文阅读的

11、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以下这些方面证明以读促写是受学生欢迎、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如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时,诗中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满园春色什么样呢?请学生用笔画出来,边画边想像“满园春色”,

12、然后记录下来,学生很有兴趣。(2)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3)可以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适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难以表达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2、课外博览,广泛吸收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道出了教语文学语文尤其是教作文学作文的真理。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

13、让读书成为儿童的习惯。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营造读书环境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开设图书角等,营造“处处可读书”的场所。把学生喜欢的文章、读书心得、个人收获一一展现,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巩固读书的成果。置身于这样的一种读书氛围里,学生能不受到感染吗?(2)培养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浓厚兴趣的方法很多。我教学生搜集有关的读书名言,带领学生理解与欣赏,经常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给学生讲名人与书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且不由自主地有种我要看书的欲望,从而激起学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意识。我经常表扬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优秀学生,树立榜样,这样趁热打铁,鼓励他们学习优秀,超过

14、榜样,鼓动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这样,慢慢地让学生想读、爱读,沉浸于读书的乐趣之中,甚至会达到手不释卷的理想境界。(3)培养读书的好习惯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以下几点:(1)告诉学生,书要读慢些,边读边想;(2)做记号;(4)遇到生字查字典,把拼音立刻写在生字上;(4)摘抄词语和名句;(5)读到你认为精彩、生动、有趣的地方,要朗读,要记忆。对一些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要求他们每天朗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因为朗读的意义太重大了。3、教师下水,直接示范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可以以教师下水文为范文引路,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15、在一次范文示范中,我把自己学小汽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最后成功的经历告诉了学生,以此作为写一件事的范例。(三)、重视学生亲身体验通常在作文动笔时,学生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较死板的理念、太多的框架去限制学生思路,要因人而异,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亲身经验和感受,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爸爸是个打工的,但他也是一个酒鬼,一日三餐酒杯不离手,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所剩无几,对儿女的学习、生活极少关心,我觉得这个家庭没有一丝温暖,但我不会放弃学习,我要学会独立”对于这个学生的特殊

16、家庭情况,我在批语中这样写到:老师很同情你,你的文章写出了你的真实经历,也写出了你的真情实感。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唤醒学生记忆。(四)、激情表达如指导学生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作前我跟同学们谈话:为什么要选这件事写?想起这件事是否给你过强烈的感情刺激、印象特别深刻?如你想写一件让你激动的事,就一定要选最激动的。也许,它曾让你热泪盈眶;快乐得欢呼雀跃;生气得七窍生烟;忧愁得郁郁寡欢;惭愧得后悔不已;伤心得现在想起来还要落泪同学们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了,亲身经历过的事有很多很多,那么哪些事那些感情你曾经深深体验过,哪些事曾经深深撞击了我们的心灵,甚至终身难忘呢?从而激发动笔抒发的欲望,达到非表达不可的境界。(五)、习作评价的个性化-保驾护航1、用 “热情赞扬”代替“苛刻挑剔”根据数年的经验所得,赞扬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