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梅雨预报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96076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淮梅雨预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淮梅雨预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淮梅雨预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淮梅雨预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淮梅雨每年夏初,在湖北宜昌以东北纬2634度之间的江淮流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 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梅雨”。又因这时空气湿度很大,东西极易 获潮霉烂,因而又有“霉雨”之称。(一)梅雨的气候特征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江中下游多阴雨天气,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很大,日照时间短, 降水一般为连续性,但常间有阵雨或雷雨,有时可达暴雨程度。梅雨结束以后,主要雨带北 跃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雨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温度升高,天气酷热, 进入盛夏季节。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得知,长江中下游可出现两类梅雨。一是典型梅雨。 一是早梅雨(迎梅雨)。所谓典型梅雨,一般出现干6

2、月上旬到7月上旬,出梅以后,天气即进入盛夏。典型梅雨 长约2024天。在1885-1963年中,有7年没有出现梅雨,即空梅,又有两年梅雨期长达 两个月之久。人梅日期大多在6月6日一 15日,最早和最晚可相差40天。出梅日期大多在 7月6日一 10日,但最早和最晚可差46天。一般来说,梅雨期愈长,降水量愈多。每年梅 雨起迄时间、长度、降水量等相差很大。例如1954年梅雨期长达40天。超过平均数半个月 之久,因此造成1954年长江中下游的洪水,而1958年、主要雨带从华南下跃至华北,未在 长江流域停滞,因而1958年为空梅,19591961年梅雨知也极短,因而造成1958-1961 年长江中下游地

3、区连续几年的严重干旱。由此可见,入梅出梅日期、梅雨天数和梅雨期降水 量的预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梅雨期中一般是连绵小雨,间有短时间晴天,但有时会出现暴雨。雨量分布并不均匀, 因此,作好梅雨期中的短期暴雨预报,对于抗洪及国防、生产等部门关系极大。所谓早梅雨是出现于5月份的梅雨,平均开始日期为5月15日,梅雨天数平均为14天, 它的主要天气特征与典型梅雨相同,不同的是梅雨期较早,出梅后主要雨带不是北跃而是南 退,以后而带如再次北跃,就会出现典型梅雨。因而在一年中可能出现两段梅雨。在 1885-1963年中长江中下游的早梅雨出现17次。梅雨或降水集中的地区,各年也有差别。如雨带稳定于某一狭窄的地

4、带,降水亦集中在该 地带,一般称为“稳定梅雨”;有时雨带在江淮流域较大的范围内南北摆动,降水则分散在较 大的区域内,一般称其为“不稳定雨带”。梅雨的环流形式概括起来讲就是在低层是东北风或西北风与西南风形成的辐合上升区。中 层是无辐散层。高层是辐散层,南北两支气流对辐散气流起着加速作用。(二)梅雨的一些特点1. 梅雨锋系梅雨期间的静止锋与一般极锋性质不完全相同。特称为梅雨锋。在低层锋两侧的水平风切 变和露点差都较大,但温度差并不明显。梅雨锋系可一直向东延伸到日本地区,在东经130 度以西,梅雨锋是较暖的极地大陆气团和南方很湿的季风气团的界面,湿度梯度大;在130E 以东,则是较凉的极地海洋气团和

5、热带气团的界面,温度梯度大。可以说日本的梅雨锋具有 极锋的性质;中国的梅前锋则具有较多的热带辐合带的性质。2. 低空急流和水汽输送梅雨和低空急流关系密切,特别在降暴雨时,皆有低空急流存在。强的暴雨发生时必定同 时有强的低空急流,一般地说低空急流愈强,长度愈长,暴雨也愈强。大部分暴雨都发生在 低空急流的左侧,只有少数暴雨位于低空急流的下游,而暴雨区与低空急流重叠只是个别现 象。由于低空急流是自暴雨区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借此通道输送的水汽在暴雨区辐合上升,冷却成雨。梅雨的主要水汽来该是南海和西太平洋海面。而不是孟加拉湾地区。(三)梅雨的预报梅雨的预报最终仍然是降水的预报,降水预报的一般思路是:1.

6、 了解本地区上游以发生的降水情况,并分析其成因,找出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特别是主要 的天气系统。作汛期的降水预报一般应首先注意大的环流形势和副高位置。掌握其边缘西南 风风速轴(低空急流)的变化。湿舌的演变以及直接造成降水的天气系统。2. 了解雨区和天气系统的历史变化,特别是主要天气系统的历史变化。3. 根据形势预告方法,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的天气系统做出预报。4. 分析本地区的温、压、温条件及经验、天物象反应等。5. 考虑指标站的预报指标。6. 根据雨量图外推,初步做出降水预报。7. 综合以上分析,最后确定本地区的降水时间和降水量。预报方法有以下几种:天气图经验历报法:把历史上出现降水的天气形势和

7、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概括为几类 降水的模型,称为天气-气候模型。有时还把降水出现时各有关气象因子的分布特点,概括 为降水必须满足的条件。在做预报时,如果预报的未来天气形势符合某一模型时,一就按这 个模型的降水分布做预报。模式指标预报法模式指标预报法是我国广大气象台站普遍使用的一种定量的统计预报方法。它的主要特点 是根据某地区历史上降水出现前的天气形势和各种要素的变化。选取预报因子,寻找预报指 标。或先分成几类降水摸式,再分别建立预报指标。模式指标预报法不需要作形势和要素预报,而只要用过去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与未来某一 地区降水天气之间的统计关系作为依据来作降水预报,近年来许多台站还应用数理统计

8、方法 将多个预报因子进行组合建立统计预报方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MOS)实践证明,同一时刻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与降水的关系,比过去时刻的天气形势及气象 要素与未来降水的关系更密切。数值预报在业务上使用以后,即可由数值预报报出未来的预 报因子,再用这些预报因子与降水量或暴雨出现的概率求统计关系式,并根据这个关系式作 预报。这种由数值预和统计预报相结合的方法称为“模式输出统计预报”,简称MOS法。卫星云图的应用卫星云图在降水预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从卫星云图的云系中可以直接寻找降水 预报指标,同时也可以用它帮助分析降水成因,从而从物理发展上来预报降水。另外,在记 录稀少的高原地区和海上,可比天气图更准确地和提前发现降水天气系统。又因为卫星云图 是连续地播发出来的,所以即使在记录较多的地区,也可以发现天气图上所分析不到的中尺 度系统,因此它是暴雨短期预报的一个有用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