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95546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编号:1300701-0英文名称:ModernSocialwelfarethought课程负责人:张艳芳师资队伍:张艳芳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开课学期:5课程类型:必修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总学时:理论学时72学分:4课程简介: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把握在社会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发展特征与基本目标。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

2、部分,即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思想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于古典文明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了近代而蓬勃兴盛。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有关代表性的思想家、代表性思想学派对社会福利问题的认识、构想和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向往;深入认识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把握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社会福利及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发展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现代化,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观以及科学的社会福利价值观

3、,加深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案例讨论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选用教材: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编号:1302020-0英文名称: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课程负责人:张艳芳师资队伍:张艳芳适用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开课学期:2课程类型:必修先修课程:总学时:理论学时72学分: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是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掌握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和阶级立场,懂得由于经济运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发的必然性,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经济基础发展趋势及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学习马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科,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认识,必须把继承与坚持同发展与创新统一起来,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需要学

5、习、弄懂并把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文件;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选用教材:张雷声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人文地理学概论课程编号:1

6、302070-0英文名称:TheIntroductionofHumanGeography课程负责人:张艳芳师资队伍:张艳芳适用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开课学期:4课程类型:必修先修课程:总学时:理论学时72学分:4课程简介:人文地理学是人文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教育学生以马列主义观点,全面认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作用及其独特的研究领域;通过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及实践能力。通过人文地理学概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人文地理学概论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的内容。研究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文事

7、象分布的规律性,从中总结经验,更好的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研究我国人文地理学,首要的任务是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分析解决我国四化建设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人文地理学问题。第二,根据我国的实际,学习国外发展的经验,把我国的人文地理学全面发展起来。第三,发展我国的人文地理教育事业。第四,扩大我国人文地理学对国际人文地理学的影响,增强国际交流。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以闭卷笔试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选用教材:王恩涌主编: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外风俗与文化课程编

8、号:1300650-201英文名称:TheIntroductionofChineseandforeigncustomsandcultures课程负责人:张艳芳师资队伍:张艳芳适用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开课学期:6课程类型:选修先修课程: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分:2课程简介:中外风俗与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与特色文化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本课程作为人文教育专业、历史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课程之一,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与外国的各种风俗文化如物质生产风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关系习俗、社会交往礼仪、岁时节日民俗、象征习俗、信仰习俗、

9、民间语言文学、民间科技工艺、民间游娱竞技等进行有代表性的简扼介绍,为选课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丰富的知识性,通过民俗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将国内外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与文化特征呈现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习俗与文化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力争从习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世界各地风俗与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学生讲授为辅。以论文方式考核,结合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讨论情况及学生课程讲授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论文占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