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94381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北京协和医院 唐福林抗核抗体(Autoantibody to Nuclear AntigenANA三.ANAJ分类: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将ANAs分为四大类, 简述如下:(一)抗DNA抗体又可分为单链(变性)和双链(天然)DNA抗体。抗单链DNA( SSDNA) 抗体在多种疾病中及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因此无特异性,临床上价值不大。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较高的特 异性,尤其在活动期SLE病人血清中有滴度较高的抗dsDNA抗体,随着 疾病活动的控制,抗dsDNA抗体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低滴度的抗dsDNA 抗体也可在多种

2、疾病甚至正常人中出现。放射免疫法(Farr)、以短膜虫 或马疫锥虫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CT或IF-TE)、血凝法(HA) 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均可用以抗dsDNA的检测,但不论那种方 法均应测出滴度。Farr法敏感,但不如IF-CT或IF-TE法特异,抗dsDNA 抗体用Farr法检测,其结合率登0%或用IF-CT法21: 5方可判为阳性。 抗dsDNA抗体除帮助诊断SLE外,尚可判断SLE的活动性及作为治疗 的估价,已证明抗dsDNA抗体与DNA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 底膜沉积,或抗dsDNA抗体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而造成SLE病人的肾 损害。(三)抗非组蛋白抗体1

3、.抗ENA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抗体。此组抗原不含组蛋 白,可以溶于盐水而被提取。此类抗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其活动性无明 显相关。(1)抗nRNP(nuclear RNP)以抗核内的核糖核蛋白而得名。临床上应 用较多的是qRNP抗体。通常又把nRNP称之为u】RNP u】RNP由qRNA 和9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抗原性蛋白的分子量有70KD、30KD(A) 和22KD (C )。60%抗u1RNP可与B、B,多肽出现微弱的反应。抗jRNP 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几乎均为阳性,且其滴度很高;在其他结缔组 织病中阳性率低且滴度低;它是区分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

4、病的有力指 标。抗u1RNP抗体阳性的病人,常有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趾) 端硬化。有人认为抗qRNP抗体阳性的SLE病人,如抗dsDNA抗体阴 性,则肾病发生率较低;如若与抗dsDNA、抗Sm抗体同时存在,则发 生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较大。(2)抗Sm抗体:以病人名字(Smith)命名。已知 Sm是核内小核糖 体蛋白(SuRNP),含有除u3RNA外的所有u族RNA。其抗原决定簇主 要在与片、u2、u4-iiRNA连接的B和D蛋白多肽上,已知蛋白多肽的分1246子量B(29KD )、B,(28KD )、D(16KD )。抗Sm抗体的蛋白多肽较高 特异性的为B和D带。国际上通常用对流电泳

5、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Sm 抗体,其阳性率在SLE中为30%左右,抗Sm抗体对早期、不典型的SLE 或经治疗缓解后SLE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必须强调指出,Sm和n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颗粒)中的不同抗原位点,其中的RNA富含尿嘧啶核苷0、u2、u4-i6),如前述,Sm1246含有0、出和口厂弔 而nRNP(jRNP)仅含RNA。从理论上讲,测得抗124611Sm抗体的同时,也应测得抗URNP ;而测得抗uRNP则抗Sm抗体亦可 为阴性。我院开展临床检测15年来,用电泳和双扩散法,尚未有抗Sm 抗体阳性而抗qRNP抗体阴性,也即抗Sm抗体阳性均伴有抗URNP抗 体,而抗URNP抗

6、体可以单独存在。(3) 抗SSA/RO抗体:由于该抗体与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 相关,故取名为SSA,也有人取名于最早检测到的病人名字Ro。SSA与 Ro的抗原性、生化特点一致。SSA/Ro是含有Y-YRNA的蛋白质,更多 存在于胞浆内。在以鼠肝为底物的ANA检测中,抗SSA抗体常呈阴性反 应,而以Hep-2细胞为底物,则ANA为阳性。(4) 抗SSB/La、Ha抗体:另外还有一种与干燥综合征相关的抗体称 SSB,也有人将SSB抗体以病人名字La或Ha命名。SSB/La、Ha是RNA 多聚酶转录中的小RNA磷酸蛋白质。临床上常规采用对流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SSA和

7、抗SSB抗 体。近年来发展的免疫印迹检测中的抗SSA与分子量为60KD和52KD 的两条蛋白多肽发生反应。有人认为60KD的多肽在SLE中较SS更为多 见。抗SSB与分子量为48KD、47KD、45KD的三条蛋白多肽反应,但 48KD更具有特异性。如上所述抗SSA/Ro和抗SSB/La、Ha与SS有关。 在原发性SS病人中,抗SSA/Ro和抗SSB/La、Ha阳性率分别为60%和 40%,但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人中,这两种抗体亦可存在。以Wil-2细胞提 取抗原,在原发SS、SLE、RA、SD、PM/DM和非结缔组织病中,抗SSA/Ro 阳性率分别为 75%、39%、20%、19%、25% 和 0

8、% ;而抗 SSB/La、Ha 阳 性率分别为59%、10%、5%、2%、5%和0%。抗SSB抗体较抗SSA抗 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为特异。在临床上所谓ANA阴性的SLE病人,大部 分有抗SSA抗体。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可造 成新生儿狼疮及婴儿心脏传导阻滞等先天性心脏病。抗SSA和抗SSB抗 体常与血管炎、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光过敏、皮损、紫癜等临床症 状相关。(5)抗rRNP抗体:rRNP (ribosome RNP)与nRNP抗原性不同,它 是主要在胞浆中的一种磷酸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得抗rRNP抗体主要有 38KD、16KD、15KD三条蛋白多肽。国外报道近一半

9、的SLE病人有抗rRNP 抗体。我们检测发现,抗rRNP抗体在SLE、RA、PM/DM、SS、MCTD 和SD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4%、1.7%、9%、4%、0%、和0%。我们以免 疫双扩散法测得的24例抗rRNP阳性的SLE病人中37.5%(9/24)伴有 中枢神经症状,而在抗rRNP阴性SLE病人中,仅12.5%(2/16)伴又中 枢神经症状,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我们还发现,折RNP抗体不会随 病情的缓解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对于仅有rRNP抗体阳性, ANA阴性的病人,应密切随访,若干年后可能发展为典型的SLE。(8)抗Scl-7航体:因该抗体主要在SD(Scleroderm

10、a中出现,且其抗 原分子量为70KD而得名。但Scl-70实为分子量为100KD的DNA拓扑 异构酶1(Topolsomerase )的降解产物。SD中抗Scl-70阳性率40%左右, 常把抗Scl-70抗体视为SD的标记抗体。有人发现抗Scl-70阳性SD病人, 发生肺间质变的危险性较抗Scl-70阴性的SD病人增加10多倍。抗Scl-70抗体似与心、肾受累无关。(9)抗Jo-1抗体:以病人名字Joh n而得名。-1抗原是分子量为50KD 的组氨酰tRNA合成酶,以免疫双扩散法检测25%的PM/DM病人有此抗体。 在合并肺间质变的PM/DM病人中,抗Jo-1抗体高达60%,临床上还发现 以急

11、性发热、对称性关节炎、“技工手”、雷诺现象、肌炎并肺间质变的病 人,抗Jo-1抗体常呈阳性,有人称之为“抗Jo-1抗体综合征”抗Jo-1 抗体常被视为PM/DM的标记抗体。(四)抗核仁抗体:主要是指核仁内的RNA多聚酶,原纤维和To/Th 抗原的抗体。抗核仁抗体主要与SD相关,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发现核 仁呈斑点、斑块或均质型染色。RNA多聚酶是分子量为210KD-211KD 不等的多种蛋白,在SD中阳性率为4% ;原纤维是分子量为34KD蛋白, 为u3RNP的组成部分,在SD中阳性率为8% ; To/Th是与7-2和8-2RNA 形成复合物的40KD蛋白,该抗体在SD中小于3%。类风湿关节炎

12、相关抗体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FRF是抗人或动物IgG分子的FC片段的抗体。作为一种抗体,其抗 免疫球蛋白类型可分为IgG-RF、IgM-RF和IgA-RF等。RF不仅与变性的 IgG分子反应,也可同自身IgG或异体IgG分子反应,并且与其他抗原如 核蛋白发生交叉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滑液中可测出 19sIgM-RF、7sIgM-RF和7sIgG-RF,这三种RF可相互发生反应,后二 者主要参与关节外症状的免疫复合物。RF产生于外周淋巴结、关节滑膜、扁桃体淋巴滤泡和骨髓等。B淋 巴细胞的激活,尤其CD 5+B淋巴细胞是产生IgM-RF主要细胞。5测定R

13、F的方法常有乳胶凝集法及绵羊红细胞凝集法SCAT),这两 种方法的检测符合率在90%以上,SCAT法的敏感性不如乳胶凝集法,但 特异性较高。乳胶凝集法和SCAT法均只能测出19sIgM-RF。IgG-RF、 IgA-RF和7sIgM-RF则需用ELISA法测定。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阳性率 为 80% 左右,是诊断 RA 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因 5% 的正常老年人 RF 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 75岁的老年人,RF假阳性率为2-25%不等。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PSS、PM/DM等;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心内膜炎、

14、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的疾病活动,且骨侵蚀发生率高。有 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IgM-RF是发生RA的危险因子。临床上RF常作为区分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标准。必须明确,部分 RA患者测不出IgM-RF,应进一步检测IgG-RF和IgA-RF,这两种类型 RF对IgG分子特异性强,而不易与其他非相关抗原反应。RF滴度越高, 对RA的诊断特异性越高。对RF阴性,且临床上高度疑似RA的患者, 还可进行免疫复合物中RF的测定,即可将循环免疫复合物经酸化高浓度 氯化钠,或高度稀释分离

15、后测RF,这称为隐性RF,尤其在幼年型类风湿 关节炎(JRA )患者中阳性率较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 ineu tropil cyt oplasmic ant ibodies ANCA)1982年Davies等在8例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首次发 现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1985年Van der Woude等首先报 告Wegner肉芽肿(WG )患者血清中存在ANCA,并认为其对WG诊断 具有特异性,且同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此后,ANCA引起学术界广泛 注意,对这方面的研究迅速展开。ANCA 代表一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的抗体谱,其靶抗原成分包 括:人类中性蛋

16、白酶3 (PR-3)、髓过氧化物酶(MP0 )、杀菌/通透性增 高蛋白(BPI)、丝氨酸蛋白酶、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LE )、乳铁蛋白 (LF)、组织蛋白酶G (CG )、“葡萄糖醛酸酶、溶菌酶等。临床上常用 的ANCA 检测方法主要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IIF多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作底物,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 荧光分布把ANCA分为:(1)胞浆型ANCA (C-ANCA ),其主要靶抗原 成分为PR-3; (2)核周型ANCA (P-ANCA ),其靶抗原主要为MP0 ; (3) 非典型ANCA (A-ANCA或X-ANCA ),代表了前两者的混合物,其主要 靶抗原还不清楚,由于此型ANCA不易与P-ANCA区分,所以有许多实 验室将其列入P-ANCA之列,作为P-ANCA的一个亚型。用福尔马林固 定可引起假阳性,或人为引起着色变性,使本来 P-AN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