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93364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涟水县向阳小学 薛加楼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务开发规模逐渐扩大,农村大量的青壮年甚至中年外出务工就业,家中只留下年老父母和年幼子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2007年向全国人大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全国有1.5亿以上农民工进城,全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或寄居于普通社会家庭(即托管),极少数甚至独自一人生活。在北京举行的“2009 关爱农村留守

2、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通报,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 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一批城市孩子也成为新的“留守儿童”,这个数字将和农村留守儿童一道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各级教育部门甚至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提高了,可是又有多少切实有效的措施得到了落实呢?真正解决了“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中的问题了吗?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由于广大农村小学缺少寄宿条件或条件比较艰苦,使学龄“留守儿童”分散寄养多于集中寄宿,管护形成空挡,也就使部分学龄“留守儿童”出现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1缺乏良好的家

3、庭环境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差在汪晓村院长的调查中显示,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同时,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同样留守的祖辈,一方面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甚至不少家庭的老人讲迷信、打牌、酗酒,这都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老人自身身体欠佳,精力不济,并且监护的往往不是一两个“留守

4、儿童”,监护时实在是力不从心。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学龄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就成为必然的问题了。2“感情饥荒”导致儿童心理、性格的缺失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由于父母常年外出,缺乏与孩子的必要沟通,而许多监护人很少与孩子谈心,或是由于老人“隔代亲”溺爱孩子,或父母在外,怕“多管闲事多吃亏,吃力不讨好”等多种因素,造成对孩子过分溺爱与娇惯,甚至除了让孩子吃饱之外,不闻不问,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有烦恼时候很少有机会向人倾诉,使一些留守儿童出现性格方面的心理危机。有的“留守儿童”的心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

5、监护变的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3人生价值观的扭曲现代传媒的渗透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至于少数庸俗或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由于农村缺少公关活动场所及设施,没有少年宫和儿童活动中心,只有电子游戏机房是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在游戏机室、网吧就成了孩子课余的主要生活方式。另外,由于部分家长在外务工经济待遇较高,使得长期以来将读书改变命运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改变,新的读书无用论,也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如此这般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想一想该怎样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呢?1教师能给“留守儿童”多一些关

6、怀、体贴、温暖(1)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大“弱势群体”,这一群体中孩子学习与生活上思想松懈,学习成绩下降,部分成了一个问题儿童。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特别是这些“问题儿童”,多一些体贴与温暖,利用教师自己的言行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在思想上接受老师,信任老师,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细致到关心他们的一言一行。(2)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能与所有学生一起享受生活的阳光,驱除他们内心的阴影,或者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弥补教学中出现的教育空白。(3)教师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让学生间利用友谊弥补家庭缺失的亲情,多增加与留守儿童的接触机会,做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临时父

7、母”。(4)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儿童的自身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试心理。让学生学会坚强、自强、学会自信。并告诉孩子要多与父母交谈,多与老师和同学交谈,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2全校行动,全程跟踪“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1)每所学校可以由少先队、团支部牵头,在每学期举办一次活动,通过举办积极向上的文体、知识、科技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2)关注“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注意他们平时的言行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所学校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波动和行为情况,开设心理辅导课;建设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心理辅导、咨询老师;定期对“留守

8、儿童”进行感情疏导,对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人性化管理,建立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与学校要能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学校作为孩子教育的主阵地,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枢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家庭则作为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环境,他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身心的健康茁壮的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的言行、举止,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身上所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监护人对孩子教育的基本理念,告诉监护人发生、发现问题该怎样处理,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自身的哪些缺点会直接影响孩子等,以此来转变监

9、护人的不正确的观点,为孩子健康成长铲除外围荆棘。学校还应建立与家长或监护人定期接触机制,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每学年能召开家长会,让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直接对话、亲密接触。家长或监护人也应常与学校联系,诉说孩子在家的活动、生活情况。保证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管理,这样双管齐下,共同发力、齐抓共管,才能努力使“留守儿童”身上体现的不正确的言行举动给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让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健康的成长;才能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4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给“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1)加大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为“留守

10、学生“创造一个集中管理的优良环境。(2)加大城市农民子弟学校的建设和城市中小学对农民子女的全面开放力度,让“留守儿童”能跟得出去,读的得起书。努力减少城乡“留守儿童的”数量,降低“留守儿童”比例。(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多创建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让“留守儿童”在业余的生活上能找到寄托。(4)政府出台一些干预措施,孩子未成年以前,作为监护人,最好留一人照顾孩子,必须履行好家庭对子女的监护职责。(5)全社会用舆论的作用警示家长,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不能只想赚钱而忽视对孩子的培养,应该科学的处理好赚钱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农村甚至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最终将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全社会都应该有责任对这一现象进行关注、讨论,各级政府、部门、个人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此问题作出努力,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机制,为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携起手来,才能找到更为有效的机制,更为实用的方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