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框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930217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方案设计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方案设计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方案设计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方案设计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方案设计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方案设计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方案设计框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方案文本基本框架所有A3方案文本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封面表现方式不限,但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二:扉页一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院法定代表人、院总工程师、院总建筑师、院总结构师、建筑设计三分院院长、建筑设计三分院总建筑师、建筑设计三分院总结构师、建筑设计三分院电气专业负责人、建筑设计三分院水暖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设计人员姓名,列出以上人员职称及注册情况,需以上人员签名或授权签章;工程设计证书;城乡规划资质编制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工程设计资质证书。三:扉页二设计文件目录。四:效果图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宏观区位分析图(分别点明河南省、规划设计城市、以及

2、项目所处城市位置)、总平面彩图、鸟瞰图(根据要求决定是否提供夜景鸟瞰)、透视图若干(根据要求决定是否提供夜景透视)。五:设计说明部分1) 设计依据包含内容:1:现行技术规范;*2:上位规划要求(控规指标)及规划局提供设计要点;3:与该设计相关的依据性文件名称及文号,如选址意见书,环评报告,用地红线图,可研,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文,立项报告等。4:甲方设计任务书或设计要求。*其中第1和4条是必列项,第2和3项可根据项目情况选列。2)项目概况 应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位置(城市或县城名称应准确无误); 2:用地属性及用地基本情况;3:容积率及总建筑面积;4:现状基本分析;5:该设计建成后对周边区位的

3、贡献。3)设计理念可包含以下内容:1:以人为本,2:整体协同,3:绿色生态,4:地域文脉,5:人文风水等。可根据需要展开描述。4)规划设计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区位分析,2:功能分区及功能组织,3:道路交通(含出入口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内部交通组织,消防通路设计等),4:景观绿化,5:服务配套,6:停车方案,7:竖向设计,8:日照分析结论,9:节能设计专篇(设计依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分区、概述建筑节能设计及围护结构节能措施),10:消防设计专篇,11:旧城改造应增加安拆方案,12:分期建设的应增加分期建设方案说明,13:改扩建的应增加相关内容说明,14:与古建或特殊环境相邻的应增加说明内容。

4、5)单体建筑设计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立面特点,2:平面特点,3:无障碍及智能化设计说明,4:当建筑在声学、光学、电磁防护等有特殊要求时应加以说明,5:其他可反映建筑特点的相应说明。6).结构专项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建筑分类等级,4:上部结构及地下室结构方案,5:基础方案,6:主体结构材料,7:需特别说明问题。7).电气专项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本工程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4:变、配、发电系统(包括总负荷及负荷级别估算容量、电源的电压级以及回路数和容量),5:其他建筑电气系统对城市公用事业的需求,6:建筑电气节能措施。8).给水排水

5、专项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给水说明(包括水源情况、用水及耗热量估算、给水系统、消防系统、热水系统、中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饮用水系统),4:排水说明(包括排水体制、估算污水和废水排水量、雨水量和重现期参数、排水系统说明及综合利用、污水和废水的处理方法)。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项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范围,4:采暖和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5:冷热负荷的估算,6: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7:系统形式及控制形式,8:通风系统简述,9:防排烟系统及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10:节能设计要点,11:废气排放处理

6、和降噪减振等环保措施,12: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应包含以下内容:1:供热,2:燃料供应,3:其他动力站房,4: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10).热能动力专项说明11).投资估算专项说明(1:包括编制依据、编制方法、编制范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其他必要说明的问题;2:总投资估算表;3:单项工程综合估算表)12).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五:规划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1)微观区位分析(在航测图或航拍图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分析,图面应包括周边地块用地情况、周边服务配套设施基本情况、基地现状基本情况的现场照片若干、现状高程基本情况、可附加简单现状说明);2)总平面定位图(含经济技术指标及尺寸定位和坐标定位,可

7、根据情况分解为两张,如果比例过小可将该部分以A2图叠图形式装订成册,总平面图包含内容另详);3)现状对比图(将航测现状图套至总平面CAD图下出图,如甲方未提供矢量航测图可不用出此图);4)功能分析图;5)外部交通分析图(含人流、车流分析);如果是单体建筑文本应增加内部流线分析图;6)消防分析图(消防车道、消防回车场、及消防扑救面分析);7)景观分析图;8)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图(控规要求的公建配套设施位置、规模,该项对应居住区修规文本);9)停车分析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方式及规模);10)日照分析图;11)道路及场地竖向分析图;12)给排水及暖气外网分析图;13)电气外网分析图;14)燃气外网

8、分析图;15)天际线分析图(根据规划需要特殊地段需提供该分析图);16)色彩分析图(根据规划需要特殊地段需提供该分析图);17)空间及体量组合分析图(根据规划需要特殊地段需提供该分析图);18)如有分期建设的项目增加分期建设分析图;19)设计理念分析图(根据规划需要提供该分析图);20)规划设计需要提供的其他分析图。六:单体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各个单体建筑的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组合关系。七:随文本应附带总图一张,该总图设计应反映以下内容:1) 显示场地区域位置;2)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坐标或定位尺寸);3)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地性质

9、或建筑物性质、层数等,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构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4)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和各类控制线(红线、绿线、建筑控制线、蓝线、紫线、黄线等),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及建筑物总尺寸,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叉口之间的距离;5)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建筑高度、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6) 应附带图例、比例尺、指北针或风玫瑰。7) 技术经济指标(见附一)。以上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方案文本设计应严格执行。 建筑设计三分院 2011.12.30附一:技术经济

10、指标国家标准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 项 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m2人)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m21.居住区用地(R)hm2100住宅用地hm2公建用地hm2道路用地hm2公共绿地hm22.其它用地hm2居住户(套)数户(套)居住人数人户均人口人/户总建筑面积万m2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m21001.1住宅建筑面积万m21.2公建建筑面积万m21.2.1商业建筑面积万m21.2.2 其它配套公建面积万m2住宅平均层数层人口毛密度人/ hm2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 hm2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 hm2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m2 / hm2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m2 / hm2

11、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万m2 / hm2停车率停车位地上机动车停车位辆 地下机动车停车位辆 合计辆100 住宅建筑净密度总建筑密度绿地率套型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该项目住宅部分建筑面积的 %注: 为必要指标,同时可根据当地规划部门要求增减一些指标项。 各项指标限值应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为参照,同时应结合当地主管规划部门意见及项目所在地块控规指标。名词解释: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

12、设 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 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 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 3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5: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一般称公共用地

13、,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 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7: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 等停放场地。 8: 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9: 小区(级)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10 :组团(级)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11: 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12: 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

14、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13 :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相或与住宅规模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 绿地的总称。 14: 其它用地(E):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 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15: 公共活动中心 :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 16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7: 建筑线 :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8 :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是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9: 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 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