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91944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诚信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诚信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诚信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诚信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诚信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诚信,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是精神支撑、价值资源和文化基础,但失信则是当前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又突出的问题。因此,以诚信为重点加强道德建设,以及怎样才能提高公民的诚信水平,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诚信是维护和支持经济发展的道德资源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道德经济,诚信道德在此居于核心位置,有着特殊的作用。诚信是维护市场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商品交换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劳动产品交换,其基本原则为等价交换,交换双方都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构成互相信任的经济关系。随着交换关系的复杂化,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便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

2、关系链条,维系着错综繁杂的市场交换关系和正常的市场秩序。从深层分析,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也会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种客观上的市场制衡机制,促成优胜劣汰。所以,市场经济必然是信用经济。 诚信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市场经济是比较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的手段,但“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充分利用、有效配置一切形式的稀缺资源,而且还会加剧某些资源的稀缺性,如它会把自己的失灵转嫁给社会道德生活,造成社会道德沦丧,此外,其以商品拜物教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效应,还会诱发一些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去破坏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易、诚实守信规则,从而造成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这些

3、人类共享资源的巨大浪费、破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调节平衡的破坏,引发道德性危机,如诚信缺失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无序化、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破坏等。因此,市场经济生活不可缺少诚信这一道德资源。诚信是建立和维系和谐社会关系的道德纽带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市场经济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在催生着实用主义哲学、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形成,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和无序化,消解着现有社会中尚存的良好人际关系。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社会上人人自畏的“宰熟”、“见死不救”的道德冷漠症,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信任,甚

4、至怀疑一切。此外,贫富差距过大、行政执法不规范、官场腐败等造成的社会不公等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人际关系的恶化。有鉴于此,以诚信为重点、为突破点,进而推动道德的全面提升,就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迫切任务。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诚信道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建立企业与消费

5、者的信任关系、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而且还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本,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些关系间的相互忠诚、互敬互爱、长幼有序、融洽和谐的关系,是一个稳定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诚信建设,应当作为一个关系全局性的民心工程、社会工程、国家工程来抓紧抓好。 诚信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灵魂 政府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社会正义与公平,也就从根本上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的诚信建设,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公正性问题。二是政府行为的诚信问题。 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政府的公信力,首先体现在所制定的政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制度的公正、公平原则,这是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观。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实际也说明,制度的公正,是目前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一个要素,也是建立诚信政府的重要保证。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弥合权利不对等,起点不公平,信息不对称,事实上的不平等等制度设计缺陷,就成为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