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91612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学概论第1次作业(导言、第一、二章)答题参照一、名词解释(分,每题2分) 1. 历时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测一种语言的各个构造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的语言学。 2.语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步也是思维工具。 .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种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商定用来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4语言的二层性 语言符号是由音位层和符号层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的,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性就是语言的二层性。5.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二、填空(2分,每空1分) 1.

2、构造主义语言学涉及(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法学派)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种符号,如果没有(内容),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本。 .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商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

3、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代,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9.(组合关系)是指符号与符号互相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关系)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第题诸多人不会解答,这里需要弄清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实质,组合关系就是分析语言单位的功能联系,聚合关系分析语言构造上可以替代的单位,这些单位既然可以互相替代,性质上应当是一致的,因此说是在性质上的归类。例如吃背面浮现的成分,无论具体内容如何,但是性质肯定相似,即都是名词,例如吃米饭(面条、瓜果、米饭) 三、判断正误(对的的打钩,错误的打叉)(2

4、0分,每题分)阐明,本题只要判断正误即可,不规定阐明理由,但是解题必须明白正误的道理,否则只能是瞎猜,我们这里简要分析分析。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错误,文字的交际功能离不开语言这个基本,因此文字只能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阐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 错误。语言是一视同仁地为人类服务的。这里的共同语言是指思想感情。.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错误。文字再重要,没有语言,文字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诸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错误。所有的沟通方式传递的仍然是语言信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

5、无法思维。( ) 对的。离开了语言这个思维工具,就无法进行抽象思维。阐明:本题是从总体上看语言和思维的联系,对此要有对的的结识。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对的。思维需要语言工具,语言的体现离不开思维活动。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 错误。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 此题诸多同窗选择了对的,也许是由于没有仔细审题的缘故。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 对的。语言是用声音作为形式体现一定意义的,其替代作用同一般符号没有本质区别。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由于语音比较好听。() 错误。选择声音是由于声音形式

6、使用以便。 10语言符号的商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商定认同的。( ) 对的。任何语言都是由社会大众决定其音义关系的。 四、问答题(0分,每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语言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没有社会,也就没有语言,语言的发展受社会制约,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语言是社会成员互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互相沟通和体现思想的工具,社会须臾也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与此题类似,尚有语言

7、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已往考试不少同窗面对这个问题不懂得该怎么回答,其实第一章两节标题就是最基本的答案。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无阶级性?为什么? 社会现象是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社会现象。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并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本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本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重要表目前,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本,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本,也不属于上层建筑,

8、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诸多社会现象都是具有阶级性的,例如属于上层建筑的法律、政治制度等,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色彩,而语言则不属于那一种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因此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因此,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 语言没有阶级性。第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为大众服务,没有阶级性之分;第二,语言的构造要素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第三,语言产生在没有阶级的社会,因此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 注意:有

9、些同窗解答此题忽视了特殊性,把它答成了语言是社会现象。.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的音和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任意性的,非本质的,没有逻辑关系的,完全是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商定俗成的成果。例犹如样是成本的著作这样的意义,汉语一般话用语音su表达,英语用uk表达,这阐明语言的音义联系是任意性的,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目前如下几种方面: 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体现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体现是任意的。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

10、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尔的,不可解释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似。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体现。如on,汉语表达龙等意义,英语表达长。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阐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

11、性的,否则,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阐明: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结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非常重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种种体现,正是语言是社会现象的反映。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第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商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当是同样的,没有区别,而事实上世界上不仅有多种各样的语言,尚有众多的方言。 第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社会

12、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可见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阐明:这个问题必须选择语言是社会现象回答,否则就完全背离语言学基本理论了。 5.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她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构造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朴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构造某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代的具有某种相似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朴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代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代,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代,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阐明了语言构造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阐明了替代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构造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也许,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代的同类,每一种句子都必须是新的组合关系,那么语法规则将不计其数,难以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