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91519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

2、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

3、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

4、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5、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

6、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

7、,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

8、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

9、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

10、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2

11、】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1历史性2永恒性3相对独立性【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

12、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

13、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

14、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

15、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1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行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