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912245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的发展规划19962010年,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意见,制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八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八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积极进取,团结奋斗,全面完成了“八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增长

2、速度逐年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生产总值1995年预计达到920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1.7%,后两年超过14%,进入了全国发展较快地区行列。财政收入由1990年的47.3亿元增加到117.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年新增固定资产920亿元,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重大比例关系发生可喜变化。第一、二、三次产业间的比例,由1990年的8.8:57.7:33.5,1995年变化为6.1:55.2:38.7。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经过嫁接改造调整和骨干项目建设,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一批新的名牌拳头产品脱颖而出,高新技

3、术产业开始起步。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商品和要素市场发展迅速,交易活跃,中心城市的作用明显增强。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五年累计新签给“三资”企业项目8860个,协议外资额110亿美元,实际到位34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分别增长20.1 倍、25.3倍和10.9倍。一批国际知名大公司、大财团来津投资建厂。五年实现各类国经济联合协作项目4.9万项,引进国资金36.7亿元。五年累计口岸进出口总值700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45.3%,1995年达到217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1.5倍。本市外贸出口额累计106亿美元,增长33.7%。经济技术开发区、港保税区开发开

4、放步伐加快,基本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迅速,经济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2.1倍,是我市历史上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时期。建设重点项目230个,有146个竣工投产,特别是50万吨无缝钢管、14万吨乙烯、15万辆夏利轿车和35万吨高速线材等一批大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建成,壮大了支柱产业,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技术水平,为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教育取得重大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年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929项,推广应用率达到70%。技术市场初具规模,1995年技术出口突破1亿美元,新技术产

5、业园区发展迅速,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2亿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率先基本普与了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累计培训中专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万人。成功地举办了第43届世乒赛和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待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港口、铁路、公路和通信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改善了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邮电通信体系。机场正式升格为国际机场。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由2063万吨增加到5787万吨,集装箱运输能力居全国前列。市交换机容量由22.7万门增加到150万门。电力建设进展较快,发电装机容量由204 万千瓦增加到3

6、44万千瓦。城市道路交通、燃气、供热、供排水、园林绿化、市容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都有了新的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较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522元和1069元,增加到4626元和2531元,平均每年增长8%(扣除物价因素)和18.8%。累计新建城市住宅148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6.7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由9.2平方米增加到10.7平方米。市区住宅热化率由10.3%提高到29.5%,气化率由83%提高到91%。人均公共绿地由2.2平方米增加到2.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 18平方米增加到19.5平方米。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7、,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新的变化。农村继续实行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推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方向发展。以转换经营机制和制度创新为中心的企业改革逐步展开,106户大中型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约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企业活力增强。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改变,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推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制度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国家出台的计划、财税、金融、物价、外贸、外汇、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全面落实。市场体系、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五年来,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8、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几届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影响较深,旧体制的束缚和惯性作用依然较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外贸出口增长较慢;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设备旧,工艺落后,产品老化,管理不善,拳头产品少,生产经营困难较多,负担沉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城市防洪排沥和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较弱;部分职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

9、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切实加以解决。 二、199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综 观世纪之交,经济发展面临着非常有利的国际国形势。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为我市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期,改革开放的总体格局逐步完善,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开放开发的重点地区,使与其周围地区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为我市经济的振兴提供了契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具备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区位、资源

10、、港口和社会环境等优势,对国外投资者产生了强大吸引力,使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同时,在与世界经济接轨和国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各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也将使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新的时期,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困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奋斗目标 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意见,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努力把建设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也就是要努力把

11、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建设好“一个基地、五个中心” (注1),形成与直辖市地位相称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现代化 国际港口大都市构架,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高度开放的格局,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1996200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实施“三、五、八、十” (注2)四项阶段性目标,为实现总体目标奠定比较好的经济体制基础和物质技术基础 。国生产总值1996年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人均国生产总值力争1998年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阶段:20012

1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总体发展目标,显著提高整体实力和素质水平。国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人均国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九五”时期的主要主任是: 1.经济总量 国生产总值按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把握,2000年达到1490亿元左右(1995年价格),在实际执行中争取发展更快一些。 2.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比例由6.1:55.2:38.7调整为5:50:45。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乡与乡以上工作的比重,由45%提高到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

13、值的比重,由10% 提高到20%。努力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嫁接改造调整一遍。 3.对外开放 继续推进全方位开放。到下世纪初,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国生产总值和外贸出口额分别占全市40%以上。全市五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外贸出口额比“八五”末增长一倍以上,2000年超过60亿美元。口岸进出口总值力争增长一倍。 4.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 逐步缩小我市科学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 ”末的30%提高到50%。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全市基本普与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达到17%,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得

14、到较大发展。200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990万以。 5.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能源、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发电装机容量由344万千瓦增加到564万千瓦,五年新铺装城市道路90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率由5.9%提高到8.4%,市交换机容量由150万门增加到300万门。 6.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要有新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提高9%以上,万元国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率年均降低5%左右,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由1.7次提高到2次,基本建设投资交付使用率保持70%以上。 7.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环境污染得

15、到有效治理。城市大气环境、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环境噪声基本达标。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营造山区水土保护林和经济林,实现平原农田林网化,林木覆盖率达到18.3%,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3平方米。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更加优美整洁。 8.人民生活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争取翻一番。到2000年,力争把市区成片危陋平房基本改造完毕,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7.5平方米增加到8.4平方米,使用面积由10. 7平方米增加到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市区住宅热化率达到5 0%左右,气化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每百人拥有机36部,其中市区50部。按照国家要求,继续控制物价水平。 9.经济体制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起市场体系、地方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得到发挥,整个经济更加富有活力和效率。 (二)指导方针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中央提出的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九条重要方针,贯彻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意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分配性转变,走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九五”和到2010年期间,必须遵循以下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