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911245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及其合理性分析大陆法系传统民法中关于多数人共同负担同一债务时债务的形态有两种情形: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 详细到侵权之债的债务形态中, 我们习惯将二者表述为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然而随着侵权法所标准的社会生活的开展和侵权法理论的跟进,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责任形态至少包括了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四种。补充责任作为比拟法上显属少见的制度和我国法上的独创有其合理性, 但也免不了存在理论阐释上和法律适用中的疑问, 本文试图以此展开讨论。一、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中的实证规定及其内含厘清(一) 我国民法中关于补充责任;的规定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中有多处规定, 如?担保

2、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讯或者仲裁, 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迫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 对债权人可以回绝承当保证责任;, 这是一般保证人对债权人的补充责任。再如, ?婚姻法?第28条规定有负担才能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才能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有赡养的义务;, 负有抚养、赡养义务的责任人, 在前一顺序的责任人死亡或无力承当责任时承当补充性的责任。2022年11月1日开场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规定?第

3、7条第2款也有类似规定。与补充责任有关的条文还出如今我国?合伙企业法?第39条, ?票据法?第62条, ?民法通那么?第63条第3款、第133条, 还有希望着重讨论的?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和第40条等等。由此可见, 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的的立法文本中并非是凤毛麟角的规定, 而是已经广泛地出如今详细的制度构造之中, 正在各个详细的民法亚法律部门中发挥作用的制度。统观民法中的补充责任是庞杂的, 甚至必须采用广义的补充责任;概念才能将所有这些补充责任的规定统合起来。详细而言, 全部民法中的补充责任有如下特点:第一, 补充责任是多数人责任。补充责任是二人以上共同负担同种债务时的债务承当方式, 其并

4、非是简单的按份责任、连带责任或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第二, 补充责任是顺序责任。补充;顾名思义, 是进一步充实之意, 那么其充实的对象是第一责任人 (或前顺序责任人) 的责任。第三, 补充责任是对外责任。补充责任的承当, 是后顺序债务人对债权人损害填补;而言的, 在责任承当的外在表现上, 责任要补足到或及于债权的全部。(二) ?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关于补充责任的规定有三处, 第一处是?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2款规定的劳务派遣单位的补充责任。第二处和第三处是?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和第40条规定的两个关于负有平安保障义务的人的补充责任。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我国?侵权责任法?

5、中补充责任的特点, 在前一局部关于我国民法中补充责任;特点的根底上, 进一步总结如下:其一, ?侵权责任法?中补充责任的承当以过错为前提。从以上三个法条可以看出, 过错是承当补充责任的前提, 有过错有责任, 无过错那么无责任。其二, ?侵权责任法?中补充责任的承当必须是基于第三人的过错 (成心或过失) 侵权与负有平安保障义务的人过失侵权的结合。假如负有平安保障义务的人系成心侵权, 那么应直接适用?侵权责任法?第8条关于共同侵权的规定, 或第11条和第12条关于无意思联络侵权的规定。其三, ?侵权责任法?中补充责任的承当是负有平安保障义务的人不作为的侵权行为所致, 即补充责任的承当必须是基于第三

6、人的作为侵权与负有平安保障义务的人不作为侵权的结合。补充责任在我国侵权法中并列于按份责任、连带责任和不真正连带责任。虽然这点有争议存在, 杨立新教授就认为补充责任是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一种特殊情况。同时, 最高院在过去也采这样的观点【2】, 但?侵权责任法?颁行之后有所松动。无论如何, ?侵权责任法?的条文中确立的是四种侵权责任的责任形态, 研究侵权法中的补充责任;有其独立价值。本文希望重点讨论?侵权责任法?中第二处和第三处关于负有平安保障义务的人的补充责任问题。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应的补充责任;(一) 完全的补充责任;与相应的补充责任;根据王利明教授的观点, 补充责任分为完全的补充责任和

7、相应的补充责任。完全的补充责任比方, 前文中提及的?婚姻法?第28条中负有抚养、赡养义务的责任人, 在前一顺序的责任人死亡或无力承当责任时承当补充性的责任。这一责任乃是完全的补充责任, 因为这一责任的承当不以过错;为前提, 负有抚养、赡养义务的责任人并不存在任何主观可责难性, 而是道德义务的法律化使然, 同时, 这一责任的承当是终局责任;而非中间责任;, 责任主体承当责任之后不能向其他主体追偿。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 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涉及补充责任;的三个条文中, 在遣词上均使用相应的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即是与完全的补充责任;相对应的概念, 相应的补充责任;中相应的;是指与过错或原因

8、力相应的补充责任, 此处也存在多种观点:张新宝教授认为, 平安保障义务承当相应的补充责任的法理根据是过错, 王利明教授和杨立新教授认为相应;要同时考虑原因力和过错两个方面。可以说, 相应的;补充责任制度表达出了我国侵权法上补充责任的根底在于过错或是因果关系。(二) 关于相应的补充责任;的立法流变相应的补充责任;这一概念在我国是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引入侵权法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号) 第6条第2款规定,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 由施行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当赔偿责任。平安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 应当在其可以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当相

9、应的补充责任。平安保障义务人承当责任后, 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平安保障义务人的, 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 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第7条第2款规定,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当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 应当承当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在2022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中沿用了这一概念, 将以上两个违背平安保障义务的补充责任规定在侵权责任法的37条第2款和第40条, 同时增加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因过错导致用工单位承当劳动者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替代责任的补充责任。2022年颁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第2

10、款的规定是侵权责任法关于相应的补充责任;规定一脉相承的制度。在立法讨论的过程中和立法之后, 有学者对于相应的补充责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者指出。相应的和补充的是矛盾的。因为相应的就不会是补充的。补充的就不会是相应的;, 郭明瑞教授也在立法过程中建议去掉相应的;这一限制, 但此观点并未被立法机关所采纳。笔者认为, 相应的;和补充的;是就不同问题而言的。相应的;是指与过错相应, 而补充的;是指在对外责任的承当上表现为前续责任人不承当或不能承当责任时的责任补充。(三) 适用?侵权责任法?相应的补充责任;中应注意的问题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相应的补充责任;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 相应的补充责任;承当

11、的法理根底是补充责任人具有过错, 以及补充责任人的不作为行为同受害人的权益受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次, 相应的补充责任;是一种对外责任的承当方式, 对于内部责任的分担问题, 补充责任人责任的有无以补充责任人的过错为根据, 而补充责任人责任的大小以补充责任人与损害之间的原因力大小来做判断。这也就涉及到补充责任人责任的承当和追偿的一系列问题。三、补充责任人的追偿权分析鉴于劳务派遣单位因过错导致用工单位承当劳动者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替代责任的补充责任与平安保障义务人因过错导致受害人被第三人侵权的补充责任背后的机理根本一样, 从本局部起, 文章主要以平安保障义务人因过错导致受害人被第三人侵权的补充责

12、任作分析。平安保障义务人在承当相应的补充责任之后能否依不当得利返还向第三人追偿, 恳求权根底是否存在?相应的补充责任终究是中间责任;抑或最终责任;, 是替代责任;抑或自己责任;?这应当是相应的补充责任;问题中最核心的问题。答复了这些问题也就答复了相应的补充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本质区别终究在哪里, 相应的补充责任;的合理性能否超越其不合理性等。(一) 补充责任人终究能否追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号) 第6条第2款中有规定, 平安保障义务人承当责任后, 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平安保障义务人的, 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 但第三

13、人不能确定的除外;。由于该解释的第7条第2款,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人身损害教育机构的补充责任与第6条机理一样, 根据体系解释, 教育机构也应当具有追偿的权利。然而, 2022年公布的?侵权责任法?作为后法, 在37条第2款和第40条两个条文中没有规定追偿权的问题, 由于前述司法解释仍然有效, 所以可以认定, 补充责任人是可以行使追偿权的。(二) 补充责任人行使追偿权的机理正如相关条文所表达的, 补充责任人承当责任的根底是过错, 过错决定了其侵权责任的有无。而就上文所提及的关于相应的;责任终究是取决于补充责任人的过错还是不作为侵权行为对损害后果的原因力, 笔者认为, 过错决定了补充责任人责任的

14、有无, 即过错决定责任的有无, 而补充责任人的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权益受损害与损害之间的原因力决定这责任的范围, 即责任的大小。以过错和原因力共同判断补充责任人责任的承当并不存在矛盾。1、关于责任的成立 (相应的) 。从客观事实与违法性层面来讲, 即从侵权的详细行为上来讲, 补充责任的承当是不作为侵权的结果, 不作为侵权是基于义务的不履行。详细而言是是基于管理人或组织者未尽到平安保障义务, 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义务, 在这里不作为侵权在违法性上与施行作为侵权的第三人施行的损害行为的违法性是相当的, 这也是不作为侵权具有可归责性的首要原因。在有责性层面上, 补充责任人的过错 (在

15、这里只能是过失) 是责任成立的主观要件和主观原因。因此, 综合以上两个层面来讲, 补充责任是一种自己责任;而非替代责任;, 其承当责任是基于事实要件、违法性和有责性的结合, 并非是在满足受害人的损害填补;要求时的中间责任;和不真正责任;。2、关于责任的范围 (补充的) 。从责任的范围上来讲, 涉及到补充责任人不作为行为导致的权益受损害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大小, 也即上文提及的原因力;大小。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以作为方式侵权的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的权益受损害与损害的因果力与以不作为方式侵权补充责任人侵权行为导致的权益受损害与损害的因果力大小的比拟, 然而这一比拟确定的是补充责任的最终责任范围。因此, 我们有必要就责任承当是的对外责任和对内责任分担做出分别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