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90840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地方。那里的芦苇长得像椅子腿儿那么粗;那里的人身高马大,声音洪亮可传到三天路程远的地方;那里的鱼真大呀,两个人一起使劲,才能把一条鱼从水里捞出来,一个大头鱼两大锅都炖不完。那里的水是天空的镜子,是沙漠的眼睛。那个地方宛若陶渊明的“桃花源”。但是,著名探险家唐守业先生到我校做报告,我们知道那个地方是“死亡之海”、“魔鬼之湖”。那个地方就是罗布泊。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吴刚一起来了解这个神秘的罗布泊。让我们齐读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二、疏通字词师:我们来看这个字,“泊”读音“p”,湖泊,还有一个读音“b”,停泊。这篇课文中哪些词

2、语大家在预习的时候认为应该重点掌握的,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站到黑板前强调、讲解)生1:我写的是“吞噬”,这个“噬”字很重要,大家一起来看,下面是个巫师,头上戴个竹帽,张着大嘴,像在吞吃什么,这就是“噬”字。大家跟我一起写一遍。生2:我写的是“沧海桑田”。这是个四字成语。同学们要注意“沧”的偏旁部首是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大家在本子上写一遍。师:大家都有自己的记字方法,既形象生动又利于记忆,真好。老师也想补充强调几个词语。我们来看大屏幕,同学们齐读。课件出示:和煦x 肋骨li 矿藏cng 裸露lu l 庇护b 栖息q抽水泵bng 饶有兴趣 ro 三、

3、解题入手,整体感知1、注意体裁,了解语言特点: 师: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可,可是这个“泊”字的三点水却没有发挥作用。罗布泊是干湖,是沙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罗布泊。 通过预习课文,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生:报告文学。师:你怎么知道的?生:通过课下注释能够发现,本文选自201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师:那你能说说这篇文章的语言和你学的记叙文、说明文等其他文体有什么不同吗?生:跟说明文相比,语言更生动些。但又不像记叙文写人记事。师:报告文学既有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又有文学的抒情性、形象性。相比于我们刚学过的向沙漠进军,它的语言更生动、形象。大家在学习过程中

4、要注意这种准确、生动的语言。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之一。我们来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找出罗布泊今昔变化的句子,并归纳变化的原因。(2)划出体现语言准确、生动特点的语句并通过朗读分析这种表达的好处。(3)具体说出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理解文章传达的忧患意识。2、解题:课前,老师了解到大家在地理中学到“罗布泊是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干湖”。那它之前又是什么样的呢?从文章的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是一片美丽的湖泊。师:你从哪个字能看出来美丽?生:从“仙”字能看出来。原来是一个美丽的湖泊,后来消逝了。师:那消逝的原

5、因是什么?下面大家快速跳读课文,划出作者具体描写罗布泊的过去、现在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的句子。先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补充。四、忆往昔 师:从前的仙湖到今天的荒漠,罗布泊有着前世与今生,他的前世有着怎样美丽的风情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文章第4段。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师板书:生命绿洲) 师:还有吗?生2:第7段。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师:你知道那个地方吗?(生摇头。)师:那里就是位于罗布泊边缘的楼兰。关于楼兰,王昌龄有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生3:第8段。师:我们把这位同学

6、找的这部分齐读一下。(全班学生齐读)师:假若这是一幅图画,那么这幅画中都画了什么?生齐说:有镜子一样的水。师:水有什么特点?生:很清、很洁净、很亮。师:还有呢?生:和煦的阳光。师: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还有什么?生:玩耍着的野鸭;鱼鸥和小鸟在欢娱地歌唱。我,神仙般快活,自由。师:你感觉这幅画怎么样?(生齐说很美)想不想看看这幅美景?(生说想)让我们闭上眼睛吧(放音乐,生想像),现在我们正乘着一叶扁舟,泛舟于罗布泊上,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清风拂面,耳畔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好似神仙般快活。睁开眼睛看一下你眼前的美景吧。(ppt图片展示美丽的过去的罗布泊) 面对这样的风景,你的内心

7、是什么样的心情?生1:激动。生2:美妙。生3:兴奋。师:作者用了“欢娱”来表达他的心情。欢娱是什么意思?欢乐的、愉悦、高兴的。你能表现出欢娱的神情来吗?(带领生表现,生摆出欢娱的神情)你能用欢娱的语调来读这个句子吗?一生读。(感情较好,但语气稍显平淡)另一生点评:他读得很流畅,很有感情,但是太舒缓了,还可以再大声点。师:你能读试试吗?(生摇头)那老师和你一起读怎么样?(生点头)师陪读。师:下面大家以最端正的坐姿,最欢乐愉悦的心情来读这段话。(全班齐读,配乐。)五、看今朝师:真想沉醉在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这样的美景真想驻足,可是仙湖却如海市蜃楼,消逝了。罗布泊变成了这样:(ppt出示图片,展示

8、荒漠、戈壁滩、胡杨树等)师: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如何?生1:震撼。生2:吃惊。生3:恐怖。真没想到。生4:我很痛心,可惜那么美的地方成了这样。人类真坏。师: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罗布泊的今生?生齐说:死亡之海。(师板书:死亡之海)师:作者是如何描述现在的罗布泊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生1:第3段中说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师: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生1:一望无际,没有一棵草,一条溪,一只鸟。师:说明这里的环境怎样?生1:荒凉。师: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什么作用?生1:排比的修辞,着重强调了这里

9、的荒凉。师:还有呢?哪些字词震撼着你?生2: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师:让我想到了那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里的温度是70度,数字准确、具体,我们威海夏天最高温度是30多度。让我们感受到70度的高温灼烧着每一个生灵。罗布泊真是荒凉、恐怖的代名词。 生3:第20段。师:这段写的是胡杨林。(配图片,展示胡杨的旺盛、美丽)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胡杨的了解?生4:胡杨,沙漠中最美的树。生命力很顽强。师:胡杨号称“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然而仿佛是一瞬间,胡杨变成了这般模样。(图片展示)生命力如此顽强的胡杨,却在罗布泊因干渴而崩塌。看看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再

10、想想它曾经的枝繁叶茂,叫人怎不心痛?假若你想用这幅图片来表达你的心情,警示他人,你会起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为什么?(生思考)生1:救救我吧。因为我感觉胡杨树仿佛在哭泣,在伸手求救,让人心痛。生2:生命的坚持。胡杨树虽然死了,但是他没有倒下,我认为这是生命的延续,是生命的坚持。师:真好。一个坚持让我们看到了胡杨的精神。生3:中国的呼唤。因为它的形状宛如中国的地图,它好像在向东方呼唤,呼唤未来,呼唤罗布泊美好的明天。师:你的分析很有深度,我相信你真正理解了胡杨。生4:挣扎。因为他好像在向人类求救,又像在无奈地挣扎,让人心痛。我仿佛看到了它痛苦的脸庞,听到了它无奈的呻吟声。如果你现在站在这株胡杨的面前

11、,面对它“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作为朋友的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会怎么做?生1:我会对它说使我们人类错了,我来挽救你,你要坚持住。生2:不要伤心了,原谅我们吧,我会改过自新的。师:请握紧它的手吧,赐予胡杨坚持的力量。那作者在诉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生齐说:沉痛的心情。师:作者如何表现这种沉痛的心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生1:比喻。师: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生1:20段通过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将胡杨林比作“木乃伊”,生动形象的写出罗布泊消逝带来的后果。师:除了比喻的修辞,还用了什么?生2:借助拟人修辞,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生3:拟人的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师:一个“忍受”

12、让我们看到胡杨林的忍耐和坚持,挣扎和痛苦。一声充满深情的“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让我们看出了作者的心痛。哪位同学再给大家朗读20段,表达你对胡杨的感情。生1读。师:老师相信你理解了胡杨的痛苦,但是有些地方读得不太到位。比如“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忍受”“20余年”“挣扎与痛苦”这些词语可以重读,加深感情。你能再读一下吗?生1再读。师: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齐读20段。(全班齐读。)师:还有哪里也能体现作者这种沉痛的心情?生2读22段整段。师:这段是如何表现的?生2:这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了大地以生命,罗布泊像人一样。师:你能用更规范的语言总结出来吗?(生2不会)生3:这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方

13、法,赋予了大地以生命,罗布泊像人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罗布泊被严重的破坏,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师:他的回答特别有条理。这里的脱尽了外衣指罗布泊的草、植被被破坏了,这个“尽”字什么意思?(生齐说)光了,没了。植被是完全破坏了。那一道道肋骨指黄沙堆积的层层沟壑。把罗布泊拟作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4:一个受伤的人。师:大家还记得那个流浪的三毛吗?他身上的肋骨清晰可见。罗布泊如此,拟作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生5:瘦骨嶙峋的人。师:这个人的心情怎样呢?生5:深藏着痛苦与无奈。师:一个伤痕累累,瘦骨嶙峋的人,裸露在70c的高温下,你能感受到他的脚在触到滚烫大地时的烧灼与痛苦吗?你能将你的心情寄托在朗读

14、中吗?下面大家有感情地朗读22段。(生自由读)师:谁想读一读?与我们共同分享你的心情。生6读。师:大家的朗读让老师感动了,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教师读)让我们把对罗布泊的痛心之情融入到朗读中吧。(全班齐读)(配乐:凄凉忧伤的马头琴音乐越痛越想你) 师总结:大地裸露的胸膛在拷问着我们,也在震撼着我们。这么鲜明的对比,这么强烈的反差,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变化。这种变化是怎么造成的呢?六、溯根源我们一起来追根溯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生1:在第10段中说与塔里木河有直接关系。师:因为塔里木河怎么了?生1:改道。师:还有什么原因?生2:13段中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饮水、盲目

15、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师:这句话“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生2:人类在拼命地无节制地用水。师:相比而言,作者的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生2: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的破坏之大。师:那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呢?生3:对人类无知的愤怒!师:我们来看这个“盲”字,上半部分是“亡”,下面是个“目”,这是个会意字,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生4:眼睛死了。师:丢失的仅仅是人的眼睛吗?还有什么?生4:人的心。师:是人对自然的良知没了。作者向我们阐述原因除了运用这种形象的表达,还通过一系列的什么让我们产生震撼?生齐说:数字。师:数字让语言很有说服力,真实、准确。这也是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人类的盲目行动导致“罗布泊消失了”。罗布泊消失了,胡杨林消失了,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板书:人,囚)七、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罗布泊”?1、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