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90749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 安徽省马鞍山市四村小学 黄淑慧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 安徽省马鞍山市四村小学 黄淑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是在一年级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针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也可以说难点了。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

2、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首先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整厘米)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是:掌握用厘米量

3、的方法。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上,我希望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通过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猜想、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一、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教学时,我通过课件阿福的新衣故事里,师傅和徒弟两人用自己的手给阿福测量新衣,使学生体会测量单位不一致带来的麻烦,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复习了上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的内容,并通过解决故事里的问题,直接引出尺

4、子,导入课题。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认识尺及厘米)在这一环节的设计分三个步骤。 (一)认识直尺。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后,我用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让学生通过对比老师大屏幕上的直尺和自己的直尺,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引导学生观察尺上长短不同的竖线,以及不同的数,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二)认识1厘米。这环节我安排了以下活动:首先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让他们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其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

5、长度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牙齿、鼻孔、眼睛、田字格、纽扣等等,很多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学生用直尺试着测一测小正方体和手指的宽度,让学生初步接触用直尺量,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铺垫。然后让学生闭眼在脑子里想象1厘米有多长,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最后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三)认识几厘米。在上述活动后,学生很快就找出了2厘米、3厘米三、动手操作,用厘米量。这一环节

6、,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你知道这根纸条有多长吗?”学生自然不知,于是产生操作需求。操作前,我先利用多媒体把测量要求编成一首儿歌,让学生在读儿歌时自己体会用直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结束后请个别同学上讲台在投影仪上演示,并介绍方法,回答完后请几个同学评价。将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告诉大家。之后用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再测量另一根纸条的长度。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实际操作和听取同学们的不同反馈后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四、巩固深化,实践应用。我们的学生才上二年级,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放松游戏-欣赏儿歌量天空,让孩子在多媒体课件

7、的优美乐声中边听边动边感受。然后利用儿歌引入第四环节,通过三个活动来巩固新知。首先是同学之间开展测量比赛,运用直尺测量出几件实物的长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之后通过给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动物王国的测量比赛”做裁判让学生辨别几种常见测量错误。第三,我设计了帮小兔量相框,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课堂最后几分钟,为扩展思维,我通过多媒体设置情景,让学生产生困惑并讨论“如果尺子的0刻度那断了,还能测量吗?”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渗透了要善于分析事物特点,具体情况要

8、具体对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使课堂做到活动化、自主化,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无论怎样精心设计的课,在没给孩子上之前,都是教师自己的想法,都会有问题的存在:( 1)学生观察的能力较弱。低年级学生观察不全面,容易走偏。如在让学生观察直尺时,有的学生的观察视角落在了他们的尺子的外观上(颜色、图案),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锻炼学生,要正确引导学生在理解老师要求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学生“估”的能力要加强。估一估较短物体的长度时,比较接近实际长度,但估计较长的物

9、体时,误差太大。根本就不知道大致在哪个范围。这应该和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点关系,现在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比较陌生,那又如何叫他估得准呢?所以数学一定要和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在数学中经常感受到生活的味道。(3)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而我在全课的设计上,为求课堂次序井然,有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在活动安排上还没真正做到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

10、下载!“放手”。我想,如果再上这节课,把这次安排的练习精简一些,用一个更开放的练习,如允许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图片,或让他们走下座位,随意测量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这样效果是不是更好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要结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将新知巧妙地融入生活情景中,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愿我们的数学教学再开放一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08年4月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四村小学 黄淑慧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页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测量

11、物体的长度要用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学具袋教学过程:一、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大家想看吗?(课件播放阿福的新衣)2、故事看完了,谁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因为师傅手大,一柞长,徒弟手小,一柞短,所以

12、他们测量长度的单位不统一。怎样才能使师傅和徒弟量的衣服一样大呢?(统一长度单位)如果是你们,你们会用什么来量?1、学生认真听故事。2、思考、回答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认识尺及厘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认识尺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大家都说要用尺量。尺你们有吗?拿出来给老师看看。哇!这么多的尺!红的、绿的、折叠的、三角的,老师这也有几种尺,(三角尺,卷尺,皮尺,直尺)虽然我们这么多尺子的形状颜色不一样,但它们又有一些共同的小秘密。1、看看你们手上的尺子,再看看屏幕上黄老师这把放大的尺子,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同桌讨论一下。2、找到这些共同的小秘密了吗?谁愿意

13、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1)、数字:都有哪些数字0、1、2、3。(2)、线: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一个名字叫-刻度线,你看最左边的刻度线对的是哪个刻度?所以它就叫0刻度线。这里的0表示什么?(3)找一找,你的尺上0刻度在哪?指给你的同座位看看。1、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尺子。2、同桌观察讨论,比较自己和老师尺子的共同点。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4、找一找,尺上0刻度在哪。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4)cm:你知道cm是什么吗?它是厘米的英文缩写,板书厘米)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厘米。(二)认识1厘米1、课件出示厘米尺,在尺子上,这些数字和数字对

14、应的刻度线把尺子分成了一大格一大格,每一格长度都是相同的。你们知道从0刻度到1这一段有多长吗?2到3呢?2、你还能在尺上再找出几个1厘米吗?3、谁能用你的小手来比划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4、找一找,在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答)你们真是一些善于观察的好孩子。5学生找到小正方体时让他们试测长度。6、伸出你的左手,右手拿尺子比一比,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最接近1厘米。7、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三)认识2、3厘米1、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知道这是几厘米吗?2厘米中有几个1厘米?2、你能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6厘米有多长吗?你怎么比划的?5、学生思考,回答6、在尺

15、上找1厘米。7、比划1厘米有多长。8、找身边哪些的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9、各自找出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度最接近1厘米。10、在尺上比画一下,小正方体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11、在脑子里勾画1厘米。11、学生思考回答。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请个别同学说明过程)12、独立比划6厘米的长度。三、用厘米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拿出铅笔盒里的小纸条,你知道它有几厘米长吗?想知道有多长怎么办?怎么用尺量呢?我们看看电脑博士的一首小儿歌。读儿歌: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2、根据儿歌的提示量量看。3、测量长纸条的长度。(放松游戏,)学习到现在,估计小朋友都累了,咱们放松一下,做个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