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904942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神话: 神话是原始先民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一般通过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对于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永久的魅力。2、春秋笔法: 春秋是我国古代记事散文之祖,它笔法谨严,提倡用史实说话,用意深微,寓含褒贬,所谓“以一字为褒贬”,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因而形成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对后世史书产生了很大影响。3、楚辞: 楚辞本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句子长短参差,讲究音韵之美,多用语气词“兮”字,常采用楚国方言。楚辞的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

2、书,称为楚辞,这使得楚辞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4、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风雅颂: 风,指当时各诸侯国和京师以外地区的乐曲,有十五国风;雅,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区即京师附近的乐曲,有大、小雅之分;颂,是宗庙祭祀舞曲。它们与“赋、比、兴”合称“诗六义”。5、诗经六义: 是指“风、赋、比、兴、雅、颂”。是毛诗序里指出的,后人对它的意义理解各个不一,学界一般把赋、比、兴三者称为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而风、雅、颂则是诗

3、经的内容分类。6、春秋三传: 是指为春秋做进一步传述的三部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主要以叙事为主,把没春秋中简短的叙事发展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公羊传、谷梁传二书侧重阐发春秋的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在文学上比不上左传。7九歌: 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后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共有十一首。从内容上说,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虔敬之情,还描述了阵亡将士的勇烈悲壮。闻一多认为“九歌”是我国古代戏曲的源头。1、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诗经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生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农

4、事诗: 臣工 噫嘻 丰年 载芟 良耜 七月燕飨诗: 小雅鹿鸣 怨刺诗:节南山 正月 十月之交 雨无正 小旻 巧言 巷伯征役诗:江汉 常武 出车 六月 采芑小雅采薇 豳风东山 卫风伯兮 王风君子于役婚恋类: 周南关睢 邶风静女 郑风出其东门 鄘风柏舟 周南桃夭卫风氓 邶风谷风 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2)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3)追求语言的声律节奏之美。重章、叠句、叠词、的运用使得声调铿锵有致,音韵协和,增强了抒情效果。诗经

5、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每句两拍,既增强了节奏感,又适合感情抒发的需要。(2分)2.左传的艺术成就(一)叙事特征: 作为编年体,左传的情节结构蛀牙ishi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 左传叙事,往往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叙事,还常有道德化、神秘化和戏剧化特点。(二)左传的写人艺术。 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左传中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左传中还有一些人物,仅在某一时、某一事件中出现,表现的仅仅是其一生中的某一片段,反映的是其性格

6、中的某一方面。 左传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管静态描写。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三)是左传的精彩的记言,突出地表现在行人应答和大夫的游说、谏说辞令。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刘知 几史通卷十四申左),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3、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塑造了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

7、生,光彩照人。(2)战国策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3)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4、论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基本特征 2、孟子长于譬喻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4、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5、简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 于议论文。只是它

8、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3分)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 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 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 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3分)庄子中一些比较纯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 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马蹄、骈拇、胠 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前提为基础开始论述,但这些

9、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 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3分)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1分)简答题1、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试各举例说明之。赋,就是陈述铺叙,诗人直歌其事,如七月一诗中描写农人劳动的叙事。比,就是譬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云”。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关雎中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形象塑造的特色 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语言形式的特点。3、分析蒹葭一诗的具体艺术手法。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秋天凄凉

10、的气氛,失意、惆怅的情绪,随时间的推移而加强。虚实相间的手法。朦胧凄迷的艺术境界。一唱三叹,重复歌唱的手法。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4、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这个时期主要作品中的论语老子都用词简约,含义深刻丰富。墨子基本形成论说文的形式。(3分)第二个时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等,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论说畅达有力。(3分)第三个时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其代表性文章都写得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笔流畅,逻辑性强。先秦诸子的散文是阐述哲理的理论著作,但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3分)诸子散文各有特色,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在战国诸子著

11、作中,以孟子和庄子的文学价值最高,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重要。荀子和韩非子则以论说文见长,它们对后来论说文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1分)5、为什么说先秦散文是在语录体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的。论语为语录体,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已有新萌芽。孟子则成为对话体的论辩文。墨、孟、庄显示语录体向专论体的过渡。荀子、韩非子则标志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6、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繁荣发展的原因。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百家争鸣。7、简述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左传最突出的叙事成就是对战争的描写,书中写了大约三四百次的大小战役,都能写的十分成功。很注重完整地叙述战争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一般详于战

12、前的起因背景介绍,略于战争过程的描写。对于战争的成败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倾向。举例(略)8、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首先、在天神与人的关系上,左传反映了当时“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新思想;其次、重视人民作用的民本思想。再次、歌颂了许多有见识、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第四、歌颂了一些开明的注意民众疾苦的著名政治家,揭露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无耻9、简述左传与战国策说辞的不同。一、在陈说方式上,左传以理服人,战国策以声势夺人;二、在陈说内容上,左传持之有故,信而可征,战国策则杜撰寓言,间杂鄙俚;三、在陈说态度上,左传言辞恳切,彬彬有礼,战国策强词夺理,巧言令色;四、在辞令风格上,左传平实典重,委

13、婉蕴籍,战国策铺张扬厉,夸饰鄙俗。10、论述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 首先、屈原的诗歌具有绚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强烈的抒情性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其次、屈原诗歌中广泛运用了比兴象征手法。再次、屈原在诗歌形式上也有创造,如句子参差错落、篇幅宏大优美。论述题1、以逍遥游为例,试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4分)第一,哲理与诗意的结合。关注人生。庄子最深情,有强烈的个性和感情。不是用逻辑来推理,而是用比喻象征寓言等手法来进行哲学观点的阐述。读者常常被他恢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感情所征服和感染。逍遥游中惠子和庄子的两段对话举例。 第二、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他人他物

14、的言语。庄子寓言有二百则,多取材神话和动物等非现实题材,也借用历史题材,但多夸张不实。如大鹏鸟故事、列子故事、神人故事、不龟手之药故事等。 第三、奇特恢诡的想象。“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庄子文中总是充满了奇特的想象神话、寓言,天上、人间、历史、现实,随意挥洒,借奇幻的形象表达对现实的批判。浪漫主义的大胆想象与夸张。第四、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庄子语言如行云流水,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节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有意追求尖新奇特。2、以离骚为例,试论述屈原对诗经中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15分)比兴手法是诗经中所创立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出其东门中的“有女如云”。所谓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关雎中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毕竟还处于初期阶段,比和兴的结合有时往往并不紧密,且大多并无深意。真正发展了比兴并使之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的则是屈原在楚辞中创造并完善的“香草美人”手法。3、论述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