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902074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的人参与红色旅游,更好地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讲解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使他们不仅成为历史知识的讲解员,还要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员、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更好地适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于201X年9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民主党派和

2、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8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

3、。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100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关于红色旅游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

4、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古老的,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区历史上共有进士219人,每百人出0.22个进士,高于全国平均数27.5倍。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名扬四海,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不甚枚举。卓有影响的有:南宋朱熹就盛赞“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兄弟“双贤”罗愿、罗颂。罗愿于1175年撰成新安志10卷,是本省第一部地方志书;被誉为明代“文坛五子”之一的西溪南人汪道昆,著有太函集、太函副墨;明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岩寺人潘之恒,著有黄海;清代洪坑人洪亮吉(17461809)直言敢谏,率先提出人口问题,写于清乾

5、隆五十八年(1793)的人口问题专论治平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早5年,并著有洪北江全集;民国时期唐模人许承尧是著名教育家、收藏家、诗人,著有疑庵诗集、歙故(又称歙事闲谭),并主纂歙县志;此外还有明代制墨四大家中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扬州八怪占其二的汪士慎、罗聘,著名画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岩寺人江兆申,当代著名教育家、徽学泰斗潜口的汪世清等等。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

6、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

7、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当

8、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全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纲领和蓝图,独具匠心的发展规划必将能更好地指导旅游产业科学、快速和健康发展。我区的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1X-2

9、01X)和黄山市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虽已本文来源:(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第三篇:红色旅游调研报告 乡,是台儿庄大战的主战场和八路军115师的驻地。在红色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枣庄市和各区市都已进行了红色旅游规划,已经或正在建设一批新景点,但如何利用枣庄红色旅游资源搞好营销策划,

10、尚无成熟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营销策划 枣庄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煤矿工运高潮迭起;台儿庄大战举世闻名;铁道游击队名震中外;八路军115师威震抱犊;鲁南战役决胜千里。枣庄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根据不完全统计红色旅游景点(区)有70余处。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X年201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经典景区,枣庄被规划在“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之中。30条精品线路中,枣庄被规划在“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线上。100个红色经典景区,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地和台儿庄大战遗址 名列其中。最近,国家旅游局又把枣庄市列为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重点调度观察报告城市,是山东省惟个红色旅游报告城市,与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著名红色旅游景区并列其中。在山东省红色旅游规划的“一个核心,三个区域,一条主线,六条精品线”中,以枣庄和微山湖为中心的铁道游击队活动区为一个区;条精品线路中枣庄有条,即“北京济南枣庄临沂青岛上海”线和“济南济宁曲阜滕州微山湖枣庄徐州”线。国家和省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