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90103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5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风险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风险评价报告(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原辅料理化特性和危险分析,以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编制要求,公司的环境风险识别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 如下。1 环境风险识别1.1 风险识别范围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1)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生产装置、储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 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全厂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1.2 风险类型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原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该公司生产过程和储存中这三种风险类型均会出现,因此考虑由此造成的污染物事故 排放,不考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起的事故风险。1.3 风险识别内容(1)物质危险性识别该公司所涉及到的化学品有:液氧、氮气、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石灰粉、 煤气。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该公司涉及到的化学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液 氧、液氩、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其余的化学品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属 于一般化学品。该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见表1-1。表1-1公司涉及的危险物料及储存方式名称物质形态年耗量(t/a)储存单元最大储存量(t)生产单元最大储存量(t)储存方式温度/压力来源及运输

3、国内购买液氧液态612922810储罐汽车运输国内购买液氩液态14270储罐汽车运输甲醇液态641储罐国内购买汽车运输制氢站制备氢气气态1220.0070.001储罐管道输送盐酸液态146415储罐国内购买汽车运输序号名称物质形态年耗量(t /a)储存单元最大储存量(t)生产单兀最大储存量(t)储存方式温度/压力来源及运输6液碱液态60151储罐国内购买汽车运输7煤气气态78651万m30.5煤气发生炉制备管道输送火灾爆炸危险识别燃烧爆炸危险度 H 计算公式为式中:H危险度;R燃烧(爆炸)上限;L燃烧(爆炸)下限。危险度H值越大,表示其危险性越大。该公司各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如下表所示。表 1-

4、2 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氢气74.14.117.07煤气74.212.54.94物质危险指数物质危险指数计算公式:物质危险指数二最大储存量/MAC(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该公司物质危险指数见表 1-3。表 1-3 物质危险指数序号物料名称最大储存量工作场所最高容危险指数(t)许浓度(mg/m3)液氧液氩22870甲醇75501.5氢气0.007盐酸液碱煤气(CO)15150.57.50.530300.017物质毒性该公司物质毒性判定见表1-4。表1-4物质毒性序号物料名称LD (大鼠经口)mg/kg50LC (大鼠吸入,4h) mg/m350毒性1液氧/2液氩/LD50: 5628 mg/kg(

5、大鼠经口);LC50: 83776mg/m3,3甲醇15800 mg/kg(兔经4小时(大鼠吸入)低毒皮)4氢气/5盐酸900 (兔经口)4600 (大鼠吸入,lh)低毒6液碱/7煤气(CO)2069 (大鼠吸入,4h)咼毒各物质的物质危险指数、火灾爆炸度、物质毒性总结于表1-5。表1-5物质风险识别总结物质名称火灾爆炸危险物质危险指数物质毒性度LD50LC50毒性分级液氧/液氩/甲醇71.5562883776低毒氢气17.07/盐酸/2900 (兔经口)4600低毒液碱/30/煤气(CO)4.940.017/2069咼毒从表1-7可见,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为首要危险物质。根据建设项目

6、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根据物质火灾爆炸危险度和最大储存量,确定火灾爆炸因子为甲醇、氢气及煤气,根据物质危险指数及各种物质的毒性确定毒性物质主要为甲醇、盐酸、液碱及煤气。因此确定该公司风险评价因子为甲醇、氢气、盐酸、液碱、煤气。此外,公司有各类大气污染物通过厂区烟囱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烟尘、氮氧化物、二 氧化硫,一旦出现除尘器出现故障,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烟囱废气在非正常工况下 排放,大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故公司废气亦作为公司风险评价因子。(2)生产装置及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功能单元确定该公司功能单元划

7、分见表 1-6。表 1-6 功能单元划分重大危险源识别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有两种情况: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l/Ql+ q2/Q2+ q3/Q3+ +qn/Qnl式中ql, q2,q3,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 Q2,Q3,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该公司危险物质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别见表1-7。表

8、1-7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序号单元名称原料名称存在量(t)临界量(t)q/Q是否重大危险源5煤气(CO)0.5/E qi/Qi/由表1 -可知,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及重大危 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该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2 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2.1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 一般泄漏事故为主要由垫圈破损、仪表失灵、连接密封不良、泵故障、人为原因引起 的管道、阀门、输送泵、反应设备等泄漏事故。根据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一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中统计1949年1988年 的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情况的相关资料,目前国内的各类化工设备事

9、故发生频率 Pa 分布 情况见表 2-1。表 2-1 事故频率 Pa 取值表 单位:次/年设备名称反应塔储槽换热器管道破裂事故频率1.1X10-51.2X10-65.1X10-66.7X10-6根据该公司所用物料情况及采用设备的性能分析,可能造成物料泄漏的主要部位来自储罐等。厂区事故以煤气柜的可能泄漏影响量最大,后果最严重,风险可信度最高,其次是输 送管道的可能泄漏。煤气外泄基本事件致因与概率见表 2-2-1,泄漏引发燃烧概率见表 2-2-2。表 2-2-1 煤气泄漏基本事件致因与概率事件概率事件概率事件说明事件说明Pi (次/a)Pi (次/a)煤气贮气柜故障煤气输送管道故障接口、孔口氮封、

10、水封失效安全阀失效(壳裂、盖裂、堵塞)内部爆炸破裂6 X 10-55 X 10-51 X 10-51 X 10-51 X 10-7外壳破损密封盖裂缝管道腐蚀开裂阀门故障(壳裂、盖裂、堵塞)接头泄漏1 X 10-71 X 10-75X10-71 X 10-54X10-5静电火花(接地不良、静柜壁破损、爆裂1 X 10-71 X 10-7电积聚)焊缝连接裂缝1 X 10-7撞击火花1 X 10-5放散、进出口阀故障(壳裂、雷电火花(雷击、避雷器1 X 10-74X10-5事件说明事件概率Pi (次/a)事件说明事件概率Pi (次/a)水位报警水封失效1 X 10-7电火花(防爆器失效)1 X 10

11、-7操作失误2X10-5表 2-2-2 煤气泄漏引发燃烧事故概率事故部位事件概率Pi (次/a)煤气贮气柜故障1.9X10-7煤气输送管道故障1.6X10-72.2 最大可信事故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 重大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企业生产过程情况,最大可信事件 为:(1)煤气发生炉输煤干管煤气泄漏(2)炼钢废气非正常排放事故(3)冷轧薄板厂盐酸泄漏4)制氢站甲醇储罐泄漏事故2.3事故源项分析(1) 煤气炉产生的煤气为轧钢过程中转换系统产生的产品,主要成分为:CO、co、2N、H、CH、O等,其中可燃成分H、CO含量分别约占

12、48%、38%左右,O、CH的含2242224量很少,CO、N的含量分别占6%、6.4 %。22事故预测以煤气管道全破裂,瞬间突然释放,对环境的影响。煤气炉输煤管道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时,生产阶段作业人员均在厂区内,在日常维 护妥善,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发现煤气发生炉煤气的泄漏情况并采取相 应措施,考虑事故时间为 10min 。(2) 炼钢废气非正常排放电炉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下降,除尘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本次评价以除尘效率下降 到90%计算。(3) 冷轧薄板厂盐酸泄漏源项分析冷轧薄板厂发生盐酸泄漏事故时,泄漏的温度、压力状态为常温常压。生产阶段作业人 员均在厂区内,在日常维护妥善,设备正

13、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发现盐酸的泄漏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考虑事故时间为lOmin。盐酸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当发生泄漏时,物料以液态形式泄漏到地面上,少量挥发到 大气中。由盐酸的理化性可知,沸点为108.6C,远高于环境温度25C,因此泄漏后的盐酸不会 产生闪蒸和热量蒸发这两个过程,挥发气体主要通过质量蒸发进入大气中,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 炎等。该公司泄漏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方式和途径主要为:盐酸泄漏物料向大气和水体转移。 该公司泄出物质造成的环境危害类型主要有: 空气:盐酸泄漏并蒸发,污染周围大气环境。 水体:盐酸物料泄漏,随处置废液进入水体; 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