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89222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详例与排例的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运用例证法(2016年 10月22日)【学习目标】1明确事例论据的两种类型。 2分别掌握运用详例与排例。【学习时间】1 学时【学习过程】一、读范例,析区别 我们先看看下列两个语段,看看它们在证明语段论点时用例有何不同。例 1:在曲径中转身,也许能创造奇迹。当你在曲径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的 时候,不要放弃,只要稍事休息,来个华丽的转身,即可东山再起。拿破仑在被反法同盟军 打败后,被流放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重返法国,建立“百日 王朝”,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尽管滑铁卢之战他再次失败了, 但他的这次转身却在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所以,

2、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要放弃,即使 山重水复,只要你肯转身,相信前面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转身”为话题的作文 片段)例 2: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 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 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 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30 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 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 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3、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 醉,他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的工作,使它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这些伟人之所以 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 精神。(考场优秀作文自卑自负自强)我们发现,证明语段论点时,例1在举例论证时仅用了一个事例,而且较详细, 我们称之为“详例”;例2在举例论证时则用了三个事例,叙述简约,而且句式上 排比,我们称之为“排例”。【知识钩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证明论点,我们用得较多的方法是举例论证。举例 的数量可一个(详例),可以两个(对比例),也可以三个(排例),甚至你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详例与点例,下

4、一讲我们学 习对比例。1以详例证明观点所谓详例,即用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叙例文字较多,即通 常所说的“摆事实”“例证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观点 的,因此,选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实必须注意应该真实、典型。详例 看似简单,但最易出问题,我们看以下病例:例3: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 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 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事例语焉不详,甚至虚假。提 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 模糊不清,因此降低

5、了论据的说服力。)例4:法国的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 40万字, 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事例不准确,出现硬伤。托尔斯泰 是俄国作家,哪个不知道? “用了 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事 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不真实,失去可 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例5: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坛上颇负盛名,但他从不满足, 从不松懈,经常深入民间把自己的新诗念给村妇老农们听,问他们听懂听不懂, 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事例与观点若即若离,打擦边球。用这个事例论证“做事

6、要有恒心”显然是不 妥的,虽然其中也有“不松懈”、“经常”等字样,却不能用来论证“有恒”。如果 用它来论证“作家应该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则是很切题的。)例6: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 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蓄备。正当他潜心著书时, 一场灾难降临了他的头上。因为他为李陵辩护而惹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遭受 宫刑。这一打击使他痛不欲生,几欲绝命于世。正是著写史书的大志支撑着他, 使他忍辱苟活,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用例冗长,以叙代议。这是 初学议论文的同学最易犯的毛病。司马迁的事迹众所周知,无须详细介绍。这 样不仅拉长篇幅,成为赘

7、语,而且冲淡了论点。)2以排例证明观点 所谓排例,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排比并举的形式证明语段观点,叙例的文字简约,句 式整饬,点到为止。因而又称之为“点例”。巧用点例,能使材料丰富,文采斐然,赢得“发 展等级”分。运用点例排比构段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排比事例一定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关性,这是 运用点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关性的,就不能集中运用;二是在分述事例时, 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的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请欣赏以下范例,特别注意构句方法:例 7:如果没有钟子期的知音之声,也许伯牙的高山流水只能埋葬于荒山野林间。如果 没有那位老教授的欣赏,也许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只能长

8、眠于街市深巷间。如果没有能 人善士的指点迷津,那么没有哪一位君主可以成就千秋霸业,名垂千古!(运用了假设句来 形成排例,如果也许只能)例 8 :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 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 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 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 “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 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

9、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 有为。(运用了条件句来形成排例:有了才有了,也才有了)例 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 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 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 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 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运用了对称句来形成排例:两两 对偶,句式整饬。)例 10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 存

10、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 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李 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生、祖冲 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 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运用因 果句形成排例: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例 11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 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

11、“发明大王”,可是 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 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 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 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运用转折 句来形成排例:想,可是却)3详略结合证明观点写语段时,如果连用几个详例,难免显得臃肿堆砌;如果一味地略举,难免显得单薄。 一般说来,应详略并举。众人皆知的熟悉事例不妨略举,众人陌生的事例不妨详举。详略事 例组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即能能增强文章的论

12、证效果。这招在考场上最有效。请欣赏如下范例: 成功的人,总是能享受挫折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宋朝名医庞安,幼年患耳病,却 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等书。科普作家高士其在科学实验中得了甲型脑炎,全身瘫痪, 舌头僵硬,讲话困难,但长期以顽强的毅力口授了大量科普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支 英国军队被拿破仑所率大军击溃,这支军队的将领们落荒而逃,其中一位逃到了农夫的牛棚 中,当他身心交困时,他惊奇的发现了一只蜘蛛在狂风中织网。网被狂风一次次刮破,但蜘 蛛又一次次重新编织。将军被这小精灵震撼了。于是他回到部队,重整旗鼓,厉兵秣马,终 于在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他就是第一次世界

13、大战中威震四方 的一代名将威灵顿。(考场优秀作文享受挫折) 【点评】这个语段,以威灵顿击溃拿破仑这个典型事例(详例)为论据,以庞安、高士其等 人为辅助论据(点例),较好的论证了“成功者能享受挫折”这个语段中心。这就是说,作 为例证的事例,只要能恰到好处的起到证明的作用,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一桩事例同样也 能证明论点。但为了突出和强调所选事例,必须作适当的阐述。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论点所 需要的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例与论点之间真正具有了逻辑关系,才能使事例起到论 证作用。自古以来,坚守我心,终生不渝之人比比皆是。屈子身处浊世,抱满腹才华, 风流倜傥, 为人瞩目。以他如日中天的声势、地位,要为

14、个人谋取大利,简直 易如反掌。但他身处高位,心系国家。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竭忠尽智,即使一 黜再黜,此心终不改。是什么力量支持他,直至跳江自杀的一刻?是时刻以国家 利益为重,视个人如无物的忘我精神,是坚持自我,不愿被挫折压倒的不屈,能 够跳出名利的奉献精神!千百年后我们读到他“岂敢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那种高洁浩荡的语句,不禁肃然起敬。 如屈子傲然于世者,又何 止一个?文天祥、方孝孺、钱学森,他们哪一个不是跳出利网,坚守“我心”, 为万人景仰呢?他们在功名与节操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可谓“上无愧于天, 下无怍于地”。三、课后训练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 容易地拿出来了。”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 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请以 “放 弃”为 话题,写 一个 350 字以内的 议 论语段 ,注 意详例与 点例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