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奇妙的克隆 (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88764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奇妙的克隆 (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7奇妙的克隆 (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7奇妙的克隆 (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7奇妙的克隆 (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7奇妙的克隆 (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奇妙的克隆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奇妙的克隆 (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妙的克隆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二)能力训练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2、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3、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克隆技术发展的渐进过程。2、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主要说明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研讨法、拓展法课前准备学生:1、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2、收集

2、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教师:准备有关资料和事例,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2、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3、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一、导入新课1、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作者:谈家桢,著名科学家。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克隆的资料。3、

3、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见ppt)二、学习指导(一)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繁衍(yn) 蟾蜍(chn ch) 两栖(q) 囊(nng)胚(pi)胎 濒临(bn) 匍匐茎(p f jng) 鲫(j)鱼 脊(j)椎(二)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讨论归纳: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2、这几个小标题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这几个小标题是按逐层递进的顺序来写的,不能调换。3、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三、研讨课文

4、学生精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一)克隆是什么?1、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教师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说明;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家喻户晓,诗句中的“插柳”也是一个克隆的过程。2、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明确: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3、 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明确:“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

5、群体也叫克隆”4、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讨论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讨论归纳: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二)克隆的科技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1、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科学家们进行了哪些克隆实验?明确:1979年克隆鲫鱼、1960、62年克隆爪

6、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2、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讨论明确:举例子、列数据3、 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讨论明确: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4、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如果学生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引导。文中按逻辑顺序来安排的,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样的安排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5、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

7、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锲而不舍、求真创新)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自由发言)(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1、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2、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只有通过克隆技术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这些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的高附加值的牲畜。四、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1、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学生自由发言)2、作者

8、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3、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你是怎样看待克隆这一科技发明?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 五、总结本文通过写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和克隆对人类的造福,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克隆带来的科学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思考。六、课堂检测 (见课堂检测)七、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2、小作文:倘若真有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后的生活。八、附板书设计:植物界的克隆 鱼类动物界的克隆 两栖类 哺乳类 “多利”的诞生利与弊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