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88494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假设干思考-例子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假设干思考外国语学院 杨洁慧 英语096摘要:浙江是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省份之一, 而老龄化现象在农村中尤为明显。?浙江省人口开展战略研究?显示,浙江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继续呈逐渐增长态势,2022年60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7%,2022年上升到21%,2044年将到达41%。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更严峻。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将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关键词:老龄化,农村,现状,影响,应对一、 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改革开放

2、以来,浙江经济迅速开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促使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又使得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浙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展迅速,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迁移和落户到城镇,农村考出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也大都在城镇落户就业,而这些家庭中的老年人口大多滞留在农村,成为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1.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浙江省农村的老年人口增长较快,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254.4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0.6%,到2022年到达了270.7万人,占12.5%,年均增长1

3、0.4,并且5564岁人口占农村人口的11.2%,到达了241.6万,这些人口如今已步入老龄人口行列。2.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使城乡之间的老龄化状况出现了逆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开始明显快于城镇,而且城乡差距逐年拉大。1990年浙江省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城镇相应的比重为6.6%,两者仅相差0.3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的比率为10.6%,城镇为7.2%,两者差距扩大到了3.4个百分点;到了2022年,农村的比率更是到达了12.5%,城镇为8.9%,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6个百分点。3.农

4、村“空巢老人增多,单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2000年浙江农村空巢率为36.6%。到2022年,这一比率到达了59.1%,其中单身老人比重到达了36.8%,高于同期城镇单身老人33.0%的水平。日前,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59.56%,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二、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养老的需求,农村的养老压力持续加。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

5、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1.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局部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随着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大局部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健康仅占23.4%。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2.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方案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2000年,浙江农村三人及以下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为63.8%,20

6、22年这一比重增加到69.2%。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3.“空巢老人的增多,单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单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

7、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和单身老人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缺少传统家庭养老的根底,必然对社会化养老提出迫切需求。三、 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的一幕,也是中国几千年来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切实解决广阔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无疑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根底上,针对日益严峻的农村老龄化趋势,基于现实国情,按照中央提出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的根本思路,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级推

8、进,构建新型的多元化农村养老制度。1. 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当前在经济和生活上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帮助的农村老年人口在逐年增加。因而,逐步由传统的家庭养老过渡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举,再过渡到社会养老,这将是农村养老的一大趋势,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要顺利实现这一过渡,政府的参与程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时必须要解决好两大问题。2.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筹划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社会保险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真正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必须依

9、托于建立切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现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因人制宜,针对不同身份的农村劳动力,根据其经济社会属性和负担能力的不同,分层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在制度设计时,既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与城镇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未来接轨的问题。3.大力开展农村“家政型养老效劳机构,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构建和谐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除了要解决由于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方面的需求外尽管这是目前问题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养老效劳体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兴旺的地区,随着农村“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对社会化的养老效劳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受农村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农村开展社会化养老效劳尚存在三大不同于城市的制约因素:一是受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老人不愿意离开家到敬老院去养老,而子女送父母去敬老院等间接养老方式也可能会受到不尽孝道的谴责;二是农村卫生保健效劳机构以及菜场、自来水、煤气等生活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村老人的生活更加不方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效劳;三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局部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缺少足够的提供养老效劳的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