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活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88475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活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议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提出主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新的内容出现在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和课程表上。这门新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知识面等,都是十分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也可以是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等。活动的课题可以是教材中现存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有趣事物或有价值的内容另选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的提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提出的主题的价值和是否容易进行活动直接决定了实践活动的质量。但就学生而言,综合实践

2、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提出主题的能力更是无从说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出主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提出主题”能力的意义1、培养学生“提出主题”的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首要环节就是要提出主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设计活动的方案、进行调查、访问、查询、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提出主题”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它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因此,若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课题)进行探究,将大大提升实践活动的质量。2、培养学生“提出主题”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教师要引导

3、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所要学习的知识,要实现这一点,学生必须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重要的学习课程进行学习,熟悉其全过程,对于“提出主题”这一环节,当然更是不例外了。事实上学生能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能发现发现并提出主题,是求知的起始,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尝试着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乃至创新,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培养学生“提出主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首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

4、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提出主题”能力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科学素质的提高。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本身也是科学素质的一个方面。所以“提出主题”能力的培养也适应了素质教育对现行教学的需求。 二、学生“提出主题”能力的培养过程对学生“提出主题”能力的培养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也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般而言,培养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1、由教师或教材直接提出主题阶段。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的“提出主题”的意识淡薄。要么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要么根本提不出问题,此时由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或教师教学的需要,就由教师或教材直接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在

5、此基础上通过一定形式完成方案设计、进行实践活动,对活动进行评价和交流等其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教材的“提出主题”实际上起到的是一个示范引路作用,使学生能逐步明确提出主题的形式、内容、角度、表述等方面内容,积累必要的知识及技能,为日后自主确立主题打下基础。当然在遇到学生由于知识或生活经验所限而难以提出主题时,也往往采取这种方式提出主题。2、教师启发学生提出主题阶段。经过一定时间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积累,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可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如教师通过展示自行车工作时的生活情景,启发学生提出“自行车是怎样发展来的?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的结构上利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在使用过程

6、中有什么需注意的问题?”;通过读三国演义,参观襄樊市郊的古隆中,使学生对历史名人诸葛亮产生兴趣,从而提出主题“走进诸葛亮”;通过举出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从中联系相关问题,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调可联系到的物理知识(液体蒸发吸热、电能的使用、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生活问题(空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调的耗能与节能问题),社会问题(空调产生的城市热岛效应、空调漏氟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科学技术问题(空调的结构和材料、制冷、压缩机、电机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寻找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的环保型空调),这样学生很容易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一过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贯穿于每节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贯穿

7、于学生大半生乃至终生的学习过程。3、学生独立自主提出主题阶段。这是培养的最高境界,也是培养所应达到的目标。这一时期学生已能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通过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在现实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深思熟虑后提出很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如“李明在一所农村中学读书,学校有一只大的开水桶,冬天为了保温,在桶外裹上了一层棉被,尽管如此,早上灌的是开水,到了下午还是变得凉凉的。一天早上,李明看到张迪用铝合金饭盒装开水,滚烫的饭盒只垫了薄薄的一层泡沫塑料就不烫手了,他突然想到,体温瓶的体温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否用泡沫塑料代替棉被给开水桶保温呢?”这是典型的学生

8、从现实生活中自主提出主题的例子。这时学生提出主题的来源很广,它可以是课内的对学过知识的质疑,也可以是对课外内容的思考,如从日常生活中提问,从自然中提问,从社会调查、收集的资料中提问,甚至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问题而提问。 三、 培养学生“提出主题”的方法1、激发学生“提出主题”的兴趣。调查表明,学生最初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愿望较低,想自主提出主题进行研究的更少。因此首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提出主题”的兴趣。教师应通过科学家的一些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确“提出主题”的重大意义。介绍科学家们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经历,说明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的道理,增强学生提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欲望。

9、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情景展示,利用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社会生活中的有趣事例来激发,使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中去。2、保护学生“提出主题”的积极性。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一定都有意义,有些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这是很正常的。对于学生所提的意义不大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正确合理成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主题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生题有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发现主题的兴趣,养成提出主题的习惯。3、树立学生科学的批判精

10、神。教育学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要相信但不可迷信。许多某个时期公认的规律,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后,它的局限性也会逐步地暴露出来,科学史上由“地心说”发展到“日心说”的过程就是个有力的证据。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在进行实践活动中若有新的发现或发展,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大收获。4、强化学生对主题的表达能力。学生有了问题,但表达不出来,那就和没有问题一样。因此,新的课程标准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基本要求”中特别指出“能书面或口头表述所要提出的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活动过程,所得到的证据

11、及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用科学术语条理清晰地表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某个科学过程,及对某些观点做出简单的评述和分析;利用各种时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或书面陈述。不但使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素材积累。没有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学生的“提出主题”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些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选择和收集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使用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如图片、投影、录像、光盘等视听媒体,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观察,这些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主题的源泉所在。如学生学习了物态变化之后,学生通过观察家用电冰箱,很自然地会提出“电冰箱是如何制冷的?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儿去了?”等问题;观察自然界中的天气现象,就能很容易地提出“霜、雪、雨、雾、露”等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可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具有“提出主题”能力的关键所在。6、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像社会调查、科技小制作、课外兴趣活动、专题讲座等。学生在活动中很自然地产生一些问题,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筛选,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课题进行猜想和探究,这也是培养学生“提出主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