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88396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一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 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 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 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 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

2、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 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综合描述“心理问题”,可概括为如下几点,并给出如下定义:“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 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单就不良情绪症状来看,与上述条件相类似的临床案例是大量存在的,但我们只要从刺激的 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就可以区分和鉴别哪 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不属于“心理问题”。以下,举例说明“心理问题”的具体含义。 例4-7-1(摘录)郑xx,男,31岁,大学助教,未婚。求助者主诉:近来时而失眠;心情不好时注

3、意力不集中;读书环境越安静,思想越爱开小差; 工作效率比原来低。原来喜欢和朋友聊天,最近和别人来往时有些烦,但在理智控制下,同 顾客维持一般同事关系。咨询师:你自己能找到原因吗?求助者:沉默咨询师:心理咨询工作有严格的保密制度求助者:(会心地一笑),其实,我知道原因。原来在大学读书时有一位女朋友,相处很好, 后来分配在两地,也有信件往来,假期也能见面,正式恋爱已有五年了。现在,和我在一起 工作的另有一位女同事,对我很好,她也知道我有女朋友,所以与我相处只是一般关系。可 是由于经常在一起,互相照顾,彼此也很真诚,不知为什么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我试探地 向她表达爱慕,她也没有明确反对。这样一来,我

4、反而陷入了矛盾的境地,无法自拔。最近 又接到原来女朋友的来信,忽然觉得信中的内容很平淡,没有激情,于是,感到她很陌生, 不如身边工作的这个女孩亲切。我回信也很冷淡,但事后又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太道德,似乎 伤害了对方。思想斗争激烈,不知怎么处理。该案例是典型的“心理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并不困难。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一)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二)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三)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四)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五)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

5、其他精神病鉴别。诊断为“心理障碍”,必须满足如下条件: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 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 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 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 此类

6、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综合描述心理障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并给出如下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 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在心理咨询临床上,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 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的论述,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严 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 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子予以考虑。如果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后的一年之内,求助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出

7、现严重缺损;那么,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 疑神经症患者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提出会诊和转诊。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泛化:又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具体概念见基础知识教材P20。泛化是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概念。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发生,遵循刺激一一反应原理,各种心理和行为反 应的对象就是外在的刺激物(环境、生活事件等)或者说这些刺激物引起了这些反应。所以泛化指的是:引起求助者目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 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巳经泛化),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 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1)如果

8、未泛化,无论问题持续时间多久、严重程度如何,都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2)如果已经泛化,无论问题持续时间多久、严重程度如何,都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3)如果完全泛化,且心理冲突性质已经变形、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都判断神经症;4)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一般不会在考试中出现。如果出现,只能是单 选题,而且,选项中没有神经症,才可以选择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刺激事件已经泛化(相关联、相类似完全泛化的)刺激事件(无关联、不类似的)二、举例:案例三: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3岁,外企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外企公司,因人际关系好,能力强。工作很勤奋,深 得上司及客户的好评,

9、很快晋升为部门经理。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政策的变化,求助者所 在部门的业务逐渐萎缩,公司进行调整,他被调整到其他部门作普通职员。职务没有了,工 资待遇也降了两千余元,求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喝闷酒,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发脾 气,甚至乱扔家里的东西。虽然目前的收入足以使他衣食无忧,但他就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 烦躁。甚至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对前途很担忧,对妻子、朋友的劝说也听不进去,以前他 是同事、同学的聚会的召集人,现在却经常找理由逃避聚会,工作效率也降低了。觉得妻子 不理解他,有时和妻子吵架,对女儿发脾气。最近出现胸闷、头晕,没食欲,全身乏力,入 睡困难,主动前来咨询。该案例中,引起求助者不良

10、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仅仅集中在最初刺激事件上(由 经理被调整到普通职员)。所以未泛化,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案例四: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今年以某市状元成绩考入大学,来到陌生的城市,开始独立生活。每日 的学习很紧张,还要料理自己的生活,有些手忙脚乱,疲惫不堪,感到不适应,非常想家。 有时睡不着,常常梦到父母,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哭。在街上、校园里 听到的都是当地的口音,自己作为外乡人,内心很孤独。上课经常走神,学习效率不高。无 心参加班上组织的活动,总盼着早点放假回家。求助者与同学的关系一般,因生活琐事与宿 舍室友关系紧张,想换宿

11、舍学校没同意,心情不好、内心痛苦。经班主任老师做工作后没有 明显好转,所以在同乡的陪同下来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女,性格柔弱、温顺,在家很受宠爱,自幼 没有单独离开过家,上大学前很多生活琐事都由父母料理,连自己的衣服鞋袜都不用洗,她 认为只有家里才是最安全舒适的。该案例中,引起求助者不良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仅仅集中在最初刺激事件上 (入大学后感到不适应独立生活),而是很多与最初刺激事件有关联的事件也能引起求助者的 不良反应,例如,“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哭”;在街上、校园里听到的都 是当地的口音,自己作为外乡人,内心很孤独”。所以已经泛化,

12、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关于神经症:时间长,配合一些量表三级:社交恐惧症、强迫症 二级:抑郁性神经性心理障碍、疑病性神经症1、针对该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如何避免提问方式的失误?答: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2、避免多重问题;3、避免多重选择问题;4、避免修饰性反问;5、避免责备性问题;6、避免解释性问题。2、摄入性谈话的注意事项答:摄入性谈话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 解。3、你在与该

13、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 答: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时应依据以下参照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依据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下达的会谈目标;5、注意: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4、与求助者谈话时,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哪些原则答:应把握以下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

14、和正确理解问 题有帮助(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会谈讨论的内容)7、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地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 态和行为特点。一、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答: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来判断求助者心理活动是否 在正常范围内2、根据求助者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性为表现进行定性3、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判断4、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5、如何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理?提示:按发展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生活情 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 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

15、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 攻击行为。答:个人成长资料整理如下:1、婴幼儿时期2、童年(身体发育、家庭、事件、亲子关系)3、少年(青春期发育、亲子关系、学校、交友、性心理)4、 青年(偶像、就业、恋爱婚姻、社交 )5、成年个人成长史中的重大转折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6、为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 请将本案例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30分)答:1)求助者的主诉(3分):2)家属报告(3分):3)摄入性谈话(3分):4)临床观察(3分):5)心理测验(3分):6)其他:(2分)7、验证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有哪些?(1)可以使用补充提问。(2)可以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的办法来验证。(3)可以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8、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表情;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结束后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5、避免紧张情绪6、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7、反复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