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作语文书头笔记-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指导学生作语文书头笔记-模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指导学生作语文书头笔记关于中学生听课记笔记,这似乎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但实际上仍然 是个问题,且是个不小的问题。从微观 上看,这里头关系着培养学生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从宏观上看,又涉及到科学精神的有无、治学态度的优劣等与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的大问题。 具体说来,有三个问题 需要澄清和解决。第一,学生听课到底要不要随听随记?这大致没有什么分歧,绝大多数 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要记。笔者也认 为非记不可。常言道:好记性不及烂笔头。 伟人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实践着前辈对他的教诲一一不动笔墨不看书 。第二,听课笔记记在哪里为好?这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大多数老 师
2、和学生(学生也是老师教的)认 为要备一个专门的听课笔记。我自己在校读 书时,老师也是这么规定的。现在,我每逢接手的从下一级学校输送上来的新生,他们也大多已养成了同样的习惯。 而我则主张将笔记记在书头,亦即课本上 为好。因为记在书 上,一是方便(便于记、便于看、便于复习),二是快捷(原 文的题目、词句不必抄写,只需把该记的记在旁 边即可),三是清晰(和原文对 照一目了然)。第三个问题是记什么,怎么记?这就更不统一了,往往是各行其是。例 如,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而不去 顾及学生记不记,该记哪些东西,怎么个记 法。有的老师边讲提示学生该把哪些东西记下来。却从来不管学生记得到不到位。而我则认为指导学生
3、记书头笔记是语文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 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对此作详细的科学的指导,且宜在初 中或高中的起始阶段进行。先说记什么。我把语文笔记该记的内容大致分为十个方面,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注意释义补缺纠错记相关。划重提要标疑析难评优劣。再说怎么记,为方便起见,与上述该记的十项内容结合起来述说。1、注音。包括生字、容易记错的字、多音字的古文中的异读字。将汉语 拼音记在被注的那个字的上边,并 要生在朗读课文时同时注视所注的拼音。这 样,一旦课文读熟,上述那些字的正确读音也就熟记在心了。2、释义。包括生词、多义词及部分含义较深或较隐晦曲折的句子的解释。在文言文学习中,注释的
4、重点是 一些较难的实词虚词,而不必记录整个句子的 译文。对一些较难较为关键的词理解了以后,翻译句子以至全文应该是随口而出随笔而就的能力。因此,只记录教师口译的译文而不注释文句中关键性的实词 虚词的解释,是 极不科学的笔记方法,对学习古文,对以后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注释文字书写位置的原则是“就近”,即尽可能记在被释词句的旁边,以便阅读课文时被注视。若注释的文字较多,原文旁边记不下或记下去因文字太多书 写 太密而不清晰时,可记在相对较近的空白处,注释文字与被注文字之间可划一直 线相连接。也可记录在课本 原注释的后面。但必须记在原文的同一页上,而绝不能记到另一页上去。3、补缺。即补充原注释的不完整之
5、处。例如,高中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坚明约束”的注释为 :“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 语。约束,名词。“坚明约束”本来就是个难理解的短语,而课本这样注释,学生仍难于明白。尤其是“约束”的注释,仅说作名词,那么具体解释为什么呢? 我就让学生边听 边记,将原注的最后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再在逗号后面写上“条 约、约定”字样,将原注补充成为:“约束,名词,条约、约定。”这样既当即解决了这个词的含义,又为以后的查阅和复习提供了“在案”的记录。4、纠错。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包括选文以及选文的注释和练习的编写等,虽是经过了众多高水平的教材 编辑的反复斟酌,且有权威的语文专家把关, 与一些课外阅读
6、文本相比,质量高得多,但仍难免有个别的不妥之处。如高中第三册韩非子五蠹对“腊而相遗以水”中的“遗”字的注释为“遗, 旧读wei,赠。”查辞海可知,“kui”是“”的异体字, 而“”又是“馈”的繁体字,“kui ”和“”现统一写作简化字“馈”。由此可见,“”是一个由“ kui”想当然地“简化”出来的不规范的字,是“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 简化字表上查不到的杜撰的字。 我在讲课时,把这一 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并要求他们自己去查有关工具书 证实,并将课本原注的这一错误改正过来。 这样做,不仅仅是纠正了一个注释, 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5、记相关。就是用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方法,补充记录一些与课文
7、有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比如,高中 第一册开篇是李健吾的游记体散文雨中登 泰山。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李的诗文, 自然不知道李为何 人。我在简要 介绍作者的同时,要生在课文标题下的作者姓名后面写上“ (1906-1982)现代戏 剧家、翻译家,主要译作有莫里哀喜剧集等”。又,课文中引用了杜甫望 岳中的四句诗,其中“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也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干脆在讲授课文之前先用十来分钟时间介绍杜甫诗望岳的全文,并要生将这首诗及有关的注释用蓝红两种笔记录 在课本雨中登泰山 标题上面的将近有半页纸的空白处。虽然,我还要生当 场背诵这首诗,但过后仍有可能遗
8、忘;一旦遗忘,翻开课本便是。6、戈屈。即用直线、水浪曲线或圆圈划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散 文中表文眼的句子,议论文中表明 作者中心论点的句子,单元知识短文中的一 些要点。还有,注释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该划出来,以便引起重 视。7、提要。即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提示课文或段落、或句子的要点。这一工作常常与上述第6项结合起来进行,先在原文上作上线条、小圆圈之类的标记, 再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要提示的文字。例如,目前通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预习提示”,这是教材编辑为方便学生预习而写的辅导 性文字。我要求 学生在自学课文时,先从编辑写的“预习提示”入手,以便把 握预习的重点,然后再根
9、据“提示”去预习正文。当然这样做一段时间以后,也可以将顺序倒过来试试,以考察自己的阅读水平,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不管采用哪一种顺序,“预习提示”的同时,要学生在旁作上提示性的文字。 当然,这已是对“提示”的“ 提示”了,故应极为简洁。雨中登泰山的“预 习提示”共有四段文字,我指导学生在各段旁分别写上了“ 体栽和主题”、“写 作特点之一,景物特征”、“之二,线索和顺序”、“之三,角度(远、近,动、静,俯、仰,全景、局部)”。这样,“预习提示”所述的课文要点就概括、 凸现出来了,学生自然会了然于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越读越薄”的技巧。 又如,上文第6点提到的散文的文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等语句,光划出来是不到位的,还必须在旁注上“文眼”、“中心论点”之类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