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8191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鹊治病教学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治病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师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在思考, 总结得出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是教学反思。下面是关于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扁鹊治病教学反思一真可谓“ 一石击起千层浪”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 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 并富有开拓性, 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所以课一开始, 我先在黑板上写了课题我的第二次生命 ,齐读课题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课题中哪个词语朗读的时候语气要加重些?有个学生站起来说:“第二

2、次”,我让该生再朗读了一下课题,该生很注意强调了“第二次”。我再问学生,为什么他要把“第二次”语调加重 ? 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因为课文主要是说父亲赋予我第二次生命,作者感谢父亲,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把第二次语气加重。”我当即表扬了该生, 于是全班又一起把课题朗读了一遍, 我想通过对课题的几次朗读,学生已能做到对课文的初步了解。一、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时候,教师就成了 1 课堂生成的发现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

3、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到底该不该跑呢?他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治病救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地的确确地思考了,探究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了语文教学开放式的特点。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 提倡多元化教学, 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独特感受,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欣赏。二、 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

4、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 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 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 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 2 达。糖果爸爸是小班上学期 甜甜蜜蜜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 在进行课程中审议的时候,我们大家就集中体讨论两个问题: 其一活动中是每个幼儿制作一个糖果, 还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一个糖果 ?其二装饰糖果是采用颜料涂抹还是用材料装饰 ?经过大家讨论最后确定还是每个幼儿分别制作一个糖果较好,因为小班幼儿的合作意

5、识还没有建立, 如果共同合作制作一个糖果的话,很难避免幼儿之间对材料的争抢。 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意见还是用颜料进行涂抹,虽然小班幼儿从未接触过颜料,但是由于我园正进行印画方面的课题研究, 还是决定让幼儿尝试运用颜料来装饰糖果爸爸。扁鹊该不该逃走,他应该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当课堂上出现精彩的一幕, 我们应该去放手,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日记收上来之后, 由于经过了课堂的整理与交流,课后的反复思考, 比说的更加有力有据。 崔泽宇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扁鹊,虽然你是一代名医,曾经创下了起死回生的神话,当然你也很负责, 一次次拜见蔡桓公, 希望他可以接受你的治疗。 人总是有很

6、多的缺点, 况且蔡桓公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 你在哪里 ?是啊 ! 保命要紧, 可你怎么不能去减轻蔡桓公的痛苦呢 ?也许病是好不了了,但是他也 3 许仍然会感激你, 在死之前不带着遗憾。 试想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年后的今天, 医院里到处是患有绝症的病人, 难道你也扭头就走吗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大夫在极力减轻将死之人的痛苦我欣赏你的才华, 但你的做法我实在不能认同”这孩子以小到大,以古喻今,给这课留下了精彩的回味。扁鹊治病教学反思二本次教研主题是围绕导学案, 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我执教的扁鹊治病 是一则寓言故事, 根据教材特点, 我设计了导学案,并围绕导学案进行教学。

7、 在这堂课上, 我真切地感受到导学案的一些作用,也感受到课堂上的一些优缺点。一、导学案的作用1、指导学生预习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 学生之所以不预习或预习质量不高, 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 有了导学案, 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 学生有清晰的思路, 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 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学习。本课的导学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查阅资料 初识人物(2)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 4 (3) 再读课文 了解内容(4) 品读课文 走进人物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扁鹊医学高明?面对

8、扁鹊的劝告,蔡桓公又是什么态度呢?让学生在课文中读读、找找、写写。(5) 感悟寓意 拓展练笔2、调整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我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适当调整教案。 比如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到的难读的词“蔡桓公”、“骨髓”, 容易写错的字“蔡”、“睬”, 不懂的词“敷烫”、“几剂汤药”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二、课堂反思1、亮点突出“蔡桓公”(1) 依托说话练习我认为,蔡桓公是本篇课文的主人公,也是寓意得出所在,所以,我着力于这个人物的教学,但是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只有两句语言,以及两处态度。因此我就拓展了说话练习。(1) 第一处,请同学们仔

9、细看图,想象一下,当扁鹊第一次告诉蔡桓公,他皮肤上得了病。蔡桓公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啊? 5 蔡桓公 ( ) 地说:“我的身体”。(2) 扁鹊看到蔡桓公这样的态度,不得不连忙退了出来。他走后, 蔡桓公又会用怎么样的态度, 对左右的人说些什么呢 ?(3) 写话练习五六天之后,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后,说:“ 。”又会怎么说?说些什么呢 ?回想这半年的班主任工作, 我觉得自己付出很多, 早上和学生一起起床,然后出早操 ; 中午午饭后顾不得休息就赶快去看学生午休 ; 晚上查宿舍等学生睡了才回来洗脸休息 ( 我们学校有寄宿的学生 ) 。在校的这五天,每天都是如此。平时除了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做好还要想

10、着如何搞好班级。 我想在我的“严威”之下学生一定会老老实实的学习,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但结果并非如此,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 ?对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新学期,本人的感想很多, 想要和学生尽快成为朋友, 因为上学期出去学习,所以没有给他们课, 很想现在就进入课堂, 和他们相识。只有相识才能相知, 和他们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现有的资源,把他们利用起来, 增加课堂的气氛,同时让 6 他们主动交流,获得新知, 把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 确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 应该让他们知道生物学是一门科学。 可以通过这门科学来让孩子们提高认识, 增强

11、体质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时常发生,与学生密切相关,他们现在正是青春期。根据本人在政治课教学上的摸索,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逐渐摸索出了,在教学中, 如果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就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乡土材料,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 爱祖国的感情,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小学新教师教学反思4 篇小学新教师教学反思4 篇“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统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可分割的。不能把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它们

12、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现在的乡村学校中尤其要把“教”和“学”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方面要加强。(2) 词语拓展积累怎么说好话,加入蔡桓公的态度,可能话会说得好。因此我在导学案“词语链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表示不当回事的成语、表示非常生气的成语以及表示非常后悔的成语,提升说话、 7 写话能力, 人物的态度变化显现出来了,寓意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正是因为蔡桓公对自己的病不以为然、不听劝告、 自以为是,才导致小病变大病,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的道理。2、缺点指导故事内容还欠到位本课是寓言,作为寓言教学,首先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清楚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学生说经过的时候, 显得冗

13、长, 教师应该点明可以用扁鹊“三番五次”来劝告,蔡桓公都不听,突出“三番五次”,或一次又一次。要指导到位。词语的拓展是一个亮点,但是拓展过多,学生是否能接受。因此我反思应该让学生在导学案中抄写,达到积累的真正目的。三、困惑迷茫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 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 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 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 这无疑“雪上加霜”, 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特别是 30%的学困生,一节课下来,看他们完成的导学案,不是答案不规范就是压根没有,课堂上更是见不到他们主动发言的身影,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怎样才能两头兼顾: 既发展了好学生, 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 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 8 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