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88144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色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变色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色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色龙》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色龙教学设计变 色 龙教学目的 1 了解本文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法及其作用。 2 通过加强朗读练习、理解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认识“变色龙”这一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教学构思 1 本文没有太难的字词,个别字词如有读错现象,可在课堂上由学生互教互学,事先不需布置预习。 2 本文写作年代距今久远,又是外国作品,学生可能感到陌生,为避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于笼统,可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第一段,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获得形象、具体的认识。 3 运用对比进行讽刺,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重点,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可从对比入手

2、,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对对比的理解。人物语言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而对比又恰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把人物语言与对比结合起来分析,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4 教学思路:可以从“变色龙”这个题目入手,紧紧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特点,“变”的外在表现(对比)及“变”的内在原因(为什么变),步步深入,从而完成课堂教学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入新课 先由学生从动物学角度简单介绍变色龙,要求注意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怎么变以及变的作用,然后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暗示本文的教学思路。 二、讲读课文 1 设疑:教师交代

3、本文的主人公以及他所办的“案件”,然后设问:这位警官将会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呢? 2 指名读18段,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位警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想一下,听说狗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以后,他会怎么做? 3 学生回答后,朗读1013段,要求同学对照自己的设想,初步理解警官“变”的特点。可要求学生分析第8段,找出奥楚蔑洛夫想“变”的一些征兆。 (1)说话的语气装腔作势 (2)调查的重点狗是谁家的 4 继续指名读课文1424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的词语,再把这部分内容看一边,然后说说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有无变化?怎么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 指名让学生推测故事的

4、结局,(估计会与原文相吻合)再接着读完全文(这一步骤,在课堂结构上同第一次推想遥相照应。同时,学生的两次推想意见由异趋同,鲜明地反映出对奥楚蔑洛夫“善变”性格的了解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6 总结奥楚蔑洛夫的特点:狡猾善变,见风使舵。 这一步应注意: (1)直接由学生总结特点,困难不小,可提醒学生注意板书,找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的规律,然后总结。 (2)对狗的态度实则反映了对人的态度。 (3)不同的态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讽刺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 7 引导学生看书,明确奥楚蔑洛夫的狡猾善变除了表现在对狗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引导学生找出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知道即可

5、,对狗的态度已详细分析,这一步不作纠缠)。 (2)通过“冷”与“热” “穿”与“脱”的对比,了解军大衣的作用。 8 讨论:奥楚蔑洛夫确实是个狡猾善变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运用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重点:8、10、17、20、27、29段 (不需要都这样做,可分析一些,留一些) 三、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 可分三个步骤 1 讨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 点拨:a)变色龙为什么“变”呢?(自我保护) b)奥楚蔑洛夫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欺下媚上,所以他才“变”) 2 讨论:在这样的警察统治下,沙俄社会是什么样子?重点指导学生研究第一段,从而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形象而具体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 3 顺势总结本文的主题:作者创作这篇小说,就是为了塑造一个欺下媚上的奴才形象,借此揭露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四、总结课堂教学的思路 写了谁的什么事?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变)怎么变的?为什么变?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语言描写) 五、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练习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