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函数》测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87725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量与函数》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1 变量与函数测试题一、慧眼识金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1.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100个零件,则工作效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100和,都是变量 B.数100和都是常量 C.和是变量 D.数100和都是常量 2. 汽车离开甲站10千米后,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了小时,则汽车离开甲站所走的路程(千米)与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式是( ) A. B. C. D.3.如图,若输入的值为5,则输出的结果( )A.-6 B.-5 C.5 D.64.下列图表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 50801001502

2、5405075 则能反映这种关系的式子是( ) A. B. C. D.5.下列函数中,自变量不能为1的是( ). A. B. C. D.6.(2008年广安)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是的函数的是( )yx0Dyx0Ayx0CyOxB7. 甲乙两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千米)和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 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 甲车停留了0.5小时。 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 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其中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 )A.2个 B.3个 C.4个 D.5

3、个8.(2008年烟台)如图,四幅图象分别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请按图象的顺序,将下面的四种情境与之对应排序. 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铅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静止的小车从光滑的斜面滑下(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个弹簧由不挂重物到所挂重物的质量逐渐增加(弹簧的长度与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关系)小明从A地到B地后,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按原速度原路返回(小明离A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顺序是( )A. B. C. D.二、画龙点睛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9.已知等式,则关于的函数关系式为_.10. 市场上一种豆子每千克售2元,即单价是2元/千克,豆子总的售价(元)与所售豆子的数量kg之间的关系为_

4、,当售出豆子5kg时,豆子总售价为_元;当售出豆子10kg时,豆子总售价为_元11.函数是表达现实世界中数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数学模型,它的三种数学表示方法分别为_、_、_.12.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13.导弹飞行高度(米)与飞行时间(秒)之间存在着的数量关系为,当时,_.14.如图,表示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图象,你能用语言描述汽车的行驶情况吗?_.15.用火柴棒按如图的方式搭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3支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需5支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7支火柴棒,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个三角形需要支火柴棒,那么与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 (为正整数). 16.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

5、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看图填空: (1)这是一次_赛跑.(2)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_.(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三、考考你的基本功!(共40分)17.(10分)长方形的周长为20cm,它的长为cm,宽为cm. (1)上述的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 (2)写出与满足的关系式; (3)试求宽的值分别为2,3.5时,相应的长是多少? (4)宽为多少时,长为8cm?18.(10分)如图所示,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高为cm. (1)写出三角形的面积与高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用表格表示高从5cm变到10cm时(每次增加1cm)的对应值; (3)当每次增加1cm时,如

6、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19.(10分)如图,表示甲骑电动自行车和乙驾驶汽车的均行驶90km的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与经过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填空:_出发的早,早了_小时,_先到达,先到_小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_km/h,汽车的速度为_km/h.20.(10分)填表并观察下列两个函数的变化情况:12345(1)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说出一条不同点即可)?(2)预测哪一个函数值先到达100.四、同步大闯关!(12分)21.(12分)小明某天上午9时骑自行车离开家,15时回家,他有意描绘了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图象表示了哪两个

7、变量的关系?(2)10时和13时,他分别离家多远?(3)他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4)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多少千米?(5)他可能在哪段时间内休息,并吃午餐?(6)他由离家最远的地方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慧眼识金选一选1.C;2.A;3.D;4.C;5.B;6.C;7.C;8.D;二、画龙点睛填一填9.;10., 10, 20;11.图像法,表达式法,表格法;12.;13. 4443.75;14.答案不唯一,略;15. ;16. (1)100,(2)甲 ,(3)8;三、考考你的基本功17.(1)常量是20,变量是,. (2)因为,所以. (3)当时,;当时,;

8、(4)当时,.18.(1)(); (2)(cm)5678910(cm2)202428323640 (3)当每增加1cm,相应地增加4cm2.19. 甲(或电动自行车),2,乙(或汽车),2,18,90;20.填表如下:123451214161820510152025 (1)不同点有:图象不经过原点,图象经过原点;当时, 图象在 图象上方,当时,图象在图象下方;随着增大,的值比的值增大的快等.(2)的函数值先到达100.四、同步大闯关21. (1)时间与距离;(2)10时和13时,分别离家10千米和30千米;(3)到达离家最远的时间是12时,离家30千米;(4)11时到12时,他行驶了13千米;(5)他可能在12时到13时间休息,吃午餐;(6)共用了2时,因此平均速度为15千米/时. 1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