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875835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红霉素的产生菌是红色链霉菌(5zrfA 帅yc fr)/jA雕M)。红霉京是多组分的抗生 素,其中红留素A为有效组分,红霉素B、红霉素c为杂物。国产红霉素中c为主要杂质。红霉素c和A的结构极为相似,但红霉京c抗菌活性比A低很多,其毒性却是它的2 倍。由于两者在提炼过程难以分离,故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抗菌活性和降低毒性 (即减少成品中的红霉素C含量)。一、菌种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红霉素的工业生产,采用的产生菌是门2-102菌株,生产水 平不高,并易产生噬茵体污染。随后,选育了抗噬菌体的菌株,并使用自然分离、紫外线、 氮芥子气、硫酸二乙酯、亚硝酸、激光及

2、快速中子处理等方法选育高产菌种。随着菌种选育的发展,从控制红霉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路线进行定向筛选,得到抗乙琉氨 酸的菌株,并采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获得高产优质的菌种。经生产实践,其红霉京A的含 量高,c的含量低,结合工艺控制条件的改进,发酵单位提高I叫左右点证了成品的质量。二、发酵工艺及过程(一) 发酵工艺流程沙土袍子羊至罕字十母瓶斜面袍子(二) 发酵工艺要点I. 种子红霉素斜面袍子培养基是由玉米浆、淀粉、氯化钠、硫酸铵等组成。其中玉 米浆质量对袍子的外观及生产能力有直接影响,会出现“黑点”(即灰色焦状茵落)。有的生产 厂以蛋白陈代替玉米浆会使黑点减少甚至不出现,但其袍子量少。袍子培养基消毒后必

3、须快速冷却为妥,过长对袍子生长不利。温度37 r,湿度要求 50%左右,母瓶斜面培养9d,子瓶斜面培养7d。要求成熟的把子呈深米黄色,色泽新鲜、 均匀、无黑点,把子瓶背面有红色色素,并要求每瓶的袍子数不低于1亿个。将子瓶斜面把子 制成袍子悬浮液,用微孔接种的方式接人种子罐。种子罐及繁殖罐的培养基由花生饼粉、蛋白陈、硫酸铵、淀粉、葡萄糖等组成。种子罐 的培养温度为35r,培养时间65h左右;繁殖罐培养温度33C,培养时间40h左右。均按移 种标准检查,符合要求进行移种。2. 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成分由黄豆饼粉、玉米浆、淀粉、制钩糖、碳酸钙、硫酸铵、磷 酸一氢钾等组成。(1) 碳源:以葡萄糖为主(占8

4、0% 85%),其次是淀粉(占15% 25%)。为了降低成 本与节粮,生产上常用母液糖代替固体葡萄糖。(2) 氮源:以黄豆饼粉为主,其次是玉米浆和硫酸铵。中间补料有花生饼粉、蛋白陈、 酵母粉及氨水。黄豆饼粉因消毒时泡沫较多,故一、二级种子罐及后期补料用部分花生饼粉代 替,玉米桨质量对红霉素生物合成也有影响。有的工厂以玉米胚芽粉代替,因玉米胚芽粉 的合磷量低于玉米浆,因此配方中无机磷用量相应增加。采用丰富培养基往往能提高发酵单位,但培养基丰富了,固形物增加使溶解氧随之下降, 限制了抗生家产量的近一步提高。采用基础原料液体化,即用蛋白酶水解各种饼粉,取滤液(酶 解液)代替固体饼粉进行发酵,6加上酶

5、解液进行中间补料就使摇瓶发酥单位大幅度提高。(3) 前体:根据红霉家生物合成途径.红霉家c转为红雷素A需要甲基供体。发酵过 程加入丙酸或丙醇作为前体以提高红霉家A的产量。两酸作前体时其加入量、加入速度及 加入浓度控制不当易使菌丝自溶,甚至全罐损失。最好加入水稀释降低丙胶浓度,减慢加入 速度或用丙酸钠代替。丙醇作前体时,代谢较稳定,对pH影响小,发酵单位及成品的量都 比较高,但要注意防火安全。国外介绍,菌种选育时用豆油作碳源可使产生菌利用脂肪酸的能力相应提高 培养基也用豆油作碳源,可不加前体,非但能提高单位,还可延长周期。3. 培养条件的控制(1) 通气和搅拌:发酵罐的通气量一般为1,o,8 一

6、 1. 2v/(Vmin),增大空气流量和加 快搅拌转速会提高发酵单位,但必须加强补料的工艺控制,防止菌丝早衰自溶。(2) 温度:采用全程31 r培养,红色链霉菌对温度较敏感,若前期33 r培养,则菌丝生 长繁殖速度加快,40h新度即达最高峰,但衰老自溶亦快,发酵液容易下降31r培养菌丝生 长虽比33r馒,48h新度方达最高峰,但衰老较馒,使新度下降速度减缓,转稀时间推迟。(3) pH;整个发酵过程维持在6. 6-7. 2,菌丝生长良好,不自治,发酵单位稳定。如 在接种后24h内pH过低或偏高,则菌丝生长较馒,生物合成水平的差别也很显著,特别在发 酵前期,当pH为5. 7-6. 3时发酵终厂的

7、单位仅为对照的一半。曾用o. 2m01儿磷酸盐缓冲液进行试验,将它加到72h的发酵液内,当PH为5. 3时 已经生成的红霉家全部失效,菌丝自溶。当PH为6. 3时红霉素部分失效,pH在6. 76. 9 有利于红霉家的生物合成。(4) 中间补料;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控制在1. 2% 1. 6%范围内,每隔6h6D入葡萄糖, 直至故罐前1218h停止加糖。有机氮源一般每B4r34次。根据发酵液新度的大小决定 补入量的多少,若新度低可增加补料量;反之,则减少补料量,甚至适量补水,故罐前24h 停止补料。前体一般在24h,当发酵液变浓,pH高于6. 5时开始补入,每隔24hAR 一次, 全程共加4至5次,

8、总量为o. 7% o. 8%。(5) 通氛:红霉素适宜后期通氨对提高发酵单位和成品质量均有好处,氨水加入方式以 滴加为佳。(6) 发酵液新度的控制: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红霉素c含量与发酵液新度呈负相关的 关系。因此,适当提高发酵液新度能减少红霉素c组分的比例,从而保证成品质量。.216.发酵液熟度与搅拌功效、氮源补人量及培养温度有关。通过减慢搅拌转速、改变搅拌叶型式、降低罐温、增加有机氮源补量,滴加氨水等能提高发酵液的教度。但熟度过高会影响 溶解氧的浓度,单位明显下降,所以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发酵工艺控制。(7)泡沫与消沫:因发酵培养基有黄豆饼粉,故在培养基消毒及通争气时泡沫较多。 般以植物油(豆

9、油或菜油)做消沫剂,不宜一次多量加入。三、提炼工艺及过程红霉素的提炼方法有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及大孔树脂吸附法:要采用溶媒萃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三、提炼工艺及过程红霉素的提炼方法有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及大孔树脂吸附法三种。目前国内外主 要采用溶媒萃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一)溶媒萃取法提炼红霉素的工艺流程发酵液滤洗液提取,离心分土一次BA久时便0.能甲醛,3%而50# 跖兀成用晚作二级逆流萃取,一级SNaOH 调 pH7. 8&ZpH 1。10,幻二级 pH 10. 410. 6醋酸缓冲液二次也如屠醋罄缓塑踱作才逆流萃明取织吁供用g作二级萃取 萃取液 加1阻丙婀一51下静置2436h 取

10、一缎pH 5.。十一级pH 4. 6结晶液觇.蒸慵水洗涤*湿晶体制颗粒干燥祝.708心(吗9.花X的如*”红霉素碱成品。* 72QmmHg = 959. 76 X 102Pa(二)大孔树脂吸附法的工艺流程冷皿*预处理,过滤一卅*以 附E 1 %甲醛,3 % ZjiSO滤洗液血40树脂吸附,浓度饱和树膈NaOH 调 pH 7.23. 5 万 u/tnl 流速 1 性 min)j树脂洗涤 *心更l叱,树脂解吸十仲*e斗典水洗涤属水pH荷洗涤后的饱和树月 丁酯用2%氨水混妃丁酩萃取液丁醋用量1 ; 0.5 ,流速1/130提取分离PH i- 75, 2醋酸缓冲薇酸性缓冲液碱化pH 9. 810,加热

11、38项次A结晶液结晶,分离一干燥BA提取加1。丙酮,-沂下静置24h后离心过滤洗妒湿晶体制颗瓦燥7。亦使E X红霉素碱成品。* 740inmHg = 986. 42 X 10Pafl(三)提炼工艺要点红霉素是一种碱性抗生素,利用它在不同酸、碱度能溶解在不同溶剂中的特性,采用在 I醋酸丁酯及在水溶液中正反萃取,以达到提纯和浓缩的目的,最后在含有27万30万 u/mi的丁酯溶液中冷冻结晶,即得红霉素碱成品,其工艺要点分述如下。L发酵液的预处理和过滤 发酵液中除含有低浓度的(约占0.8%)红霉素外,绝大部 分是菌丝体和未用完的培养基以及各种代谢产物如蛋白质,各种色素等。采用硫酸锌沉淀 蛋白质,促使菌

12、丝结团加快滤速,由于硫酸锌呈酸性,为防止红霉素被破坏,用NaOH调pH 至7. 2-7. 8,也有用碱式氯化铝来代替硫酸锌。2.防止和去除乳化 早期用澳代十五烷毗陇(PPB)作为红霉素提炼的去乳化剂,因在 碱性下易带入丁酯相,现改用十二烷基磺酸钠(DS),后者是酸性物质,在碱性下留在水相.-217 ,使成品色泽有所改进.3. pH和温度 在萃取过程中,碱化和酸化的pH对收率和产品质量都有直接影响。碱 I化时pH高些,对提取有利,但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红霉素的碱性破坏,并使乳化严重。pH 过低,对萃取也不利,影响收率.pH控制在10 + 0.5较适宜,酸化时pH控制在4. 9二0. 3。4. 大

13、孔吸附树脂法提炼 用大孔吸附树脂CAI40或S1P-1300等作为吸附剂,从溶液 中吸附红霉素,其吸附、解吸平均收率接近理论量100%,可以代替一次丁酯提取红霉素。 以后的工序可采用二次丁酯中红霉素碱的溶媒法提炼工艺;提炼总收率相当或高于溶媒法, 成品效价(一次结晶)在935u/mg以上。符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优于 溶媒法。例如广东省台山化学制药厂用SIP-1300型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红霉素,收率高于溶 媒萃取法,质量与溶媒法相当,溶媒单耗下降40%,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大孔树脂吸 附法实现了工业化,链霉素的理化性质一、稳定性链霉素比较稳定。空气和阳光对干燥粉末的影响不大。

14、含水量为3%的成品,在室温 下放置,至少两年无显著变化。但链霉素的游离碱或其盐均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潮 解后含水量增加,容易分解破坏,稳定性显著下降。此外,成品中含有的杂质对链霉素的稳 定性也有影响.链霉素的水溶液比较稳定,但其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其疏酸盐的水溶液 在pH 4-7间,室温下放置数星期,仍很稳定,如在冰箱中保存,则3个月内活性无变化。 短时间加热,如在70P加热30mint对活性无明显影响。100加热lOmin,活性约损失 一半。此夕卜,有的化学物质对链霉素的稳定性影响是很大的,如有些氧化剂和还原剂均可以减 低链霉素的效力,其中氧化剂如高镐酸钾(KM皿)、硝酸、高

15、碘酸钾(KTO.),过氧化氢等, 还原剂有亚磷酸二氢钠(NaHPO),亚硫酸氢钠(卜a HSQ)和硫代疏酸钠等二、溶僻度由于链霉素分子中含有很多亲水性基团(羟基和胺基.故很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 剂。链霉素盐酸盐易溶于甲醇,难溶于乙醇,而硫酸盐即使在甲醇中也很难溶解。链霉素硫 酸盐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见表15-3。表15-3链毒素硫酸盐的溶解度(28C)落剂溶僻mg/ml溶 剂辩解度mg/rnl溶 剂溶解度mg/ml水20石油SS0. 015二氯乙烷0. 30甲醇玖83昇辛烷0. 001 5二氧环乙烷0. 60乙醇0.30四露化碳0. 035氯 仿0异丙醇0.01醋酸乙酯0. 30二硫化碳0. 25异戊醇5 30酯酸异戊醇0. 1C毗 嚏0. 135环巳烷0.04丙 酮0甲酰胺(I 107苯0.027甲乙基0.05乙二醇0. 25甲苯0.030, 035苯甲醇5. 55三、光学性质各种链霍素盐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