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87483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含答案第二学期月考生活与哲学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16课;3.本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答案请填写在的答题卡里。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0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02.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民以食为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存在即被感知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2、0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04.“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05“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

3、果。”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B. C. D.0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 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07.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

4、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 B. C. D.08.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因为A.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B.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09.“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

5、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 B. C. D.10.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件事说明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

6、功。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1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据此回答第1112题。11.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12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连续六次发射成功,说明A.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B.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中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

7、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14.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C.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15.“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物质是运动的 要注意相对静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B. C.D.16.“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

8、,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17.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8.“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

9、”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19.2005年8月7日,广东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水吞噬。据抢险指挥部的有关人员的介绍,此次矿难所带来的积水是1500-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存水量。据专家分析,这次透水煤矿还连接着几条地下水系,抽水的同时,地下水也同时得到补充,要抽干矿井里的水至少需要600天。这说明A.世界上还是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B.有些认识不能依靠

10、实践检验C.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 D.人类的实践活动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20.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这一要求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C.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 D.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结果21.就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意识是A.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C.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

11、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板,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上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他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体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2223题。22.上述论断说明A.人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3.材料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C.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24.一些地方出现过“狼

12、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 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回答2526题25.“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是人们对

13、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26.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 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A. B. C. D.27.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

14、循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28.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9.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30.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的共同点

15、是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从青年时期起就对哲学怀着浑厚的兴趣。他在写给他父亲的信中曾激情地宣告:“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回答3132题。31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正确反映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3与“心外无物”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C理生万物 D上帝创造了世界34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