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87381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文启蒙丛书三年级(上册)前言五于年厚重的历史,衍生出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一华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历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促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不竭的血脉。“仁、义、礼、至、信”,“温、良、恭、俭、让”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身修养的文化规X。我们撷取这朵朵浪花,做为本套教材的主题,意在补充现行教材中德育点的不足,修身点的不够,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文品质的形成,教育学生守礼、坚韧、团结、惜时、进取

2、,为实现“做现代人,做现代文明人”奠定基础。小故事、俗语、文言警句、名篇节选等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选文章少则十几字,多则几十字,多是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且在短小精美的文字中,容纳了深刻的意蕴。一课一个教育点,一个知识点,在育人的同时,为孩子们将来学习古文打好基础。在赏析部分,我们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准,对相关内容作出推陈出新的诊释和评论。即该书的内容是“古”,但精神是“今”;形式是“古”,但价值观是“今”,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很好地融合,让今天的孩子愉快地接受了传统文化,让灿烂的古代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创编这套从书,是复杂的情感和思维过程。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海洋里,感受着古典的魅力,欣赏着古人

3、的才情,心中充满了快乐。但是由于我们能力、水平和审美标准的局限,因而,所选文章及赏析等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做得更好。目录第一课立与废1第二课知而好问1第三课学要切磋1第四课有错即改1第五课后事之师1第六课同心协力1第七课秋月1第八课学问勤中得1第九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1第十课习惯成自然1第十一课常劳身健1第十二课乐善好施知恩图报1第十三课敬人即是敬己1第十四课见己短量人长1第十五课言之及言1第十六课没齿难忘1第一课立与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注释】立:成立,成功。废:与上文立相对,荒废的意思。文中可理解为事不能办好。预:预先,文中指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则:就、才。【译

4、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做成;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将一事无成。【评析】本文节选自礼记中庸。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对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本文强调了“预”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准备、计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人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的仗”就是这个道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时缺乏筹划,不愿意做充分的准备,往往故作潇洒,美其名曰“跟着感觉走”。其实,

5、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样终将难成大事。或者,我们也曾有过“无准备”而“有收获”的体验,这时,请想想”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偶然,偶然不会发展为必然,我们不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啊!请记住: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之人。【练习】1.文言文中,才会产生时,”则“常被译为_。读下面两句话,写出“则”的意思。(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2.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哪些体会?然后说一说本学期你有哪些计划,你打算如何去实现它们呢?3.背诵课文。第二课知而好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注释】知(zhi):同“智”,聪明。

6、而:且,并且。好(hao):喜爱,爱好,文中可理解为愿意。才:才能,文中是成为人材的意思。【译文】聪明并且愿意(经常向他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做才能成为人材。【评析】本文选自荀子.儒效。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今某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是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儒效是荀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篇章。文章告诉我们,人仅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要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确,求学首先需要有谦虚的态度,只有不满足于自己己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然后,还应有追根问底、寻宗溯源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7、“。做到了这些,才能学有实效,学后成材。【练习】1.解释下面词语中“好”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里“好”的读音应该是_。(I)好为人师()(2)勤奋好学()2.论语中也讲到了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请你试着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查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3.背诵课文。第三课学要切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注释】切磋:比喻J位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独:独自。而:连接并列的前后两项,可不译。则:就。孤陋而寡闻:知识狄隘,见识短浅。孤、寡:意思相近,指单一或少。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译文】独自学习,不和学友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窄且浅薄,见闻少而

8、单一。【评析】木文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爪要资料。木文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切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研究、刻苦钻研,固然值得提倡。但有的时候,与学友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别人的想法也许会让你你豁然开朗。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我们既要有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要重视与别人的交流合作。【练习】1.你知道“孤陋寡闻”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9、?请写出来。_2. 与“孤陋寡闻”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有很多,请读一读,并理解它们的意思。才疏学浅浅见寡识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3.背诵课文。第四课有错即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注释】非:不是。圣贤: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但圣与贤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圣:是指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孰:谁。而: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却的意思。善:好的(事情或行为)。莫:没有。大:表示程度深的词,相当于“更”或“非常”的意思。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了”。【译文】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高级智慧、极高道德和极高才能,谁能没有过错呢?错了但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

10、好的了。【评析】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文章强调了改错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做错事情并不可怕,知道错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怕的是不知错,或知错而不改,或改而又重犯,知错能改,就一定会不断进步。【练习】1. 你知道“孰”是什么意思吗? 查查成语词典,怎样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_2.积累下列名言,谈谈你的感受。(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gou)易论第九(2)不贵(重要、宝贵)于无过,而贵于能

11、改过。王守仁改过(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3.背诵课文。第五课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注释】后事:以后的事,这里指以后的行为。之:结构助词,的。师:学习,效法。本文可译为“借鉴”。前事:从前的事,这里特指从前的经验、教训。【译文】记住从前的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教训当作以后为人处事时可模仿借鉴的(实例)。【评析】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各家的政治主X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作者不详,由秦汉年间的辩士汇编而成。本文原句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改为“前事

12、不忘,后事之师”,从而成为一则成语,广为流传。文章告诉我们要注意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是后事得以成功的前提。其实,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会成功,常常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很正常。失败并不可怕,有时它还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不忘记曾犯过的错误,吸取教训,及时总结,这个”跟头“就没有白摔,它将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反之,则将重蹈覆辙,记住: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便是愚蠢。【练习】1. 请解释下列词语中“之”的意思。一字之师()囊中之物()井底之蛙()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一则八个字的成语,这个成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前后。你还能写出带有“前”“后”两字的成语吗?_ _3.读一读下面这几则八字成语,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4.背诵课文。第六课同心协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注释】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心:思想;协:合。其:代词。他们的。利:锐利,文中比喻力量大。断金把金属折断,锋利。【译文】两个人同心协力,他们的(力量)能把(坚硬的)金属折断。【评析】本文选自易经。易经即周易,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