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陈友红-案例-条形统计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87259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陈友红-案例-条形统计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61陈友红-案例-条形统计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陈友红-案例-条形统计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陈友红-案例-条形统计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条形统计图案例分析北碚区水土镇滩口小学 陈友红本节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因此本节课要充分要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时,1格表示1下已经不能适应生活中的统计,必须1格要表示多个单位才能满足需求。根据本案例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标中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合作者”,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式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尊的重学生,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样的气氛让学生有了安全的心理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孩子的心理感到安全时,他才不会害怕表现出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师

2、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2、发掘教材的“疑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阅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疑点”,为学生创造出恰当的问题情境,例如:本案例中例1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因此例1教师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自主制作条形统计图,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假如还用1格表示1下,就会显得非常的麻烦,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了想法,怎么办呢?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他们发现1格表示多个单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自学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3、学生的自主探究过于形式化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的,探究问题确定之后,课堂教学的重心便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寻求多种渠道解决问题。讨论是课堂生活常态,小组学习或合作学习是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本堂课中教师组织教学时过于形式化,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热闹的课堂气氛,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总之,只要在课堂中我们秉承了一个观点:教是为了不教。我想,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堂。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