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共3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872040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课程名称:电子技术/ Electronic Technique 课程代码: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另外独立设课(20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电工技术适用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飞行技术专业)开课院系:汽车学院、轨道交通学院、飞行学院等教材:电工教研室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 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仿真. 范小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电工学(下册).第六版. 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童诗白.清华大学出

2、版社 数字电路 阎石.清华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由于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十分广泛,日益渗透到其它技术学科和工程应用领域,因此本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为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程技术实践打下扎实而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学生系统的获得有关电子技术的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和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将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之

3、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系统性。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模块 模拟电路部分(20学时)(1) 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和晶体管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4学时(2) 理解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掌握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和简化微变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4学时(3) 掌握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能计算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了解多级放大的概念。 2学时(4) 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特点。 1学时(5) 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1学时(6) 了解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和电压传输特性,组要参数,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用理想运放组成

4、的比例、加减、微分、积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4学时(7) 理解反馈的概念和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负反馈的判别方法。 4学时第二模块 数字电路部分(24学时)(1) 掌握与门、非门、与或非门、或非门的逻辑功能,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特点,了解OC门三态门的概念。 4学时(2)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能应用逻辑代数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掌握卡诺图的应用。 6学时(3) 了解8421码编码器和二进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2学时(4) 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及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以及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4学时(5) 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2学时(

5、6) 掌握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理解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4学时(7) 了解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2学时三、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习题课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解题及计算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它可以是有启发、有讨论的电路典型例题的演示或学生在电路计算中发生的典型错误的分析,可以是有指导,有检查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有准备的、紧紧围绕大纲基本内容的专题讨论等。课外习题与作业:每讲都应留课外作业,一般35题,习题内容应和所讲的重点内容密切配合。对重点内容安排习题课,以巩固和加深所学内容。四、教学时数分配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课程设计上机小计第一模块 模拟

6、电子技术20222第二模块 数字电子技术24226共 计44448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性质应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和较宽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用此“三基”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而对于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电子教学应该重理论、重实践、重视新技术与现代分析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参加工作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电气技能素质的综合性、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六、说明1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

7、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行课为电工基础或电路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模拟电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晶体管以及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数字电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门和触发器的特性,并且能够进行相关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许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等。本课程的后续课为一些专业课程,如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接口技术等。电子技术与前后的各个课程(例如前面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后面的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和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其与其他课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课程已经从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扩展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电气工程、生物医学

8、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轨道交通工程、航空工程等众多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2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管放大电路分析和数字电路中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基本理论、基本电路为学习重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练习和加深理解。同时,与结合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应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对学生因改多讲典型电路的应用,分析电路设计方法等,注重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3 有关课程考核问题该课程采用考试方式,总评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习题课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实例相结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