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869913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一、 照明驱动芯片行业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照明驱动芯片行业未来面临的机遇1、国家政策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集成电路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生产生活至关重要,而且对国家的信息安全与综合国力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势在必行。为顺应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潮流,实现芯片自主自强,进一步提升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中国制造2025关于印发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通知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政策,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让产业迎来加速成长的新阶段。未来,国家政策红利的持续指引,将会让集成电路产业获得更深入的关注和更持续资本助力,加速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帮助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家产业生态体系内实现弯道超车。2、集成电路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集成电路拥有广阔的终端应用领域,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应用范围还在持续扩张,不仅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等传统产业领域,更在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充电、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市场获得新的机遇。终端应用的拓展推动着集成电路向前发展,将促使厂商对芯片产生更

3、大的需求,进一步拓宽集成电路市场,为产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3、集成电路空间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和国内应用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我国集成电路的研发与设计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正逐渐缩小与国外同行业企业的技术差距,国产集成电路的进口替代效应越发强劲。虽然国产集成电路市场的占有率逐步提升,但相较于进口的产品,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在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此外,由于集成电路产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我国需要尽快实现集成电路自主、安全、可控发展,从而摆脱我国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上受到的诸多限制。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有望在的浪潮中蓬勃

4、发展。(二)照明驱动芯片行业未来面临的挑战1、照明驱动芯片行业专业人才稀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业,对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经过多年发展和培养,我国已拥有了大批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但与国际顶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比,高端、专业人才仍然可贵难求。未来一段时间,高端人才紧缺仍然将是关乎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发展速度的核心因素之一。2、照明驱动芯片行业研发投入较大集成电路行业同时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迭代升级周期短,研发投入成本高。为保证产品的先进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必须持续进行大量研发投入,通过不断的创新尝试并耗费一定的试错成本才能获得研发上的攻坚成果。因

5、此所需要的大量研发资金需求形成了行业壁垒,对行业后起之秀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有丰富的融资渠道配合,才能保持研发创新的持续发展和对先进企业的赶超。3、照明驱动芯片行业供应端产能保障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供应商主要为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厂,均为投资体量大、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其建设和规模拓展有较长的周期。随着集成电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需求端快速增长,供应端产能可能无法迅速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芯片的最终产出规模。此外,虽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向好,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对外资供应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仍存在一定的地缘风险。因此,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供应商产

6、能保障体系,才能保证自身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稳定性。二、 中国电机驱动芯片行业发展前景随着5G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电机驱动芯片市场有望持续发展。在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平稳增长,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电子,汽车,机器人工业的环境下,电机驱动芯片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2027年我国电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规费约达148亿元。随着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智能制造等集成电路主要下游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进程加快,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118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29亿元

7、。2022下半年因手机等消费电子显示驱动芯片需求低迷,市场规模降至约3682亿元。未来随着OLED领域和车载领域应用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平稳恢复至4039亿元。随着AR/VR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加速,Mini/Micro-LED显示应用加快落地。Mini/Micro-LED继承了OLED优点,在体积微型、低耗电、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上更加优秀,同时比OLED的使用寿命更长,可以基本满足AR/VR对微显示器的所有技术需求,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466亿颗,预计2023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将达509亿颗。从细分领域来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

8、可分为整合型芯片和分离型芯片。整合型显示驱动芯片的增长主要来自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整合型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占比的上升,而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的增长主要来自TFT-LCD的车载显示、笔记本电脑及4K、8K超高清电视渗透率的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TFT-LC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375亿颗,TDDI出货量达67亿颗,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23亿颗。预计2023年TFT-LCD显示驱动发展潜力更大,出货量将达397亿颗。显示芯片的终端应用市场主要有智能穿戴、手机、工控显示、平板电脑、IT显示、电视及商显等。其中,智能穿戴、手机、平板电脑等细分市场可统称为智能移动终端市场。预计20

9、23年电视及商显应用领域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最大,将达253亿颗;其次为IT显示领域,出货量将达221亿颗。目前,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台湾、韩国厂商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中国内地显示驱动芯片厂商整体市场占有率较低。根据CINNO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显示驱动厂商出货量最高的集创北方占比约40%。2021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市场竞争格局中,集创北方市场占比达257%,其次为格科微占比达203%,奕斯伟占比达18%。目前我国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率较低,但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以及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头部面板厂商供应链国产化需求增强,未来显示芯片行业的空间广阔,国内领

10、先的显示芯片厂商有望借势实现快速发展,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市场占有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集成电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从财政、税收、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推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持续竞争能力。面板显示驱动芯片领域,随着技术革新,消费者、商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例如,在智能手机显示方面,消费者对于画面质量、屏幕形状及面积等要求趋于精细化、多样化,整机厂商也在无边框显示、屏下指纹、曲面屏幕等方向进行了技术突破,芯片设计企业需要持续

11、致力于推动包括超高流畅度、稳定性、对比度、屏占比例等在内的技术变革,迎合消费者需求。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随着下游LED显示屏点间距不断缩小,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小间距LED实现了LED显示屏从户外走向室内的场景变革,MiniLED有望实现LED显示屏进入家庭应用场景的变革,MicroLED将聚焦于手机、智能手表、AR/VR等近屏应用。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将为公司LED显示驱动芯片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10458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境外优秀的芯片设计研发人员不断加入中国大陆企业,

12、提高了中国大陆企业的研发实力。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先进技术、优秀人员的导入为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面板厂也为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三、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2021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市场竞争格局中,集创北方市场占比达257%,其次为格科微占比达203%,奕斯伟占比达18%。目前我国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率较低,但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以及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头部面板厂商供应链国产化需求增强,未来显示芯片行业的空间广阔,国内领先的显示芯片厂商有望借势实现快速发展,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市场占有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

13、。四、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台湾、韩国厂商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中国内地显示驱动芯片厂商整体市场占有率较低。根据CINNO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显示驱动厂商出货量最高的集创北方占比约40%。五、 未来发展趋势(一)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促进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率提升全球显示面板行业主要集中于韩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中国内地显示产业高速发展,中国内地已发展为全球TFT-LCD显示面板制造中心,并在AMOLED面板产业逐步实现对韩国厂商的赶超。随着显示面板产业逐步向中国内地转移以及中国内地面板厂商国产化意识增强,未来显示驱动芯片空间广阔。(

14、二)高分辨率高帧率高集成度的显示驱动芯片将成为市场主流目前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帧率以及显示面板边框宽度上。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清晰的显示画面;高帧率的显示设备能够有效降低画面撕裂感,大幅提高画面显示的流畅性;窄边框的显示设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沉浸的观看和使用体验。为了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显示驱动芯片性能也不断提升,支持高分辨率、高帧率显示并且拥有高集成度的显示驱动芯片成为未来市场发展主流。(三)整合型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AMOLED显示面板相比TFT-LCD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更薄、具有柔韧性等优点,其单个像素在显示黑

15、色时不工作,因此AMOLED在深色下相比LCD屏幕更省电,更加适用于对功耗限制严格的中小尺寸显示设备。由于AMOLED不需要背光模组、偏光片、液晶层、触控层等结构,因此比TFT-LCD更轻薄,可以为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小尺寸显示设备节省有限的内部空间。未来随着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5G技术引发的换机潮,AMOLED显示面板在中小尺寸显示设备的应用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四)AR/VR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加速Mini/Micro-LED显示应用落地VR/AR目前主要采用LCoS(硅上液晶)和OLEDoS(硅上有机发光)两种微型显示技术,LCoS采用被动发光技术,发光效率较低,功耗较大,且

16、像素点亮响应时间较长,容易有拖影现象,OLEDoS在像素密度、全彩化、响应速度等方面优于LCoS,但寿命较短。Mini/MicroLED继承了OLED优点,在体积微型、低耗电、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上更加优秀,同时比OLED的使用寿命更长,可以基本满足AR/VR对微显示器的所有技术需求。Mini/MicroLED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六、 显示驱动芯片细分领域出货量从细分领域来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可分为整合型芯片和分离型芯片。整合型显示驱动芯片的增长主要来自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整合型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占比的上升,而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的增长主要来自TFT-LCD的车载显示、笔记本电脑及4K、8K超高清电视渗透率的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TFT-LC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375亿颗,TDDI出货量达67亿颗,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