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8686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汇报 根据国家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的有关要求,现将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进展情况专项汇报如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的载体,作为带动城市建设和其他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平台,作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群众辛福指数和文明素质、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围绕“生态*、人文*、宜居*、和谐*”的奋斗目标,坚持“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的工作要求,秉承“科学创建、依法创建、和谐创建、快乐创

2、建”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奋力实践,持续深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为了形成合力,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创建办),统筹指挥、协调、督办创园工作。各区和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并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

3、标管理,夯实各级创建责任。市上相关领导经常听取汇报,深入创建现场督导检查,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多次召开目标任务交办会,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提高工作单位及人员的创建意识。同时,市人大、市政协定期组织代表、委员视察调研,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检查指导,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推进机制。二、创园工作成效显著,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一)综合管理不断提升。我市设有独立的园林绿化专业管理机构,市城建局主管全市城镇园林绿化工作,主要负责城市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在本市贯彻实施,起草并实施全市园林绿化保护和发展的地方法规、规章;参与城市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论证及审

4、定绿化规划;制定并监督实施园林绿化市场有关法规和管理办法。下辖市绿化管理处、各公园管理处、广场管理站、园林苗圃等基层事业单位,分别负责城区绿化建设及维护、公园管理、广场管理、街道绿化建设及维护、苗木及花卉生产等工作。近3年来,#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列项“城市园林绿化维护资金”,投入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逐年增加。从2010年2012年7月,财政投资园林绿化资金共计20590万元,园林绿化管护经费1587万元。高度重视园林绿化科研工作,园林绿化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推广获*省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AB7与GGR系列研究与推广工作获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一等奖。#园林

5、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一书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并出版发行。园林科研工作者积极撰写科技论文,先后获得部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2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在沣河生态绿林建设、千亩林建设、*湖北岸景观带增绿建设等大型绿化工程建设中园林科技工作者积极承担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重大任务,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水平。2009年,根据市党代会提出的城市建设战略目标,结合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我市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了#绿地系统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以前我市城市绿化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近远期目标,提出了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6、布局和总体框架。#实施办法和#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绿线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将规划纳入到了基本建设审批程序,明确了各类建设项目的绿地控制指标。在城市建设中严格执行绿地系统规划,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建设项目的方案审查和审批,会同规划部门加强对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的审查把关,使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落实。绿线管理、养护管理、义务植树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化进程,切实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经调查统计,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90%。(二)绿地建设持续加强。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出特点,打造亮点”的思路,不断

7、增加城市绿量和质量。积极实施“三万”工程(万亩森林、万亩水面、万亩花卉),持续开展“城市大绿、周边造绿、街道造景、庭院添绿、蓄水湿地”五大工程。在市区南部沣河一带,市委、市政府以发展的眼光果断决策,变住宅区建设为“沣河生态绿林”建设,占地256亩的沣河生态绿林的建成,形成了沣渭两河天然氧吧。在城市北部地带实施“千亩绿林”工程,现已完成850亩。在城区,将渭河城区段改造蓄水,成功建成全长4.7公里,宽600-800米,占地约1860亩的*湖。*湖两岸建成以渭河为主轴、以古*秦汉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宽50-180米的带状绿化景观区,绿化面积达82万平方米,与“*公园”、“古渡公园”、“统一广场”、“清

8、渭楼”、“古渡遗址”、“渭水晚情”等景点交相辉映,初步形成了“南湖*、南水北绿”的生态建设新格局。先后建成文林公园、*桥北广场、*桥南广场、地热绿化广场、金旭路绿地、宝泉路三角绿地、彩虹小游园、统一大道绿带等市区绿化广场15个,大型城市绿地21处,小游园、街头绿地60余处,综合性公园2个。其中*公园和古渡公园绿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分别达到92%和93%,中华广场被建设部、文化部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城市空间,结合旧城改造,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不断拓宽增绿渠道及空间。积极开展实施了规划扩绿、拆墙透绿、退硬还绿、见缝插绿等绿化整治活动,市委、市政府带头开展拆墙透绿;市政

9、协、市财政局等单位在拆墙透绿的基础上修建单位绿地绿化街景;东风路、金旭路、渭阳路等多条路段实施退硬还绿;市区人民路、渭阳路、秦皇路等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80%以上实施了拆墙透绿。2008-2010年,我市采取城市拆迁改造挤一片绿、租用土地建一片绿、清除违章让一片绿等办法,先后建设了西渭苑绿化广场、*湖*绿地鲜花增量工程、中*绿化、东防洪渠绿化、中华西路绿化等一批绿化工程。紧紧把握秦汉文化和生态文明两大主题,充分挖掘人文历史特征,不断提升绿化品位和特色,积极将特色文化融入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中。以城市重要节点、四大门等部位为突破口,以植物造园造景为手段,积极实施鲜花上路、大树进城、奇石进园、小品入

10、林工程,多栽生态树、广植乡土树,大规模、高档次增加城市绿量。新建了北平街、*街牌楼;在步行街、市区广场等处布置了爱护环境、和谐之家、快乐童年、骏跃九天等人文民俗小品主题雕塑;完成了秦皇路、咸宋路等道路的鲜花栽植,将中华广场、凤凰广场、世纪广场等四个广场建成了鲜花广场。在*湖景区成片栽植郁金香、牡丹、芍药、樱花等花卉,2010年4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湖赏花节。截止2012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32%,建成区绿地率达33.0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26m2,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例达73.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1%,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为0.084,城市道路绿

11、化普及率达96.52%,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98.7%,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达96%,防护绿地实施率达92.8%,生产绿地占建城区面积的4.6%,道路绿地达标率达93.21%,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达70%,河道绿化普及率达85.3%,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100%。(三)建设管控显著增强。加强对历史名城、自然风貌、文物古迹、革命旧址及其所处环境的保护。组织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景观专项规划、老城区规划。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控制城区的空间容量,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保护市区及周边环境;2009年在全市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的

12、通知,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得力人员进行普查工作,对确定的古树名木制作标牌、建立档案、落实管护,确保古树名木健壮生长。深入开展城市形态、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研究,对新建筑的高度、形式、体量、色彩等进行整体控制,促使城市机构布局合理,各类建筑和谐美观。以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按照“一条街道一种风格,注重文化品位提升”的思路,在2009年街景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推进街景整治工作向背街小巷延伸,从建筑立面设计、广告牌匾、亮化美化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沿街建筑景观水平。继续加大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市住建局联合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对市区内公交及出租车停靠站点进行规范整治,并

13、新设立了一批出租车停靠点。依据新编制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方案对背街小巷的违章广告牌匾予以拆除整治。公园管理规范化率达100%,名树名木保护率达100%,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达81.8%,生物防治推广率达60%,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达80%,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4.6%。(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加强水污染治理。先后制定了“七河一渠”还清计划、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综合运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落实渭河*段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2011年共扣缴沿渭4县市区水污染补偿金620万元。大力推进跨境、跨流域环境同治,积极与西安市协商,编制完

14、成了西咸沣皂河水系污染防治规划,全部淘汰关闭了沣河沿岸的造纸企业。与*、*建立了陕甘两省三市*河流域环境污染同治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响应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倡议,全面落实渭河流域污染防治的职责使命。大力加强境内“七河一渠”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工作,境内三水河、冶峪河、沣河水质达到或接近地表水功能要求。完成城区规划区内的湿地资源调查,制定了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和实施措施,累计投资3亿元对渭河、沣河进行综合整治,建成了1500亩的芦苇湿地,渭河*段再现“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的历史美景,地表水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83.3%。二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连续十年开展“环保扫黑”行动,每年夏秋两季开

15、展秸秆禁烧工作,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建筑扬尘治理,市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11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18天,连续四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00天以上。三是加强噪音污染治理。严格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制度,严厉查处夜间违规建筑施工。加强交通噪声污染治理,落实市内机动车禁鸣规定,降低道路交通干线噪声污染。组织公安、综合执法、文化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从严查处娱乐场、夜市噪音扰民等行为。成立了环境污染应急分队,每年的中高考期间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2009、2010、2011年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3、55.6、55.8分贝,市区声环境明显得

16、到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为2.01,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评价要求2.5。市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采用以“市树”、“市花”为主体,重点推广乔、灌、花、草立体配置和逐步加大常绿乔木、乡土乔木、花灌木及名贵花卉的比例等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高标准建成市区道路、街心花坛、城市绿地及庭院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在城郊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城郊绿环、绿带、绿廊建设和建立点、线、面、环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园林系统,要重点推广多树种组合,乔灌混交和针阔混交的生物配置技术,特别是*五陵塬的绿色屏障建设,结合各陵园的历史文化,充分体现其绿化特色,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9。(五)节能减排强力推进。一是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城市采暖节能方面,形成了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天然气、地热、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方式多渠道供热的城市供热格局,有效推进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住宅供热计量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