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86804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剪枝的学问教案之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规范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生提问,师帮忙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2师褒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

2、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带领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2检查初读。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座位互相帮忙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分明了(同座位讨论。)5汇报交流。师:通过初读,同学们就已经有了这些理解,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些语句,好好体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带领自己的问题自主阅读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三、精读分析。交流感悟1根据师生共同筛选出的主要问题,精读主要小节,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理解文章内容,引导体会“剪枝的学问究竟是什么2自读1、2自然段,划出描写“王大伯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词句。师:什么样的人是种桃能手(在种桃方面很有研究)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你是怎么知道的(抓住“远近闻名,总是则大,则甜这几个词指导学生读好。)3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师: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体会王大伯剪枝剪得多;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我的焦急,对王大伯剪枝

4、做法的不理解之情。)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4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从王大伯的话中,你了解到剪枝有什么学问呢(1)四人小组围绕主要问题“王大伯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展开讨论;师巡视,下到各小组倾听。组织学生汇报,引导交流。(2)师: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留下的是什么枝条(3)师:王大伯对这两种枝条的态度怎样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4)出示第三节,试着读一读王大伯的这番话。(5)师:看来,剪枝真是有学问啊!你读懂了吗自主选择读书的搭档,分角色读。(6)师:可是,“我对王大伯的话为

5、什么会“将信将疑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在自我阅读后获得独立感悟,在此根底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促进师生在彼此的聆听和诉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深层次的感悟。5后来,“我相信了吗读一读最后两小节。边读边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到的(1)读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有关句子进行批注。(2)组织学生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春天时桃花盛开的语句,即“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抓住暑假时走进桃园看到的景象,即“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脸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正是由于“剪枝,使得桃花开得茂盛,桃子结得大而多。)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环节中充沛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

6、理解,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读后批注、进一步贴近文字,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四、研读拓展,促使内化1出示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师:看看这几个词,这篇课文学完了,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再采用学生自荐读、比照读、小组推荐读等形式来读,读中体会“我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2师:看来,剪枝确实是有学问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引导学生抓住分散在课文中的能够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