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6575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及与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适用范围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道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的施工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焊接接头。2 引用标准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9445-1999 ?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63571996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平安根本标准? GB18871-2002 ?线型像质计? /T7902-1999 ?金属溶化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3323-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二局部:通用要求 /T4730.2-200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GB/T50236-20213 术语3.

2、1 透照厚度:射线透照方向上的母材工程厚度。3.2 工件胶片的距离: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出的射线源侧被检工件外表至胶片间的距离。3.3 射线源胶片距离: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出的射线源至胶片的距离。3.4 射线源工件距离: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出的射线源至射线源侧被检工件外表间的距离。4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1.1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现场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具有无损检测级或级资格。4.1.2 检测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监视管理规则?进展考核,取得*书,方能承当与*书技术等级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4.1.3 级人员应在级或级人员的指导下进展相应的探伤

3、操作和记录。级或级人员有权对检测结果进展评定并签发检测报告。4.1.4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视力应不低于1.0,从事评片的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4.2 物资准备4.2.1 胶片应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机构监制认可的胶片,或性能符合要求的其他胶片。如*型、AGFA-C7等。4.3 施工设施准备4.3.1 本施工工艺标准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具有:*射线探伤机、增感屏、观片灯、裁片刀、像质计、字码。4.3.2 检测仪器仪表: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钢卷尺、焊接检验尺、射线剂量计。4.3.3 主要工机具和仪器仪表分别按表4.3-1和表4.3-2的规定确定。表4.3-1 机具选用 仪器名称仪器型号最

4、大管电压管电流焦点尺寸备 注*射线机*H-1605160kV5mA1.01.5mm定向*射线机*H-2005200kV5mA1.52.0mm定向*射线机*Q-2505200kV5mA1.52.0 mm定向注:机具必须是经过检查,校验。表4.3-2 仪器仪表选用名称规格型号观片灯DL2021C增感屏像质计黑度计光学密度计焊接检验尺字码射线剂量计注:所有仪器仪表必须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并在检验有效期内。4.4 作业条件准备4.3.1 管道对接接头施焊完成,焊缝外观检查合格。4.3.2 无损检测委托单已下发。4.4.4 作业区域内非相关人员已撤离,现场设置醒目的辐射戒备线和戒备标志。5 施工工艺5

5、.1 施工工艺流程5.2操作要求5.2.1 工件外表状态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外表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外表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进展修正。5.2.2 胶片、增感屏的选用1 应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平安监察机构监制认可的胶片,或性能符合要求的其他胶片。如*型、AGFA-C7等。2 增感屏:增感屏的选用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前屏厚度后屏厚度60-160KV铅0.03mm0.1mm100-200KV铅0.03mm0.1mm5.2.3 像质计的选用、放置及评定1 所用像质计的材料 、材料代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像质计适用的材料范围 表1像质计材

6、料代号Fe像质计材料碳钢或奥氏体不锈钢适用材料范围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2 像质计的选用由、级人员按受检工件的不同透照方法的公称厚度或透照厚度范围并依据/T4730.2-2005标准来选择规定的像质计应识别丝号。 双壁双影透照(A级) 像质计置于射线源侧 表2A级穿透厚度w/mm像质计数值应识别的丝径应识别的丝号W1.20.063W181.2W2.00.080W172.0W3.50.100W163.5W5.00.125W155.0W7.00.16W147.0W120.20W1312W180.25W1218W300.32W11双壁单影透照或双壁双影(A级) 像质计置于胶片侧 表3A级穿透厚度w/

7、mm像质计数值应识别的丝径应识别的丝号W1.20.063W181.2W2.00.080W172.0W3.50.100W163.5W5.00.125W155.0W100.16W1410W150.20W1315W220.25W1222W380.32W113 像质计的放置1) 使用线型像质计时,细丝应垂直于焊缝,其位置应确保至少有10mm丝长显示在黑度均匀的区段。2) 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或垂直透照像质计既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但至少要作一次比照试验。采用双壁单影法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毋需作比照试验。此时像质计数值分别按表2和表3给出的数值来确定。 3) 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紧贴像质计放置高

8、密度材料识别标记“F,并在报告中注明。4 像质评定底片的观察条件应满足/T7903的规定要求。对线型像质计,假设在黑度均匀的区域内有至少10mm丝长连续清晰可见,该丝就识为可识别。5.2.4 透照方法及散射线屏蔽1 透照方法1) 双壁双影透照当管径89时均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当壁厚T/管径1.2时,相隔900透照两次,假设壁厚T/管径1.2或采用椭圆法有困难时,可作垂直透照,此时要适当提高管电压,每道管口的透照次数应不少于2次,即至少应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各透照一次。射线源焦点偏离焊缝边缘的距离So由下式给出:So=(b+g)L1/L2 式中:b焊缝宽度 L1焦点至管口上外表的距离g焊缝影像椭圆

9、开口间距 L2管口上外表至胶片的距离2) 双壁单影透照当管径100时均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每道焊口的最少拍片数量N及相应的一次透照长度按下表执行管子对接环焊缝100%透照的最小曝光次数管 道 规 格(mm)透照*数*一次透照长度有效长度mm底片规格mm892椭圆1808010845681808013345841808016865105180802196611218080273861431808032586170240803778619724080426106268360803) 曝光参数应根据每台*光机,胶片和增感屏制作曝光曲线,以此作为曝光标准。当焦距为700时,曝光量应15mAmin,当焦距

10、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展换算。2 散射线的屏蔽为防止散射线的影响应用厚度不小于2mm的铅板屏蔽背散;为检查背散射防护是否合格,应暗袋反面贴附一个“B字标记。当底片上较黑背景上出现“B字较淡影像时,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予重新透照。5.2.5 定位及识别标记1 暗袋上应放置以下标记: 1) 定位标记:中心标记、搭接标记,也可以使用探伤部位编号兼作搭接标记。2) 识别标记: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焊工代号、透照日期,返修片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1、2代表返修次数);扩探片应有扩探标记“K。上述标记应放置在暗袋的适当位置,距离焊缝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mm;当对管焊缝采用

11、双壁双影透照时,识别标记应沿管子的轴向放置。 3) 搭接标记一般应放在射线源侧的工件外表上,但对于环焊缝当焦距大于工件半径时,必须放于胶片侧,中心透照时,可放置于任意一侧。图5.3-1 射线拍片标记放置图 暗室处理1 显、定影药应按所用胶片推荐的配方配制。 2 显影显影温度18-22,显影时间为5-8分钟,在显影过程中应使胶片上下移动,以使显影均匀。 3 停显显影完毕后,将胶片放入3%的醋酸中停显30秒,或在清水中强力抖动,漂洗2-3分钟。4 定影停显后的胶片放入定影液中的第一分钟内要均匀上下移动,然后放入定影液中定影10-15分钟。5 水洗定影后的底片,放在流动的清水中冲洗20分钟以上,然后

12、将底片浸入0.1%浓度的洗洁精溶液中浸泡30秒。6 枯燥水洗后的底片,用不锈钢夹子固定在铁丝上进展自然枯燥,也可用烘箱烘干,烘干温度不大于50。5.2.7 底片质量及评定1 底片由具有RT级或级资格的人员评定,另一级或级资格人员进展复评。初评和复评人员均应在评片记录上签字。2 底片质量底片的黑度应为2.0-4.0摆放正确,显示的像质计最小线经应符合探伤验收标准的规定。标记齐全且不覆盖焊缝,在有效评定区范围内不得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划伤、水迹、脱膜、污斑等,否则应从新拍片。3 焊缝质量评定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焊缝质量评定按/T4730.2-2005标准规定。6 质量控制标准6.1 主控工程6.1.

13、1 探伤中所用设备、仪器仪表必须经相关部门校验合格出具相应的校验报告前方可投入使用。6.1.2 底片黑度、象质指数及象质计、定位标记、识别标记的摆放应符合/T4730-2005标准要求。6.1.3 焊接工作完毕后进展无损探伤工作,但具有裂纹倾向的材质,应在焊接完成24h以后才能进展探伤工作。6.2 一般工程6.2.1 被检测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外表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其外表不得存在:裂纹、气孔、弧坑、咬边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焊接接头两侧的飞溅和熔渣,必须去除。6.2.2 底片的黑度应为2.0-4.0,像质计摆放正确,并能观察到标准规定的钢丝影像,标记齐全且不覆盖焊缝,在有效评定范围内不得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划伤、水迹、脱膜、污斑等,否则应重新拍片。6.2.3 加强过程控制,严把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入现场。检查不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展下工序,做到“上工序效劳下工序,下工序监视上工序,每道工序经检查人员认可前方可进展下工序,并做好质量记录,具有可追溯性,保证底片编号与单线图焊口编号、记录及报告一一对应。7 成品保护7.1 对于整理好的底片应存放在通风、枯燥的地方。7.2 在探伤过程中注意被检测工件的保护、不得损坏。8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8.1 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