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864708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环境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 绪论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中讨论的主要为物理环境。2.生存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及自然开展的趋势,即种类越繁多,系统就越稳定。3.普罗夏斯基更加明确地提出:“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4.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根底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穿插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

2、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5.环境心理学的开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海克尔的生态学;派克的人类生态学。6.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承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历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7.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勒温认为个体关于环境的信念,即心理表征的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实际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多。8.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这个工作站运转了25年,在自然状态下,通

3、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景中真实人物生活的信息。研究整个社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场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9.环境心理学的开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二十世纪60年代

4、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场开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开展,尽管有些只是局部被证实,但却为规划研究提供了组织的核心。到了80年代进入了蓬勃开展的时代。10.最近这些年,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了解一下: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展的;研究者都开场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11.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群体间暴力和犯罪;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人们*花费的提高,对促进*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12.全球的环境心理学: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这种问题;各个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开展,全球化进程的

5、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中国的环境心理学1996年成立环境心理学会。14页的例子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环境心理学通常遵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原那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的控制的因素。应用多种方法。更关注长期效应。多学科方法的整合。2.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3.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他承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响。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4.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一项心理学

6、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5.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响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6.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同一个被试在一样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否那么就缺乏一致性,这种因变量是不可靠的。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有效的。因变量的敏感性。7.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不

7、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异,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异,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8.额外变量即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9.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的类型和所提醒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等。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

8、,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相关研究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变量来考察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从一个或几个的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10.实验进展的情境分为实验室情境通常为模拟情境和现场情境。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11.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是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能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实验结果能够比拟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一种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

9、设计对无关变量控制的充分和广泛。通常准实验设计不易对被试进展随机取样。总的说来,准实验设计在三点上不同于真实验设计:有时对自变量如被试特点的自变量无法有意识地操纵;不能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无法按照随机取样原那么抽取被试,也没有随机地把被试分配到各种实验处理中。12.*时间序列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同一现象连续地进展一系列观测,由此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性数据称为时间系列,也称为时间序列设计。13.举例说明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观察,即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公开场合进展观察,这种观察并不冒犯人的私密性。可以进展不打搅被试的观察,但过后要给予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观察中,可以利用录像、照相、

10、录音等作为辅助手段,以期得到更为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使用观察法的一个特殊方面是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来设想他们的行为。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各种反响。如使用访谈、问卷、量表等来提醒人们外显行为及对环境的评价和感受。档案检索,各个国家、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多档案资料,这些会为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如把城市的气象资料,警察局的犯罪事件记录等作为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4.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本上是运用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其特点主要是,环境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和消除的额外变量潜在变量、控制变量-环境。而

11、且环境心理学研究往往使用多种方法,借鉴多种学科中的方法,反响出穿插学科的特点。与其它研究相比,环境心理学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是,关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长期效应。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1.为什么说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都可以归入应激理论的体系中?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个体的反响,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反响的应激源。应激源还包括工作压力、婚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等,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响。反响包括情绪反响、行为反响和生理反响。塞尔耶把生理反响叫做生理应激,拉扎勒斯又把情绪和行为反响叫做心理应激,所以环境心理学家把它们合称为环

12、境应激理论。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响。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构造被唤起,脑活动增加。唤醒理论用于解释温度、拥挤和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有效的。唤醒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唤醒理论认为:唤醒的改变是与环境相联系的,人们情绪的变化引起了唤醒水平的改变,而情绪的变化必然是受到了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且愉快与不愉快的情境都能使唤醒水平增加;唤醒的改变使人们去寻求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人们倾向于对中等的唤醒水平给予正性评价。唤醒与操作间的关系,可以用叶克斯道德逊定律来解释。按照该定律所描述的,操作的最正确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正确

13、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唤醒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正确状态;而简单任务,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刺激负荷理论认为,首先,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其次,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第三,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展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响。最后,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按刺激负

14、荷理论的观点,负荷过载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到行为。防止定向注意疲劳病症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减弱出现。行为局限理论。行为局限理论中的“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事。按照行为局限模型理论,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干扰。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丧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如不愉快,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根据行为局限理论,心理阻抗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让个体重新获取控制环境的能力,而是能对即将出现的、会限制行为的环境因素做出预测,并确定反响策略。行为局限理论还认为,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

15、,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也就是说,当屡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通过“学习认识到:对环境是无力改变的。因此,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根本的步骤: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丧失、阻抗,以及习得的无助感。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适应水平理论至少适合于解释三种环境刺激条件下的环境行为关系: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输入、社会刺激输入和环境的改变运动。适应水平理论提出上述三种刺激可以在三个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强度;刺激的多样性;刺激的模式。沃尔维尔把最正确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它指的是,当环境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响的改变。调整是指个体改变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让环境适合于个体的生存。上述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构造体系中,如刺激过载可以看作是应激的结果;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局部;最正确适应水平是应激反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