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解决问题(二)“去尾法和进一法”问题说课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86412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解决问题(二)“去尾法和进一法”问题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8解决问题(二)“去尾法和进一法”问题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解决问题(二)“去尾法和进一法”问题说课稿(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8解决问题(二 )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3200) P33例12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解决问题(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课时的设想。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商的近似数以及以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学习内容与以往所学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是本课的“出新“之处,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材把两个问题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形成对求商的近似值全面认识,理解联系实际取近似值

2、的必要性。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让学生经历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由于 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往往忽视计算产生的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进一”法或“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又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

3、”法或“去尾”法 求商的近似数往往比较困难。所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导入法: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小强的妈妈倒油”情境图,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2启发引导法: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本课的第二环节中为了理解“进一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4、“为什么把商要保留整数”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装不下2.5千克。需要几个瓶子就可以装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讨论交流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这样能启迪学生学习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本课中我注重学生的交流,在讨论如何取2.50.4和251.5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2、观察发现法:观察是思维的触觉,发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发现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主要途径。本节课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使学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比如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2.50.4和2

5、51.5的商,从而发现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体会到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课件出示“小强的妈妈倒油情境图”,从这幅情境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12: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没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 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情境导入法,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

6、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结合解决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摘要呈现题中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第一层次 学习“进一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应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示:2.50.4 2、让学生尝试计算结果,学生可能出现三种解答:第一种:2.50.4=6.25(个);第二种:2.50.4=6.25(个)6个;第3种:2.50.4=6.25(个)7个 3、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把商要保留整数”学生汇报因为瓶子的个数必须是整数。4、 接着引导学生: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可以吗?说明理

7、由?学生说出不可以,因为用“四舍五入法”只需6个瓶子,6个只能装2.4千克。装不下2.5千克。顺势引导哪需要几个瓶子就可以装下?5、 小结:解决这道实际问题,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装满6瓶后,余下的也要准备一个瓶子来装,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加1。象这样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板书:2.50.4=6.25个7个 “进一法”)6、 让学生讨论这道题,只要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为什么?7、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商,在计算时只需除到个位,而不用继续除下去。(这部分运用了启发引导法和讨论交流法:由于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的内容,因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8、,我先放后引,以引为主,在学生交流后通过追问让学生认识理解进一法,适当的小结,使也可以整理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明确描述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第二层次 学习“去尾法”1、 课件教材33页例12第2小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 让学生独立思考,应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示:251.5)3、 让学生尝试计算结果,学生可能出现象上面学习“进一法“出现的3种计算结果。4、 组织学生交流,各种计算结果的意义,重点引导251.516(个)这种方法的解答思路。引导学生:商16,余1,还要不要继续再除下去。?5、 根据学

9、生回答明确:不管余下是几,都不够再包装一个礼盒,所以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而应用“去尾法”。(板书出示:251.516(个) “去尾法”(这部分的设计:是在学习了“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之后,学习用“去尾法”求近似数,我通过启发引导式地提问,让学生体会25米的绳子只能包装16个盒子。所以用“去尾法”求商近似数。培养了学生类推知识的能力。第3层次 观察比较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两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商能不能被整除?对小数的取舍有什么不同?3、 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没有明确提出取近似数的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取商的近似数。由于要求瓶子数和盒子数都

10、必须是整数,所以取整数商。4、 小结:第1题用“进一法”第2题用“去尾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5、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这部分运用观察发现法和讨论交流法:通过比较,对学生来说既有认识上的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在取近似值时,如何进一,如何去尾。)第三环节 分层练习 巩固深化第1个练习:课本第33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要注意什么?第2个练习: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第3个练习: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

11、,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这一专项强化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去尾法的区别和联系,体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的实用价值,在根据题意很快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第四环节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对求商的近似值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又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体现了反思思想,促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内化知识。)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50.4=6.25个7个 “进一法” 251.516(个) “去尾法”(这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体现简洁美,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突出课堂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

12、握知识)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2.8解决问题(二 )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3200) P33例12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解决问题(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课时的设想。首先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求商的近似数以及以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学习内容与以往所学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是本课的“出新“之处,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材把两个问题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形成对求商的

13、近似值全面认识,理解联系实际取近似值的必要性。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2、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让学生经历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由于 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往往忽视计算产生的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进一”法或“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又因为学生的生

14、活经验不够丰富,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求商的近似数往往比较困难。所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情境导入法: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节课中我利用“小强的妈妈倒油”情境图,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2启发引导法: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本课的第二环节中为

15、了理解“进一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商要保留整数”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装不下2.5千克。需要几个瓶子就可以装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采用以下几种学法:1、讨论交流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这样能启迪学生学习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比如本课中我注重学生的交流,在讨论如何取2.50.4和251.5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2、观察发现法:观察是思维的触觉,发现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发现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主要途径。本节课留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使学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从而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比如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2.50.4和251.5的商,从而发现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体会到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课件出示“小强的妈妈倒油情境图”,从这幅情境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