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86369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1)教学内容:第38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

2、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6、小组合作学习。 7、小组汇报。 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9、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 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

3、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统计第二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2)教学内容 :第39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

4、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二、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1、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2、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5、3、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4、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5、观察体重统计图,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6、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7、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三、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

6、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四、教师小结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第三

7、课时 平均数(1)教学内容:第42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4个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二、探索新知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

8、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4、小组汇报 5、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 6、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

9、?(以多补少) 7、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7+5+4+8)表示什么?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8、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三、巩固 1、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

10、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我们同学家里

11、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四、拓展: 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谁举例 1、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想一想老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2、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是第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4、这样同一个班里,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