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861101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思卡尔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测量0-5V直流电压值,显示在液晶上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520903 姓 名: 张殿龙 学 号:52090313 1.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1 元件清单 飞思卡尔单片机MC9S12X128开发板,液晶1602,10K电阻两个,0.1uf电容,103滑动变阻器一个,稳压二极管2个(压降0.5V)。1.2 液晶1602的工作原理1.2.1 引脚说明 其地址和屏幕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字模发生器与与字码对应表 寄存器读写控制位表1.2.2基本指令操作共11条指令:1.清屏指令功能: 清除液晶显示器,即将DDRAM的内容全部填入空白的ASCII码20H; 光标归位,即

2、将光标撤回液晶显示屏的左上方; 将地址计数器(AC)的值设为0。2.光标归位指令 功能: 把光标撤回到显示器的左上方; 把地址计数器(AC)的值设置为0; 保持DDRAM的内容不变。 3.进入模式设置指令功能:设定每次定入1位数据后光标的移位方向,并且设定每次写入的一个字符是否移动。参数设定的 情况如下所示: 位名 设置 I/D 0=写入新数据后光标左移 1=写入新数据后光标右移 S 0=写入新数据后显示屏不移动 1=写入新数据后显示屏整体右移1个字符4.显示开关控制指令功能:控制显示器开/关、光标显示/关闭以及光标是否闪烁。参数设定的情况如下:位名 设置 D 0=显示功能关1=显示功能开C

3、0=无光标1=有光标 B 0=光标闪烁1=光标不闪烁5.设定显示屏或光标移动方向指令功能:使光标移位或使整个显示屏幕移位。参数设定的情况如下:S/C R/L 设定情况 0 0光标左移1格,且AC值减1 0 1 光标右移1格,且AC值加1 1 0显示器上字符全部左移一格,但光标不动 1 1 显示器上字符全部右移一格,但光标不动6.功能设定指令功能:设定数据总线位数、显示的行数及字型。参数设定的情况如下:位名 设置 DL 0=数线总线为4位1=数据总线为8位 N 0=显示1行1=显示2行 F0=57点阵/每字符1=510点阵/每字符7.设定CGRAM地址指令功能:设定下一个要存入数据的CGRAM的

4、地址。8.设定DDRAM地址指令功能:设定下一个要存入数据的CGRAM的地址。9.读取忙信号或AC地址指令功能: 读取忙碌信号BF的内容,BF=1表示液晶显示器忙,暂时无法接收单片机送来的数据或指令; 当BF=0时,液晶显示器可以接收单片机送来的数据或指令; 读取地址计数器(AC)的内容。10.数据写入DDRAM或CGRAM指令一览功能: 将字符码写入DDRAM,以使液晶显示屏显示出相对应的字符; 将使用者自己设计的图形存入CGRAM。11.从CGRAM或DDRAM读出数据的指令一览功能:读取DDRAM或CGRAM中的内容。LCD1602用法小结个人体会:总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液晶模块通过RS

5、,RW,E以及数据总线DB0-DB7接收从单片计发出的字符指令,并从CGROM中找到欲显示的字符代码,送入液晶的DDRAM中,在LCD对应的位置上显示出该字符。1.3 A/D转换模块概述1.3.1 A/D转换的基本概念 将时间连续,幅值也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时间离散,幅值也离散的数字信号1.3.2 S12模数转换模块的配置S12有16个A/D转换通道,均是采用逐次逼近型的A/D转换器,有8位/10位精度,8位精度仅需6us,10位精度仅需7us,具有采样缓冲器,放大器;可编程采样时间,可选择左/右对齐方式和无符号/有符号数据方式;转换结束标志和转换结束中断;外部触发控制;可进行多通道的扫描方式

6、;模拟/数字输入引脚复用;可选择单次转换模式或连续转换模式。1.3.3 A/D转换的主要技术指标 模数转换过程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然后将采集到的模拟值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代码。为了得到真实而稳定的转换数据,A/D转换过程就要满足基本的性能指标,以使从离散的采样点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表征连续的模拟信号。A/D转换器主要有3个主要指标:采样频率,分辨率和转换精度。A/D每次启动要经过若干次扫描循环,每个扫描循环称为一个转换序列。一个序列中的转换可以针对某一个单一通道,也可针对几个相邻的通道。 ATD转换所需时钟周期是固定不变的,但采样时间和时钟频率可以通过ATDCTL4在一定范围内

7、选择,因此转换时间也可以选择。时钟周期数*ATD时钟周期ATD时钟频率 ATD的转换方式方式分为单次方式和连续方式;单次方式下,每个转换序列完成以后,寄存器ATD0STAT0中的SCF位置位,然后ATD模块暂停。连续方式下,转换以转换序列为单位连续进行,当第一个转换序列完成后,SCF置位,同时ATD模块开始下一个转换序列。ATD连续转换所选的ATD通道,在转换结束后就把新的转换结果放入数据寄存器中,如果在此之前的转换结果还没读出,他将被新的转换结果所覆盖,直道SCAN位被清零时转换才会结束,转换结束后SCF置位。这款单片机AD模块还具有电源低功耗模式,鉴于程序中未曾用到在此不做赘述。转换结果对

8、齐方式:左对齐和右对齐,这两种模式由寄存器ATD0CTL5的DJM位来控制。A/D转换的结果存放在2个8位寄存器中,分别为ATD0DRXH和ATD0DRXL。左对齐:当选择转换精度为8位时,转换结果放在ATDXDRXH中,当选择精度为10位时,ATDXDRXH存放转换结果的高8位,ATDXDRXL存放低2位。右对齐:当转换精度为8位时,转换结果存放在ATDXDRXL中,当转换精度为10位时,ATDXDRXH存放高两位,ATD0DRXL存放低8位。1.4程序流程图对转换位数,扫描方式,采样时间,时钟频率等寄存器进行设置锁相环频率时钟的设置AD初始化液晶LCD初始化启动AD 采样开始转换将对应通道

9、结果寄存器取出利用LCD子程序做字符数组显示乘以相应倍数将每一位取出 1.5源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1602.h #include #pragma LINK_INFO DERIVATIVE mc9s12xs128unsigned char num5;long int Voltage; unsigned int AD_Value; /延时函数void delay(unsigned int i) unsigned char h; while(-i) for(h=0;h250;h+); /初始化ADvoid ATD_init(void) ATD0CTL2=0xC0; /启动A

10、D 快速清除标志位 无等待 模式 外部触发禁止(bit2=0)中断禁止(bit1=0) ATD0CTL3=0x0C; /转换序列为1 FIFO模式启动 冻结模式下继续转转换 ATD0CTL4=0xE1; /11100001 8位精度 16AD采样时间 总线(1+1)*2=4分频 AD时钟=1MHZ ATD0CTL5=0x20; /右对齐,无符号,连续转换,单通通,ATD0 ATD0DIEN=0x00; /*时钟初始化总线频率为:24M */void Initial(void) /PLLCLK=2*OSCCLK*(SYNR+1)/(REFDV+1) REFDV=1; /锁相环时钟=2*16*(2

11、+1)/(1+1)=48MHz SYNR=2; /总线时钟=48/2=24MHz while(!(CRGFLG&0x08); CLKSEL=0x80; /主程序 void main(void) uint i=0; Initial(); LcdInit(); ATD_init(); /DDRB=0xff; /PORTB=0x00; /DDRA=0xff;/TA|=0x0f ; for (;) while(!ATD0STAT2L_CCF0); /PORTB=(byte)ATD0DR0H; /在B口显示转换结果值 通道0 /display(ATD0DR0H); AD_Value=(byte)ATD0

12、DR0H; Voltage=AD_Value*100/51; num0=Voltage/100+48; num1=.; num2=(Voltage%100)/10+48; num3=(Voltage%10)+48; num4=V; for(i=0;i5;i+) showstring(1,i+2,numi); i+;1602.h #include /端口定义 #define RS PORTE_PE4 #define RW PORTE_PE3#define EN PORTE_PE2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1602数据口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