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855964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湍蛙(A.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毕业论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物科学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学号:2011061057 格式按发的模板 本 科 毕 业 论 文华南湍蛙(A. Ricketti)加上拉丁名骨骼系统的研究 学 院: 生物与农林工程学院 学 科:理学 专 业:生物科学 姓 名:李婷 指导老师:冉辉 贵州 铜仁二一五年制2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贵州 铜仁二一五年六月Tongren university 目 录 摘 要IAbstractII1 前言11.1 无尾类骨骼系统的研究现状11.2 华南湍蛙的相关研究1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21.3.1.研究的基本内容21.3.2 目的及意义22 材料与方法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2

2、2.1.1 实验仪器设备22.2 实验方法32.2.1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32.2.2华南湍蛙标本采集32.2.3华南湍蛙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32.2.4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的研究32.2.5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32.2.6白细胞分类计数42.2.7数据处理43 结果43.1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的整体研究43.1.1红细胞53.1.2白细胞53.2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的局部研究53.2.1 主轴骨骼73.2.1.1 头骨73.2.1.2 脊柱73.2.2附肢骨骼74 讨论85 结论9参考文献9致 谢11 华南湍蛙(A. Ricketti)骨骼系统的研究1.研究目的,2方法、内容,3结论生物与农林工程学

3、院 生物科学专业 学生 李婷摘 要: 从1956年开始逐渐有报导过无尾类骨骼系统的研究, 然而目前所有研究均未涉及到湍蛙属骨骼系统的研究,为了加深探讨华南湍蛙的分类和生活习性,本文首先通过透明骨骼标本染色法制作5和透明骨骼标本6两种方法制作出精美的完整骨架,再对华南湍蛙的骨骼系统与栖息环境相差较大的陆栖型中国林蛙,以及生境有差别的非湍流生境分布的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nigromaculatus)的骨骼长度值为对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接着再对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的形态特征进行深入观察、测量及具体描素。最后再次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总结出华南湍蛙骨骼形态特征对山区溪流湍急生境的相适应

4、性放在研究背景。结果发现,在生物的演化历程中存在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三种蛙之间-中国林蛙前肢粗短,后肢肥大,前后肢比-黑斑侧褶蛙前肢粗短,后肢肥大,前后肢比-更适合于在安静水域的稻田、水塘等繁殖、生存和捕食活动。华南湍蛙前肢粗短,后肢肥大,前后肢比?,加上指、趾骨末节呈宽T字形,其宽度为基部宽的2倍的结构增大吸盘面积,更有利于它对湍流生境的适应,减少激流水的冲击作用,更有利于它的生存,另外吸盘的不同的形态可能与生活环境和运动有关,造成这3种蛙类吸盘骨骼形状多样的机制仍有待研究。-。另一方面,骨骼的形态结构特征是两栖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华西雨蛙景东亚种的骨骼研究-陈 红.田应洲 .李 松

5、.熊荣川,在动物分类上曾用过母系遗传发育分析、分子系统学研究等来解决分类上的问题,但有些问题和争论依然存在,因此从骨骼形态比较也可以提供新的、独立的证据。从本文对华南湍蛙的骨骼描述中也可知,将华南湍蛙分类到湍蛙亚科而不是蛙亚科是放在讨论中相符合的。关键词:骨骼系统 华南湍蛙 中国林蛙 黑斑侧褶蛙Study on Physical Signs in Blood of Coreoperca whiteheadiEngineeri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hengyan ZhaoAbstract: Key words

6、:II1 前言1.1 无尾类骨骼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我国,对无尾两栖类骨骼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周本湘, 1956),60年代初,刘承钊和胡淑琴(1961)对蛙()拉丁名的骨骼系统也有描述;此后一些学者又相继对一些种类的骨骼系统进行了研究4。像冯孝义报导过雨蛙科秦岭雨蛙()、蟾蜍科中华大蟾蜍()骨骼的特征;吴贯夫等对粗皮蛙 、泽蛙的骨骼系统方面也做过较为仔细的观察和描素,通过制作骨骼标本对上述种类的骨骼系统组成及形态结构特征作了描述;陆宇燕对中国林蛙、东北林蛙的骨骼系统做过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加上文献编号。在定量分析方面的指标、结论。近几年来,有关蛙的骨骼系统的研究报道有逐渐增

7、多的趋势,目前也增加了对林蛙、华西雨蛙、龇蟾、隆肛蛙等种类骨骼系统的研究4列出文献,有的也分析了一些早期未命名的骨骼,如:鼻腔骨。至今所有的报导均未涉及到湍蛙属骨骼系统的研究。 1.2 华南湍蛙的相关研究 华南湍蛙A. ricketti(Boulenger, 1899), 属于两栖纲Amphibia,滑体亚纲Lissamphibia,无尾目Salientta (Anura), 新蛙亚目Neobatrachia 蛙科Ranidae,湍蛙属AmolopsCope,固胸类;体扁;有犁骨齿;鼓膜小;指、趾均有吸盘和横沟,背面有横凹痕,腹面呈肉垫状12-15,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至1500米12-1

8、5。在我国中南丘陵山区是一种常见流溪型蛙类, 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一般生活于山溪急流中及瀑布下的水中,白天很少见,夜晚就栖息在急流处的石上或石壁上,稍受惊即跃入水中1,2 1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两栖动物图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32. 2田婉淑,江耀明.中国两栖爬行动物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164.。对华南湍蛙的研究目前仅在见于物种种群数量监测16“皮肤抗菌肽克隆”17系统发育地位探讨18、种群分布调查19、两性异性、皮肤新型多功能抗菌肽的纯化、12S和16S rRNA序列的湍蛙属的系统发育、生态

9、多样分析等方面,而这些均未涉及到骨骼系统的研究。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1.3.1.研究的基本内容1)标本采集与测量 在制作华南湍蛙透明骨骼标本之前对新鲜标本进行性别鉴定、体重、体长、四肢长等初步测量,并及时拍照,再处死做成整体骨骼标本。2)骨骼标本的制作 通过查阅骨骼标本制作的相关文献制作出透明骨骼标本。3)骨骼标本的测量与分析 对完整的骨架进行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即:对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用数显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分别对头骨、脊柱、前肢、后肢测量长度(0.01mm)及称重(0.01 g),并及时拍照。4)骨骼系统的解剖研究 对华南湍蛙骨骼系统进行定性观察、描述及分析,即:对华南湍蛙

10、的头骨(颅骨、咽骨)、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杆椎)、附肢骨骼(肩带、腰带、前肢骨、后肢骨)以包含在内的各个指骨和跖骨、趾骨等拍照,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详细记录并描素骨骼形态结构特征,重点对头骨的蝶筛骨、副蝶骨、鼻骨、犁骨、翼骨、鳞骨及肩带等骨骼进行定性状观察分析。1.3.2 目的及意义针对目前无尾类蛙科湍蛙属的骨骼系统的研究至今未有报道过。本课题想通过对采自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南湍蛙骨骼标本的制作与测量,观察描述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组成、各部分骨骼形态、结构特征,为研究其系统分类、进化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其骨骼系统对运动行为、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另外,也为今后研究蛙科湍蛙属提供

11、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资料。 1)通过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的测量后,可分析华南湍蛙骨骼系统对运动行为的影响以及与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性。 2)蛙类的骨骼系统是研究蛙类系统进化、分类等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组成、各部分骨骼形态、结构特征,可用于分析骨骼系统在分类学中的地位,为其系统分类、进化提供参考依据。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2.1.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于2014年7月采集自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4只(2只雌性蛙和2只雄性蛙),均为成体;体长?-?,平均体长?;体重?-?,对采集的活性标本进行记录:编号、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将活体标本带到铜仁学院动物

12、实验室及时处死并于冰箱冷冻保存。2.1.2实验药品实验试剂是2014年7月份于贵州省铜仁市贵阳科仪代售商购买,主要试剂有: NaOH、二甲苯、H202、酒精、KOH 、2%茜素红、氨水、100%甘油等。2.1.3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CP1502C)、502胶水、透明胶布、生物学显微镜(型号XS-200)、数显游标卡尺、照相机、博沃F-16手机等、冷冻冰箱。2.2 实验方法2.2.1标本采集在导师领导组织下,采集梵净山华南湍蛙,记录采集编号、地点、时间等具体信息,并用相机拍下野生华南湍蛙的形态特征及生境。将所采集的华南湍蛙带回铜仁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鉴定,以确保物种鉴定准确无误。物种鉴定根据田婉淑

13、等(1986)和费梁等 (2005),分类体系根据费梁等(2005)。及时处死(75酒精)并于冰箱冷冻保存。2.2.3华南湍蛙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17-181)附韧带骨骼标本制作方法剥皮去内脏剔除肌肉(开水烫法)腐蚀(0.8%NaOH/1min)脱脂(二甲苯/2d)漂白(0.8%H202/2d)固定(70%酒精)整形与装架(502胶水、透明胶布)2)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方法剥皮去内脏固定(95%酒精/2d)透明(10%KOH /2min)染色(茜素红酒精溶液染料:2g茜素红用95%酒精制成200mL饱和溶液,取一份和九份70%酒精混合/12h)褪色(按25%-50%-75%-100%酒精:每梯度1d,至肌肉变白色透明)进一步透明(30mL氨水+30mL甘油+70mL水/2d)脱水(按25%-50%-75%-100%甘油:每梯度2d)保存(纯甘油)2.2.4华南湍蛙骨骼系统的研究(1)骨骼标本的测量与分析 在制作完整透明骨骼标本之后,用数显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分别对对头骨、脊柱、前肢、后肢测量长度及称重。为后期对局部骨骼的观察、分析做基础。(2)骨骼系统的解剖研究 对头骨(颅骨、咽骨)、脊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杆椎)、附肢骨骼(肩带、腰带、前肢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