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855953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材】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语文精品教学资料 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5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6课拿来主义 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本课话题纪念一、从课本中积累“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人们之所以纪念马克思,不仅是因为他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更是因为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人格。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

2、视过去,启迪未来三、从历史中积累在“二战”中被逼迫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时候,犹太人仍抱着复兴的希望,他们从不放弃,从不妥协,他们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来自于哭墙那堵饱经历史沧桑的哭墙,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过去,光荣与梦想。每一个犹太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来到哭墙下,纪念自己的前人,正是这份纪念的心情,让这个民族保存着自信、坚韧,让他们再一次在地平线上高高站立。一、作者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

3、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且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代表作品: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二、背景回放一篇感情真挚的讲话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三、相关知识悼词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是针对性,其二是抒情性,即情感性。悼词分为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宣读体悼词用于一定的祭奠活动,

4、要在一定场合宣读;书面体悼词用于普通礼节性的书面哀悼,不一定要求宣读。按悼词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记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三类,其中以记叙式悼词最为多见。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繁芜(w)(2)浅尝辄止(zh)(3)卓有成效(zhu) (4)诬蔑(w)(mi)(5)驱逐(zh) (6)诽谤(fi)(7)诅咒(z)(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空(2)和(3)豁 (4)给(5)塞 (6)数2

5、语境辨析法(7)她吃完饭把嘴一抹(m)就走,根本想不到用抹(m)布把桌子擦干净。二、写准字形(1) (2)(3) (4)(5)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2)繁芜丛杂:繁多而杂乱。(3)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4)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5)不可估量:无法估计的。形容(损失、收益、作用、影响等)非常的巨大。(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7)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辨析正误他爱开玩笑,豁然开朗,但在困难面前却表现得坚

6、忍不拔。老师都说他将来的前途不可估量。辨析:“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不可估量”一般指损失、收益、作用、影响等非常大,这里是说前途远大,应用“无可限量”。(二)易混辨析1肤浅VS浮浅填一填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仍然不为世界所认知,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肤浅了解来自有限的影视作品或其他大众传媒。关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报道,不存在什么词语能用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避免片面、浮浅和失真,怎样才能准确、客观、公正地去反映问题。辨一辨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浮浅:浅薄;肤浅。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2.以致VS以至填一填电子商

7、务技术研发差距拉大,标准也不统一,平台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多从国外引进,以致电子商务应用上游在外、根基不稳。从最初简单的即时通讯,到如今的知识检索以至集中共建,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甚至思维方式。辨一辨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常是坏结果)。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和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这篇悼词高度概括了革命导师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热情赞颂了他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表达了恩格斯和千百万无产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的真挚感情,激励人们为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在马克

8、思墓前的讲话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参考答案: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交代具体时间,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记住的时刻。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2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去了”“与世长辞了”等)? 参考答案: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

9、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二、阅读课文第37段,回答问题。3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指什么? 参考答案:“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主要的”“首先”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阅读课文第89段,回答问题。4“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参考答案:“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

10、”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5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与开头相呼应,深化

11、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1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文章首尾两段符合悼词的一般格式,第2段至第7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它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评述。综观全文各部分,各层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另外,文章善于运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这种内部联系,过渡非常自然,结构浑然一体。2运用衬托,形象鲜明本文中为了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予以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如文章在高度评价了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之后,又用“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来说明科学家和理论创造还不

12、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特点和主要成就,以此来衬托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作出的贡献。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衬托手法作文时,为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其他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作衬托(或烘托、映衬)。衬托是对描述对象采用的一种间接表现手法,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事物的记叙,从侧面形容、渲染,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深化主题、提高文章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衬托的使用形式主要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衬托手法在具体用于写人文章时,一般又有以下几种使用形式: 1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可以用一人衬托另一人,或用一人

13、衬托几人;也可以用几人衬托一人,或用多人衬托一人。2以景物、环境描写,交代背景等来衬托人物。使用衬托时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衬托手法,要宾、主分明,作陪衬的事物或人物,与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要让读者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被陪衬的事物或人物。请用一段环境描写来衬托一个人的恐怖的心情,注意抓住读者的感觉来写。答:参考答案:阴森的夜晚,天上的乌云仿佛摄魂怪一样飘来飘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南瓜的气味。天上一群蝙蝠飞过,草从油绿绿的变成了灰色的,钟表冷漠地走动着,荒山野岭中那栋小房子冒了烟,另一栋房子的鬼火飘动着,风像鬼在唱歌,门突然“砰”的一声关上了。接着,倾盆大雨落下来,雷公咆哮着,台风刮来

14、了,吹过窗户,鬼又开始尖叫、怒吼,前面那棵大树,仿佛在挥着手警告你鬼妖来临。海风阵阵吹来,鬼也开始咆哮。咔嚓一下闪电击中一棵树,倒了。那边不稳的树被连根拔起,警笛划破夜空朋友们: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联结在一起了。1843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以及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这对新婚夫

15、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的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的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与菲力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