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85450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 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 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在高原环境下,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 为敏感,因此在缺氧条件下,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

2、高度时,夜间视力明显受损,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 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人的高频 范围听力下降,50006000米,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 了明显的影响,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 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在记忆影响方面,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在海拔18002400米时,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 影响;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此时巳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缺氧 程度的加重,

3、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一般不影响 长时记忆。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1500米时,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表现为 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3000米时,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其中判断力下 降尤为明显;4000米时,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超过7000米时,有相当一部分 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 于,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巳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但自己却

4、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 意力明显减退,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注意力难于集中,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 件事情。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缺氧程度的加重,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研究人员指出,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 是供氧,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 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的时间,因此在首 次进入高原之前,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

5、环 境变化进行代偿,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高原缺氧知多少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 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 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 分比。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 米,百分比为56%。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高原的环境特点1. 缺氧从海平

6、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 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 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 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2. 寒冷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 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3. 湿度低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 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

7、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 排出总和的1倍。4. 阳光辐射强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 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 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巳形成了适应 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1. 血液系统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

8、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 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 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 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 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2. 呼吸系统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 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

9、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 有气不够用的感觉。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 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 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3. 循环系统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 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 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

10、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 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4. 免疫系统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5. 生殖系统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 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 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三、见识高原病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

11、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 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 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1.急性高山病研究人员指出,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 是供氧,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 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的时间,因此在首 次进入高原之前,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 境变化进行代偿,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高原缺氧知多少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 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 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 分比。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 米,百分比为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