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852595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填空题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 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1、人类的起源:(1)、早期人类:大约在 万年前,非洲生活着早期人类,即 。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2)、现代人的形成: 的出现,标志着从 到 过渡阶段的结束。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起了决定作用。(3)人种的划分: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将现代人类划分为 、 、 。2、母系氏族社会: 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以 血缘为纽带的稳固的集团。希腊神话中 的故事,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3、父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 逐渐取代了 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 血缘为纽带的固定集团。希腊神话中 的故事,是 在

2、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反映。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 社会进入 社会,从野蛮走向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埃及概况:埃及位于北非 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 。金字塔:是 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象征。最大的是 金字塔。 古巴比伦王国概况: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 统一 流域( 和 ),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 。 法典:它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性质),也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地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概况:古印度指整个 次大陆。公元前2300年左右

3、,印度河流域出现城邦。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 、 、 。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 流域,古代印度 流域,古巴比伦 流域,中国 和 流域。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 度左右的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 爱琴文明 欧洲文明源于 ,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兴起)历时约800年,先后以 岛和迈锡尼为中心。 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改

4、革措施:通过 ,所有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级官职; 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给 或补贴,以便贫苦公民广泛 。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出现: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中部。布匿战争: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的扩张与西地中海强国 发生冲突,两国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 ”,结果罗马取胜。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称霸 地区。罗马共和国的衰落: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小农的破产、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导致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年, 建立元首制,独揽各项大权,他还被授予“ ”的称号,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5、。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 日本大化改新背景:7世纪,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仿效 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时间: 年内容:土地属于 ,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行政制度,实行 集权。意义: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 社会开始向 社会过渡。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尔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国家中最重要的是 王国查理马特改革:建立 。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 制度。出现了“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局面。“ 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古代世界文明之间交往的两

6、种形式:一种是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出征希腊,挑起了 战争,取胜之后的雅典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首都是巴比伦。 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布匿战争后, 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罗马的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一种是 ,如中、印文化的西传、马可波罗来华。(注意:阿拉伯数字是 人发明的,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朝时来到中国,著有 。该书扩大了欧洲人的视野,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佛

7、教 佛教的产生:背景: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时间:公元前 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 。教义: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进入“极乐世界”。经典是 。佛教的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基督教基督教的产生:时间: 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创始人: 。教义: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类与生俱来即有“原罪”,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忍受苦难,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经典: 。基督教的发展:4世

8、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产生:背景:(了解)。地点:阿拉伯半岛。时间: 世纪。创始人: 。教义: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经典: 。作用:这种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民族的统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622年, 到达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文字:象形文字是 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西亚 人发明的。 科技:数学家 提出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

9、系。 发现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发展了机械学。文学:史诗:盲诗人荷马所作的 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它不仅是研究早期希腊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目前保存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寓言:伊索寓言汇集了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一些寓言故事。戏剧: (“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又译一千零一夜)。 建筑:清真寺建筑是 文化的代表。著名的麦加克尔白神庙和大马士革的奥玛雅大寺集中表现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特色。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 教堂建筑的代表。哥特式教堂建筑是12、13世纪西欧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世界近代史 第8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兴起的根

10、本原因: 的萌芽和发展。时间: 世纪。发源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萌生)。指导(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性质(实质):是 运动。代表人物: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 。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巨人”,其代表作是 、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提出“ 说”,否定了教会维护的“ 说”,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评价(作用):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 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 精神,促进了 的发展。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航路的开辟根本原因: 的发展和 的成长。直接目的:到东方去寻找物质财富。有利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了解。罗盘针、

11、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开辟新航路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迪亚士:1487年率船队到达好望角。哥伦布:1492年,他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 群岛,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通往 的航路。达伽马:1498年,他率船队到达 ,开辟了通向印度的航路。麦哲伦及其船队:15191522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航行证明了 学说的正确性。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 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 的发展,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走向 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处: 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扩大 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寻求财富。规模不

12、同:郑和出航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哥伦布等人的航行规模。时间不同:郑和出航的时间比欧洲早半个世纪。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原因: 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开始标志:1640年, 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国王: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议会通过决议废除 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王朝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继承王位 王朝复辟。“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