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851056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两首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屯联校语文表格式教案 课题:9古诗两首 第 1 课时 总课时数:17 授课人:王丽平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熟读并能背诵如梦令。2理解内容,用自己的话说意思。3通过朗诵,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集体研讨(蓝色笔)及个性化修改(红色笔)教学重点: 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个人初案书写(黑色笔书写)一、激趣揭题 1导语激趣: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候。古往今来,有无数诗句赞美这大好春光,谁来说一说?2、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诗词)。3、创情揭题今天我们要一同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2、二、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1、你们学过哪些词?2、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3、出示如梦令。这首词的题目是三、初读课文,领悟大意1、自读,读通读顺郭屯联校语文表格式教案个人初案(黑色笔书写)集体研讨(蓝色笔)及个性化修改(红色笔)2、检查朗读情况3、咱们把词读顺了,能否借助注解,把大概的意思读明白呢?教师巡视;小声的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4、交流自学四、品读悟情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来,一起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2、你们真能干,自己就能读懂词了,但这还不

3、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3、围绕“醉”来感悟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醉”字?再读。读、句。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继续交流:“晚回舟”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用你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番。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郭屯联校语文表格式教案个人初案(黑色笔书写)集体研讨(蓝色笔)及个性化修改(红色笔)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开始“争渡,争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象:眼前尽是展翅高飞的鸥鹭,这该是多么意外的惊喜啊!读“争惊”看着美景

4、,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4、配乐唱一唱这首词五、课堂写话1.小练笔: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用一段话写下来。2同桌交流 小组展示 集体展示六、拓展1欣赏另一首如梦令2比较两首词:字数、句式、“醉”相同;表达的具体内容、感情不同。3小结:同样的词牌,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词。介绍原因:这两首如梦令是她人生变化的真实写照。4齐读两首词。七作业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郭屯联校语文表格式教案 课题:9古诗两首 第 2 课时 总课时数:18 授课人:王丽平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集体研讨(蓝色笔)及个性化修改(红色笔)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个人初案书写(黑色笔书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自从我们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大家都积累了好多的古诗词,你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二、初读,读顺词1出示渔歌子,2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4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2)看了下面的的注释,你有什么收获。三、再读,明诗意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郭屯联校语文表格式教案个人初案(黑色笔书写)集体研讨(蓝色笔)及个

6、性化修改(红色笔)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4“西塞山前白鹭飞”,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出来。“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虑,逍遥自在!5此时

7、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整体感知)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四、精读,品词味1师;短短27个字,为什么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水乡风景图。古人的语言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凝炼与绝妙呢?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词时,你能发现其中看似简单普通,却是作者别具匠心、反复斟酌推敲的词语吗?郭屯联校语文表格式教案个人初案(黑色笔书写)集体研讨(蓝色笔)及个性化修改(红色笔)2品析“青、绿”五、了解诗人,品味诗情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人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读读全词,连题目、作者都读。学生自主探究。2了解作者:介绍作者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此诗,作者明写渔父,暗写他本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3再诵古诗,读出韵味六总结,升华七作业.背诵并默写渔歌子郭屯联校语文表格式教案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