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50279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思维方法论(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思维方法论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法的本质特征:同一关系。2、归纳是由个别走向一般。3、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是比较和分类的共同基 础。4、综合方法的思维本质是整体性5、常规性猜想的特征:对享有理论的补充和深 化。6、演绎法的特点:结论必然蕴含于前提之中, 有极强的严密性。7、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观。8、系统是系统思维方法的核心概念。9、原始的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充满着神秘感的 拟人化的思维方式及方法。10、古代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在直接观察基础上 的直觉的猜想。11、培根是归纳法的创始人。12、笛卡尔是演绎法的创始人。13、未知是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的核心要素14、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和

2、方法是筛选法。15、类比的前提是相似性。16、转化的基础是差异性。17、综合方法的思维是整体思维。18、外推法是类比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19、归纳法所得到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即前提中 不必然地蕴含着结论。20、概括的逻辑基础是归纳。21、猜想的结论是或然性的。22、概括的基础是科学理论。23、溯因从科学解释的逻辑可以看出,科学解释的过程是演绎式的。24、具体方法具有深刻性、间接性特征。25、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本质特征。26、侼论在哲学省也叫二律背反。27、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28、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申农。29、信息是指信息思维方法的

3、核心概念。30、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31、1943年美国维纳出版的控制论,标准这 控制论形成。他也成为了控制论的奠基人。32、反应是控制论思维的核心概念。33、控制论把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看做黑箱。34、黑箱方法的发展是系统辨析方法。35、系统思维方法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在解决给定 问题的若干可行的方案、途径中寻找最佳的方案 和途径,以大袋对问题的最优解决。二、多项选择题1、逻辑的演义方法的发展:形式逻辑;辩证 逻辑;数理逻辑2、构成科学的要素:科学概念;科学理论; 科学定理;科学推论。3、科学思维方法的层次性问题,明确了科学思维 方法论的研究对象。4、科学思维方法论的历史发展,原始;古代;

4、近代;现代。5、模型化方法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类型:模拟 实验;理想模型。6、人工符号语言的特点:规范;明确;清 晰;经济;没有歧义。7、科学思维方法的特征:客观性;主观性;层次性。8、悖论思维的特征:方向性;统一性;互 补性;思维性。9、公理系统的类型:古典公理系统;实质公 理系统;形式公理系统。10、现代公理系统的建构方法主要有:符号化 方法;形式化方法。11、科学问题的结构体系:宏观;微观。12、科学问题的宏观结构体系要素:基础性; 应用性;推广性。13、科学问题结构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客观 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综合 性原则。14、科学问题的微观结构体系要素:已知; 未知;对未

5、知的发问;应答域。15、依据课题的内容划分为:基础性研究课题; 应用性研究课题;发展性研究课题。16、科学问题演化的方式有:连锁式;辐射 式;递进阶梯式;转向式;跃进式。17、根据科技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经济、政治、军 事等需要程度的不同课题分为:重点课题; 非重点课题。18、根据完成周期的要求不同,课题课分为: 战略性课题;战术性课题。19、评审的步骤分为:预审;初审;学术 评审;综合评审。20、评审的形式:系统论证;综合评估。21、比较可以分为:相同点的比较;相异点的 比较;同异综合的比较。22、分类可以分为:现象分类;本质分类。23、类比的类型分为:性质类比;关系类比; 概念机制类比;结构功

6、能类比;数学类比。24、分析的类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因果分析;结构功能分析。25、科学模型的综合分A为:直观模型的综合; 原理模型的综合;数学模型的综合。26、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 法;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法。27、演绎法分为:公理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定律演绎法;理论演绎法。28、科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普遍性特征;深 刻性特征。29、猜想可以分为:常规性猜想;非常规性 猜想。30、猜想的检验遵循的途径:逻辑证明;实 践证明。31、预见分为:定性预见;定量预见。32、模型分为:物质模型;思想模型。33、模型化方法的特点:间接性特点;抽象 性特点。34、模型化方法的功能具体表现:

7、解释功能; 判据功能;预见功能。35、具体分为:感性具体;理性具体。37、 逻辑的方法具有的特点:形式化;可操作性; 系统性。38、历史方法的特点:描述性;顺序性。39、创造性思维方法分为:联想与想象;直 觉与灵感;逆向思维方法;侼论思维方法。40、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因素有:目标;意志;兴趣。41、构建现代公理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致性; 完全性;独立性。(简称“三性“要求)42、数学思维方法的特征:高度的抽象性; 精确性;广泛的普遍性。43、数学思维方法环节:准备;建模;求 解;解释。44、系统思维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型; 最优性。45、系统思维方法分为:系统分析法;系统 决策法;系统规划法。

8、46、对信息论有重大贡献的有:美国科学家维 纳;前苏联戈尔莫戈洛夫;美国科学家费希 尔;W魏沃尔。47、控制论思维方法最重要的概念有:信息;反馈;控制;行为。48、控制论思维方法主要有:反馈方法;功 能模拟方法;黑箱方法;系统辨识方法。49、假说具有的特征:科学性;假定性; 易变性。50、科学理论具有的特征:客观真理性特征;全面发展性特征;逻辑系统性特征;实践 性特征。51、科学理论的结构有:科学理论的基本构成 要素;科学理论的结构体系。52、科学理论的基本结构要素有:科学概念; 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科学推论。53、科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模式:渐进式;革 命式。54、假说检验的方法:假说的逻辑分析

9、;假 说的实践检验;假说的证实、证伪与双重验证; 判断性实验。55、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理论同经验事实的 一致性;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理论的简 单性;理论的预见性。三、名词解释1、外推法一一是类此推理的特殊形式,是从一个 小的特殊的领域推到一个大的一般领域,或者是 从一个已知的领域推测到一个相似未知的领域2、分析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 方面、要求,以便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其 特点: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 整体,从静态到动态。3、综合方法: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 各种原因结合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同意 认识的思维方法4、演绎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10、即由该类事 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 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逻辑思维方法。5、兴趣,是人们认识某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 倾向性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6、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 研究的自然对象机器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 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7、分析方法:是指把整体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并 加以认识的方法。8、综合: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分解的各个部 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同一的、整体的认识。9、科学问题:是指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和科学思 维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 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识的范畴;是科学认识 主体对科学认识客体的已

11、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 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10、物质模型: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具有可感 的、真实的性质。11、思想模型: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在思维中 再现原型特征的抽象化的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 性的反映。12、抽象:是指把客观事物的某一属性、特征在 思维中单独抽取出来加以认识的方法。13、具体:是指思维中的具体,是建立在抽象的 基础上,对抽象的结果加以综合性概括,从而形 成思维中多样性的统一。14、历史方法:是指按照事物运动变化的轨迹找 到其中的规律。15、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 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 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 式和方法

12、。16、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就是把历史方法和 逻辑方法辩证统一起来,以历史为基础,使逻辑 的结构体系真正地反映历史,从而在更高的层次 上,更抽象的意义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7、黑箱方法:是指在功能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发 展而形成的,是只通过外部的观察、实验、利用 考察对象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及其动态过程、考察 对象的功能特性和行为方式的科学方法。18、科学思维方法论:是关于科学认识领域中的 一般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论学说,是在马克思主义 哲学指导下对科学认识领域中的一半科学思维的 概括和总结。19、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择和 采取的手段、途径或方式。科学:是对在一定历 史时代的科学实践活

13、动和科学理论的统称。20、科学思维:是指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的思 维,是科学劳动者或科学认识主体思维的科学化 会最优化。21、科学思维方法:是指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 劳动者进行科学思维活动的规则、途径、形式和 手段的总和。22、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关于科学认识 客体的未知内容的欲知部分。23、应答域:是指科学问题解答的范围界限。24、客体、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科技认识过程中 所选定的某一个或某及格狭义的科学问题。25、比较:是指确定对象之间同异关于的一种逻 辑思维方法。26、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 把对象划分为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并具有从属关 系的小类的逻辑方法。27、类比:

14、是指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 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还存在其他相 同或相似的属性逻辑方法。28、归纳法:是指从个别,经过分析、比较得出 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29、穆勒五法:逻辑学家穆勒在总结前人的逻辑 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探索因果联系的逻辑 归纳方法,级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和剩余法。30、概括:是在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的基础 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事物的全体,从而 形成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认识的推理方法。31、猜想:是指依据一定的经验事实瞿推测解 释这一事实的原理,并进而提出一定的假说的思 维方法。32、溯因:是指对已知的事实作出科学解释的方 法。33、预见:是指对未知的事实作出科学的推断, 它是以因果性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34、模型: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 识对象所作的抽象描述。35、模型化方法: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利 用模型达到目标的方法。36、逻辑方法:是指运用逻辑的手段去研究对象 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37、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人类在开拓认识领域、 创造认识新成果过程中使用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思 维方法。38、公理:是指一定学说或理论体系中作为演绎 推理基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