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847465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开展引言数 ,是数学中的根本概念 ,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局部。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充都标志着数学的巨大飞跃。一个时代人们对于数的认识与应用 ,以及数系理论的完善程度 ,反映了当时数学开展的水平。今天 ,我们所应用的数系 ,已经构造的如此完备和缜密 ,以致于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 ,它都成为根本的语言和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我们得心应手地享用这份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时 ,是否想到在数系形成和开展的历史过程中 ,人类的智慧所经历的曲折和艰辛呢?一、记数法、位置制和零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 ,就具有了一种“识数的才能 ,心理学家称这种才能为“数觉perception

2、ofnumber。动物行为学家那么认为 ,这种“数觉并非为人类所独有。人类智慧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们创造了种种记数方法。?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 ,易之以书契。东汉郑玄称:“事大 ,大结其绳;事小 ,小结其绳。结之多少 ,随物众寡。以结绳和书契记数的方法实际上普及世界各地 ,如希腊、波斯、罗马、巴勒斯坦、伊斯兰和中美洲国家都有文献记载和实物标本。直到1826年 ,英国财政部才决定停止采用符契作为法定记数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数的语言也在不断开展和完善。数系开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出现了:位置制记数法。所谓位置制记数法 ,就是运用少量的符号 ,通过它们不同个数的排列 ,以表示不同的

3、数。引起历史学家、数学史家兴趣的是 ,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影响下 ,不同的文明创造了迥然不同的记数方法。如巴比伦的楔形数字系统、埃及象形数字系统、希腊人字母数字系统、玛雅数字系统、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和中国的算筹记数系统。最早开展的一类数系应该是简单分群数系simplegroupingsystem ,如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象形文字中就有实例,它是10进的 ,但却不是位置的。在公元前3000到2019年之间 ,巴比伦人开展了60进位的定位数系positionalnumeralsystem ,它采用了位置制 ,却不是10进的。而最重要和最美妙的记数法那么是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

4、斯Laplace,17491827曾经写道:用十个记号来表示一切的数 ,每个记号不但有绝对的值 ,而且有位置的值 ,这种巧妙的方法出自印度。这是一个深远而又重要的思想 ,它今天看来如此简单 ,以致我们无视了它的真正伟绩。但恰恰是它的简单性以及对一切计算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才使我们的算术在一切有用的创造中列在首位;而当我们想到它竟逃过了古代最伟大的两位人物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的天才思想的关注时 ,我们更感到这成就的伟大了。拉普拉斯的这段评论十分精彩 ,只可惜他张冠李戴 ,把这项创造归之于印度。现已有充分而确凿的史料证明 ,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最先产生于中国。这一点也为西方的一些数学史家所主张。

5、李约瑟就曾指出“在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 ,位置制已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年。不过 ,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的产生不能单纯地归结为天才的智慧。记数法的进步是与计算工具的改良相联系的。研究说明 ,10进位位置制记数之产生于中国 ,是与算筹的使用与筹算制度的演进分不开的。“0作为记数法中的空位 ,在位置制记数的文明中是不可缺少的。早期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宋代以前的中国筹算记数法 ,都是留出空位而没有符号。印度人起初也是用空位表示零 ,后来记成点号“ ,最后开展为圈号。印度数码在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3世纪初 ,意大利的商人斐波那契LeonadoFibonacci,1175-1250编著?算经?

6、LiberAbacci,1202 ,把包括零号在内完整的印度数码介绍到了欧洲。印度数码和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被欧洲人普遍接受后 ,在欧洲的科学和文明的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大数记法古代希腊人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沙子是无穷的 ,即使不是无穷 ,也没有一个可以写出来的数超过沙子的数。阿基米德Archimedes,BC287-212的答复是:不。在?数沙术?中 ,阿基米德以万myriad为根底 ,建立新的记数法 ,使得任何大的数都能表示出来。他的做法是:从1起到1亿原文是万万 ,myriadmyriads,这里按照中文的习惯改称为亿叫做第1级数;以亿108为第2级数的单位 ,从亿

7、到亿亿1082叫做第2级数;在以亿亿为单位 ,直到亿亿亿1083叫做第3级数。直到第1亿级数的最后一数亿亿。阿基米德算出充满宇宙的沙子的数目不过是1051,即使扩充到“恒星宇宙 ,即以太阳到恒星的距离为半径的天球 ,也不过只能容纳1063个沙粒!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古代。汉代以前 ,数皆10进 ,以10万位亿。韦昭解?国语郑语?第十六:“计亿事 ,材兆物 ,收经入 ,行垓极。注称“计 ,算也;材 ,裁也。贾唐说皆以万万为亿 ,郑后司农云:十万曰亿 ,十亿曰兆 ,从古数也。?数术记遗?中那么详细记载了对大数的一整套命名和三种进位方法。?数术记遗?称:黄帝为法 ,数有十等 ,及其用也 ,乃有三焉

8、。十等者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三等者 ,谓上、中、下也。其下数者。十十变之 ,假设言十万曰亿 ,十亿曰兆 ,十兆曰京也。中数者 ,万万变之 ,假设言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 ,万万兆曰京。上数者 ,数穷那么变 ,假设言万万曰亿 ,亿亿曰兆 ,兆兆曰京也。从亿至载 ,终于大衍。?数术记遗?中的“大数之法的数学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构造了三种记数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人们对数的认识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艰难历程。客观的需要和数学的开展都促使人们去认识和把握越来越大的数。起初 ,对一些较大的数 ,人们还可以理解它 ,还能够利用已有的记数单位去表示它。但是 ,随着人们认识的开展 ,这些大数也

9、在迅速的扩张 ,原有的记数单位难以为用。人们不禁要问:数有穷乎?这是数系开展中的需要答复的重大命题。?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徐岳和他的老师刘洪的对话 ,精彩的说明了“数穷那么变的深刻道理:徐岳问曰:数有穷乎?会稽刘洪答曰:吾曾游天目山中 ,见有隐者 ,世莫知其名 ,号曰天目先生 ,余亦以此意问之。先生曰:世人言三不能比两 ,乃云捐闷与四维。数不识三 ,妄谈知十。不辨积微之为量 ,讵晓百亿于大千?黄帝为法 ,数有十等。从亿至载 ,终于大衍。会稽问曰:先生之言 ,上数者数穷那么变 ,既云终于大衍 ,大衍有限 ,此何得无穷?先生答曰:数之为用 ,言重那么变 ,以小兼大 ,又加循环。循环之理 ,且有穷乎!

10、天目先生的做法是借助“以小兼大的“循环之理 ,以有限来认识无限 ,而指引这一途径的重要思想是“言重那么变。即便是今日 ,“数穷那么变这一朴素的辩证思维所蕴涵的深邃哲理仍值得人们深思。三、有理数系位置制记数法的出现 ,标志着人类掌握的数的语言 ,已从少量的文字个体 ,开展到了一个具有完善运算规那么的数系。人类第一个认识的数系 ,就是常说的“自然数系。但是 ,随着人类认识的开展 ,自然数系的缺陷也就逐渐显露出来。首先 ,自然数系是一个离散的、而不是稠密的数系2 ,因此 ,作为量的表征 ,它只能限于去表示一个单位量的整数倍 ,而无法表示它的局部。同时 ,作为运算的手段 ,在自然数系中只能施行加法和乘

11、法 ,而不能自由地施行它们的逆运算。这些缺陷 ,由于分数和负数的出现而得以弥补。有趣的是这些分数也都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巴比伦的分数是60进位的 ,埃及采用的是单分数(unitfraction) ,阿拉伯的分数更加复杂:单分数、主分数和复合分数。这种繁复的分数表示必然导致分数运算方法的繁杂 ,所以欧洲分数理论长期停滞不前 ,直到15世纪以后才逐步形成现代的分数算法。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古代在分数理论上的卓越奉献。原始的分数概念来源于对量的分割。如?说文八部?对“分的解释:“分 ,别也。从八从刀 ,刀以分别物也。但是 ,?九章算术?中的分数是从除法运算引入的。其“合分术有云:“实如法而一。不

12、满法者 ,以法命之。这句话的今译是:被除数除以除数。如果不能除尽 ,便定义了一个分数。中国古代分数理论的高明之处是它借助于“齐同术把握住了分数算法的精髓:通分。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所言:众分错杂 ,非细不会。乘而散之 ,所以通之。通之那么可并也。凡母互乘子谓之齐 ,群母相乘谓之同。同者 ,相与通同共一母也。齐者 ,子与母齐 ,势不可失本数也。有了齐同术 ,就可将分数化异类为同类 ,变相违为相通。刘徽深得其中奥秘 ,称:“然那么齐同之术要矣。错综度数 ,动之斯谐 ,其犹佩觹解结 ,无往而不理焉。乘以散之 ,约以聚之 ,齐同以通之 ,此其算之纲纪乎。容易证明 ,分数系是一个稠密的数系 ,它对于加

13、、乘、除三种运算是封闭的。为了使得减法运算在数系内也同行无阻 ,负数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盈余与缺乏、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是负数概念在生活中的实例 ,教科书在向学生讲授负数是也多循此途。这就产生一种误解:似乎人类正是从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认识而引进了负数的。历史的事实说明:负数之所以最早为中算家所引进 ,这是由中国古代传统数学中 ,算法高度兴旺和筹算机械化的特点所决定的。负数的概念和算法首先出现在?九章算术?“方程章 ,因为对“方程进行两行之间的加减消元时 ,就必须引入负数和建立正负数的运算法那么。刘徽的注释深刻的说明了这点:今两算得失相反 ,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 ,负算黑 ,否那么以斜正

14、为异。方程自有赤黑相取 ,左右数相推求之术。而其并减之势不得广通 ,故使赤黑相消夺之。故赤黑相杂足以定上下之程 ,减益虽殊足以通左右之数 ,差实虽分足以应同异之率。然那么其正无入负之 ,负无入正之 ,其率不妄也。负数虽然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了欧洲 ,但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并不成认它们是数 ,或者即使成认了也并不认为它们是方程的根。如丘凯NicolasChuquet ,1445-1500和斯蒂费尔Stifel,1486-1567都把负数说成是荒唐的数 ,是“无稽之零下。卡丹(Cardan,1501-1576)把负数作为方程的根 ,但认为它们是不可能的解 ,仅仅是一些记号;他把负根称

15、作是虚有的。韦达(Vieta,1540-1630)完全不要负数 ,巴斯卡Pascal,1623-1662那么认为从0减去4纯粹是胡说。负数是人类第一次越过正数域的范围 ,前此种种的经验 ,在负数面前全然无用。在数系开展的历史进程中 ,现实经验有时不仅无用 ,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我们将会看到 ,负数并不是惟一的例子。四、实数理论的完善无理数的发现 ,击碎了Pythagoras学派“万物皆数的美梦。同时暴露出有理数系的缺陷:一条直线上的有理数尽管是“稠密 ,但是它却漏出了许多“孔隙 ,而且这种“孔隙多的“不可胜数。这样 ,古希腊人把有理数视为是连续衔接的那种算术连续统的设想 ,就彻底的破灭了。它的

16、破灭 ,在以后两千多年时间内 ,对数学的开展 ,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两个不可通约量的比值也因其得不到正确的解释 ,而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把它们称为是“无理的数irrationalnumber ,开普勒J.Kepler,1571-1630称它们是“不可名状的数。这些“无理而又“不可名状的数 ,找到虽然在后来的运算中渐渐被使用 ,但是它们究竟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数 ,却一直是个困扰人的问题。中国古代数学在处理开方问题时 ,也不可防止地碰到无理根数。对于这种“开之不尽的数 ,?九章算术?直截了当地“以面命之予以接受 ,刘徽注释中的“求其微数 ,实际上是用10进小数来无限逼近无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