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四班期中考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784615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四班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四班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四班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四班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四班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四班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四班期中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北京景山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四班物理期中试卷(考试范围:机械振动、机械波)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3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应在试卷、机读卡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3)将选择题在机读卡上作答;其他试题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班级 姓名 学号总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8小题,共54分)1、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指( ) A.速度为零的位置B.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C.加速度为零的位置D.

2、位移最大的位置2、一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做简谐运动,第一次先后经过M、N两点时速度v(v0)相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子在M、N两点受回复力相同 B.振子在M、N两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C.振子在M、N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D.从M点到N点,振子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3、悬挂在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周期为2 s,从最低点的位置向上运动时开始计时,它的振 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t=1.25s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 B.t=1.7s时振子的加速度为负,速度为负 C.t=1.0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D.t=1.5s时振子的速度为

3、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4、如图甲所示,一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如图乙是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则关于振子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四个图象中正确的是 ( )5、如图所示,在张紧的绳上挂了a、b、c、d四个单摆,四个单摆的摆长关系为,先让d摆摆动起来(摆角不超过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摆发生振动,其余摆均不动 B.所有摆均以相同频率振动 C.所有摆均以相同摆角振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6、如图所示,物体A和B用轻绳相连,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连接A、B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

4、则A振动的振幅为( ) A. B. C. D.7、如图所示,乙图图象记录了甲图单摆摆球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随摆球位置变化的关系,下列关于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线表示势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B.b图线表示动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C.c图线表示机械能随位置的变化关系D.图象表明摆球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和在逐渐减小8、下列关于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正确的是( ) A.波的图像表示某一时刻某质点的位移 B.振动图像表示某一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C.波的图像表示各个时刻各个质点的位移 D.振动图像表示某一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移9、下列关于波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

5、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B.波峰与波峰间的距离或波谷与波谷间的距离 C.一个周期内振动传播的距离 D.一个正弦波形的曲线长10、下列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波中各质点振动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B.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 C.有机械波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也一定有机械波 D.声波是横波11、一列波沿绳子传播时、绳上有相距3m的P点和Q点,它们的振动图线如图所示.其中实线为P点的图线,虚线为Q点的图线,则该列波的波长和波速的可能值为( ) A.6m,30m/sB.6m,12m/s C.2m,12m/sD.2m,8m/s12、如图所示为一列向某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6、某时刻的波形图,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一质点P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如图.由图不能得到的( ) A.波向右传播 B.波向左传播 C.P点在该时刻前1/4周期时和后3/4周期时运动情况相同 D.P点在该时刻前1/4周期时和后1/4周期时运动情况相反13、一列横波以10m/s的波速沿水平方向向右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经过时间后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知t的可能值是( ) A.0.3sB.0.5sC.0.6sD.0.7s14、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从接触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球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不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 B.球所受

7、弹力的最大值,一定大于其重力的2倍 C.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而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系统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15、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2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是14 cmB.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 C.这列波可能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 D.t=0时,x=4 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负方向16、关于次声波和超声波,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为超声波 B.次声波的波长比可闻声波长,超声波的波长

8、比可闻声波短 C.次声波的频率太低,即使是强次声波对人体也无伤害 D.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次声波、可闻声波和超声波的波速均相等17、 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S1、S2相距6 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不相同 B.虚线一定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 C.两列波的波长都为2 m D.两列波的波长都为1 m18、如图 (a)为水波演示槽,可演示两列水波叠加的情形.S1、S2为两个波源,能连续不断地上下振动产生水波,P为水面上的一点,.图(b)(c)分别为S1、S2波源的振动

9、图象,则 ( ) A.水面上不能形成干涉图样 B.由于水波波速未知,不能判断P点属振动加强点还是减弱点 C.P点属振动加强点 D.P点振动的振幅为1 cm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9、一个质点经过平衡位置O,在A、B间做简谐运动,如图(a)所示,它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则(1)OB= cm。(2)第0.2 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是 ,加速度大小为 。(3)第0.4 s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是 。(4)第0.7 s时,质点位置在 点与 点之间。(5)质点振动的周期T= s。2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则:(1)该振动的振幅是 c

10、m.(2)振动的周期是 s.(3)在t等于周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4)图乙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点位于x=0.5 m处.该波的传播速度是 m/s.(5)经过周期后,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21、(1)针对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下面各种对实验误差的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摆长和时间的测量中,时间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 B.在摆长和时间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 C.将振动次数n记为n+1,测算出的g值比当地的公认值偏大 D.将摆线长当做摆长,未加摆球的半径测算出的g值比当地的公认值偏大(2)下表是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获

11、得的有关数据:摆长L/m0.50.60.81.1周期平方T2/s22.22.43.24.8利用上述数据.在图坐标系中描出L-T2图象.利用图象,取T2=5.2 s2时,则L= m,重力加速度g= m/s2。三、解答题(3小题,共30分)22、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这列波在P点依次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求质点Q何时第一次到达波峰?23、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2=(t10.2)s的波形图.(1)若波速为35m/s,求质点M在t1.时刻的振动方向.(2)在t1到t2的时间内,如果M通过的路程为1m,那么波的传播方

12、向怎样?波速多大?24、将一测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图甲表示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沿固定的光滑半球形容器内壁在竖直平面内的A、A之间来回滑动.A、A点与O点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相等且都为,均小于5,图乙表示滑块对器壁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且图中t=0为滑块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试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中)所给的信息,求:(1)小滑块的质量、容器的半径.(2)滑块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g取10 m/s2)北京景山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四班物理期中试卷答题纸(考试范围:机械振动、机械波)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3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应在试卷、机读卡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3)将选择题在机读卡上作答;其他试题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作图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班级 姓名 学号总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9、(1)OB= cm。(2) , 。(3) 。(4) 点与 点之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