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83888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翠云微课设计双曲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双曲线的设计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作者信息姓 名黄翠云联系电话所教学科高中数学所教学段高三电子邮件单位名称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本课的名称:双曲线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了解双曲线的焦点、焦距;(2) 能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够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焦点的位置。(3) 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 过程与方法:(1) 经历双曲线

2、轨迹的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2) 在双曲线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类比推理能力、归纳能力,体会求轨迹方程过程中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经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和简单美。(2) 通过主动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3) 经历双曲线定义的获得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请说明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300字左右) 本节课的入主要采用的是用拉链来演示双曲线的形成过程,体现双曲线的特征;用几何画板形象展示双曲线的形成动画;伴以网络歌曲悲伤

3、双曲线,创造氛围,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双曲线与渐近线的生死之恋;悲哀的是他们无限接近但是永远不能相交。通过学习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点题、演示动手操作来导入新课。幻灯、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导入语时间信息技术支持复习提问“椭圆的定义是什么?”1.设问:“若将椭圆定义中的之和改为之差,结果

4、如何?举例列举生活中的体现双曲线形状的模型(1)解释拉链探究轨迹原理:拉链在拉开和合拢过程中,两边长度相等,现将拉链的一边的端点固定,另一边选择一点固定。引发学生思考:拉链咬合处到固定的两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动画演示双曲线轨迹,说明点的轨迹是左右两支曲线,取名双曲线5分钟媒体播放器播放歌曲“悲伤双曲线”几何画板展示用拉链形成双曲线的过程。生活实例用ppt展示给学生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本课的名称: 双曲线的方程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 能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了解双曲线的焦点、焦距;(2) 能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够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焦点的

5、位置。(3) 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请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并说明在讲授环节中,你是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300字左右)。本节课的导入主要采用的是用拉链来演示双曲线的形成过程,体现双曲线的特征;用几何画板形象展示双曲线的形成动画;伴以网络歌曲悲伤双曲线,创造氛围,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双曲线与渐近线的生死之恋;悲哀的是他们无限接近但是永远不能相交。幸运的是它们会无限靠近,彼此依靠。通过学习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点题、演示动手操作来导入新课。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

6、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右栏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讲授效果,请提供截取的重要画面及相应文档链接)教学活动简述信息技术支持(1)提问:你能否给双曲线下个定义?(2)提问:类比椭圆定义,椭圆中要求常数大于F1F2之间距离,双曲线定义中的常数有没有条件限制?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拉链形成双曲线的过程,说明点的轨迹是左右两支曲线,取名双曲线,利用flash动画观看轨迹的形成过程及结果(3)反思:等于F1F2的轨迹是什么?(4)思考:若常数为0,轨迹是什么?(5)总结:双曲线的定义,图像特征,关键点利用ppt课件展示双曲线的完整定义,同时给出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一步投影出练习以巩

7、固新知。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计不能雷同。)本课的名称: 双曲线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 能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了解双曲线的焦点、焦距;(2) 能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够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焦点的位置。(3) 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

8、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评价环节,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教学活动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工具对双曲线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形式进一步掌握,通过具体的题型进行优化加深理解:习题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F1(-2,0)、F2(2,0),双曲线过点(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解题过程并板书示范规范解答过程。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法掌握的如何步骤评价,方程形式是否书写正确将学生分成几组,分组讨论协作,按照小组积分进行评价对定义的关键字眼的进一步掌握习题2:已知双曲线的焦点为(0,-4),(0,4),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到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定义的理解达到什么程度,进一步量规评价完整评价,考虑问题的全面化,书写的规范性,逻辑思维的步骤安排。按照步骤的完备性,老师给出评价等级,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加分,口头表扬等方式予以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